企業永續

含有「企業永續」共 10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隨著全球監管趨嚴,XBRL正從財務報告的幕後英雄,一躍成為永續報告的關鍵技術。本文將深入探討XBRL如何成為ESG資訊的「數位條碼」,分析其優缺點,並揭示歐美監管機構如何應用這項技術,以及台灣的發展現況,為永續從業人員解析這場不可逆的數位革命。
歐盟於 2025 年 2 月提出的EU Omnibus Proposal,旨在降低企業行政負擔,卻引發各界對其永續承諾的質疑。本文從專業永續從業人員角度,解析這場法規大轉向的核心原因、各方看法,並為台灣企業提供應對策略,理解這場「簡化」背後,其實是監管邏輯的重大轉變。
國際法院的氣候法諮詢意見,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劃時代的法律框架。這份意見強化了《巴黎協定》的約束力,確立國家對氣候變遷的法律責任,並為未來的氣候訴訟開啟新篇章。對永續從業人員來說,這代表氣候行動將更具法律強制性。
全球塑膠公約談判在2025年8月會議後陷入僵局,主要因各國在「限制生產」與「回收管理」間存在巨大分歧。儘管談判受阻,這場危機仍是台灣轉型契機。本文將從永續從業人員視角,解析公約爭議、國際角力,並深入探討台灣如何透過國內政策超前部署,為全球塑膠治理貢獻心力。
(2025年3月17日,台中訊) 為深化企業社會責任與環保行動,台中市警友會昨(23)日晚間台中金典酒店舉辦「綠警友·護台中」聯合公益晚宴,邀請了允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中銀行、精誠資訊、東海大學產學中心、綠能科技等多家企業共襄盛舉。
Thumbnail
數位產品護照(DPP)是歐盟為終結漂綠而生的新法規。透過數位化身分,產品從製造到回收的履歷一覽無遺,開啟循環經濟新時代,企業應積極因應。
隨著台灣強制導入IFRS永續揭露準則,企業的永續報告迎來重大轉變。本文深入分析如何將IFRS的「財務重大性」與GRI的「衝擊重大性」結合,幫助企業發布既符合國際規範,又能全面展現永續價值的報告書。
綠商標已成為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資產,本文分析綠商標申請趨勢,並說明中小企業如何透過綠商標提升品牌差異化、爭取商務機會及保障自身權益。
Thumbnail
在全球反DEI浪潮下,台灣企業如何應對?本文深入剖析DEI的在地挑戰與價值,並提供具體策略,從高層承諾到數據導向決策,協助企業將DEI從口號轉化為提升競爭力、吸引人才的永續DNA。
永續發展已不再只是企業的形象工程,而是攸關生存的關鍵策略。從歐洲CSRD法規到台灣的規範趨勢,「雙重重大性」正成為全球企業評估永續風險與機會的顯學。本文深入解析雙重重大性如何幫助台灣企業,從單純的「做好事」轉變為「做對的事」,並透過台積電、兆豐金控等實踐案例,看見它如何為永續未來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