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界的永續思維正在歷經一場深層變革。
過去,永續報告書多半被視為企業形象的展現,焦點放在揭露對環境與社會的貢獻。但在台灣,隨著金管會宣布將逐步要求上市櫃公司依循國際永續準則來撰寫報告,「雙重重大性」(Double Materiality)的概念也因此受到高度關注,它迫使企業從「我對世界做了什麼」,轉而思考「世界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
雙重重大性不只是報告,更是策略轉型
雙重重大性要求企業從兩個角度來評估永續議題的「重要性」:- 衝擊重大性(Impact Materiality): 企業營運對外部世界(環境、社會、人權)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舉例來說,工廠的碳排放、廢水處理,或是對當地社區的影響,都屬於這個範疇。這類評估旨在回答「我們對世界的影響是什麼?」,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RI)的準則就是揭露這些影響的重要指標。
- 財務重大性(Financial Materiality): 外部的永續議題會如何影響企業自身的財務表現?這包括氣候變遷帶來的實體風險(如極端天氣破壞廠房)、轉型風險(如碳稅、政策變革),或是員工流失、聲譽受損等。這類評估則是要回答「世界對我們的財務影響是什麼?」,而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發布的 IFRS S1 與 S2,目的就是揭露這些風險對財務影響的重大性。
雙重重大性分析的流程可以幫助企業系統性地辨識、評估與管理永續議題對企業的雙向影響。這個過程不僅是為了編纂報告,更是將永續發展融入企業核心策略的基礎。以下為分析的六個步驟:
步驟一:了解價值鏈與利害關係人
企業首先要明確自身業務範疇與商業關係,包括願景、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員工組成,以及合作夥伴與業務模式。接著,辨識出所有關鍵的溝通對象,即利害關係人,例如員工、客戶、股東/投資人、供應商、政府與社會大眾等,為後續的議題溝通與評估奠定基礎。
步驟二:辨識永續議題
根據全球永續脈絡,企業需盤點可能對經濟、環境與人權產生影響的永續議題。透過多種方式蒐集 ESG 議題清單,包括內部諮詢、參考國際永續標準(如 GRI)、國際評比(如 DJSI)、產業倡議(如 TCFD),以及過往的重大議題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結果。同時,與外部專家顧問討論,以全面產出潛在的正面與負面衝擊清單。
步驟三:評估議題的重大程度
此步驟是雙重重大性分析的核心。評估分為三個主要面向:
- 衝擊重大性評估: 由內部相關部門彙整意見,評估公司營運可能對各項永續議題造成的正面或負面衝擊之影響程度與發生頻率或機率。
- 財務重大性評估: 檢視永續議題對公司自身營運可能造成的財務、營運、人員、公司聲譽等面向的影響及發生機率。
- 利害關係人觀點: 透過發放問卷調查,了解外部利害關係人對各議題的關注度。同時納入外部專家意見與同業、國際永續評比的參考,確保評估的客觀性與貼合國際趨勢。
步驟四:排序並決定重大主題
根據步驟三的評估結果,對所有議題的重要性進行排序。通常會利用矩陣圖等視覺化工具,呈現議題在雙重重大性上的分布。最終,由高階主管或永續發展委員會對評估結果進行審核與批准,正式確認企業的重大主題。
步驟五:設定具體目標與策略
針對已被鑑別出的重大主題,企業需設定具體的長期目標與應對策略,例如減碳目標、綠色能源使用、提升薪資福利等。這些目標應被納入高階經理人或各權責部門主管的績效指標中,確保永續策略能夠被有效執行。
步驟六:數據揭露與報告
最後,將雙重重大性分析的完整過程、所設定的目標以及實踐策略,清晰透明地揭露於永續報告書中。這不僅能向利害關係人說明企業如何應對長期風險,更能體現企業在永續治理上的承諾。
台灣企業的實踐案例
- 台積電:台積電採用「動態與雙重重大性(TDDM)」方法學,將「利害關係人關注度」、「營運衝擊」與「永續發展衝擊」三重維度整合分析。他們不僅評估永續議題對營收、客戶滿意度的影響,更採用了貨幣化與非貨幣化方法,量化公司對環境的實際影響,並據此設定了14個重大議題與2030年長期目標。
- 兆豐金控:兆豐金控將氣候變遷的風險與機會納入考量,並將ESG績效與高階管理階層的薪酬連結,占比高達10%。這意味著,永續發展已經不只是報告部門的事,而是與企業核心決策緊密相連。
- 永豐金控:永豐金控分兩階段進行分析,先透過問卷了解利害關係人對環境與人權的衝擊,再由中高階主管評估可能造成的財務影響。最終決定的重大主題,例如「風險管理」、「資訊安全管理」,都會呈報董事會,並據此調整短中長期永續發展目標。
這些案例都顯示,雙重重大性不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企業的永續行動指南。
結語
從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在2019年首度提出,到《企業永續報導指令》(CSRD)與《歐洲永續發展報告準則》(ESRS)的正式實施,雙重重大性已從一個概念,轉變為全球企業永續報告的強制性原則。這不僅將永續報告的深度與廣度推向新高,更將其提升為與財務報告同等重要的法律要求。
這對台灣企業來說,不只是一項法規挑戰,更是一次轉型的考驗。它考驗著企業是否具備前瞻性的眼光,能否從單純的法規遵循,轉變為真正將永續發展融入核心策略。唯有全面且深入地實踐雙重重大性,台灣企業才能在全球永續浪潮中站穩腳步,展現更強的韌性與競爭力。
資料來源
https://www.sinopac.com/esg/files/tw/2024/2024CSR-5-10.pdf
https://esg.tsmc.com/file/public/2023-MaterialityReport-c.pdf
https://www.umc.com/zh-TW/Html/stakeholder-eng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