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
含有「我們與惡的距離」共 15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花開富路~實踐50歲退休沿途實境隨記
2025/08/15
《失戀最好的治療是單戀 2》愛自己值得放下一切刻意練習
單戀:把愛的起點放在自己身上 老娘,直到35歲才明白——單戀,其實就是單純愛自己。愛自己,不需要完美,而是用愛的鏡子照見真心,第一次發現自己值得被好好對待。
#
敘事治療
#
自由書寫
#
心理健康
25
14
老安的方格子
2025/08/15
5
因緣,是一種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力量。兩個人結合時,因緣相若,如同並肩走在同一條小徑上,看見相同的風景。 當兩人因緣散了,彼此的距離就生了。 離開,並非單純的背叛,而是兩人的因緣,走到不同的分岔口,要分道揚鑣了。
5
花開富路
發文者
2025/08/15
4
老安的方格子 感謝您花時間看鬼扯及用心留言。 呵,下一篇要寫修煉成仙的步驟。 包含書單:紫嚴導師的轉運造命之道。
4
付費限定
紫殤的沙龍
2025/08/05
碎語者 第三十八部 《他記得每一本被借走的書,卻沒人記得他還在書架後面抬頭看過誰》
TITLE: 碎語者 AUTHOR: 紫殤 DATE: 2025-06-22 LANGUAGE: zh 《觸手》 第一章|他最常做的事,不是整理書,而是抄書籤上的留言 有個人寫:「這本書陪我撐過第一次失戀」 另一個寫:「借這本書的你,希望你比我更懂怎麼放下」 他偶爾抄下來,不為什麼,
#
LINE
#
創作
#
電腦
喜歡
留言
蘇東-SALON-
2025/07/31
每月文章、帖文回顧(2025.07)
...顯示更多
#
電影
#
紀錄片
#
觀影心得
1
留言
再不台就悲劇平台的沙龍
2025/07/29
《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二季:刺破社會的惡,終究是無法被承接的墜落
這篇要繼續跟大家聊《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二季,如果說第一季的核心是關於「理解」,那第二季的核心就是關於理解後的「承接」。在第一季尚未交代完全的「犯案動機」,在這一季中被賦予更多篇幅,透過三位犯罪者如何一步步走向罪惡的歷程,讓觀眾能以更慈悲的視角看見:我們所見的「惡」,往往只是那些無法被承接的墜落。
#
隨機殺人事件
#
台劇
#
小燈泡事件
5
2
❦ 莊小昕
2025/08/02
1
您這篇寫得真好,這麼難的XX,您也說得這麼清晰。XX就是因為,我不知道該用哪個詞。 與惡Ⅱ每一集都會讓我哭,結果連您的這篇分析也讓我哭,這真是一部非常賺人熱淚的台灣神劇。 謝謝您的分享,我心中的方格精選。
1
人生沒這麼難-妹妹的玩耍日記
2025/07/29
《我們與惡的距離II》觀後感:關於「接住」與自我照顧的反思
這篇文章是關於影集《我們與惡的距離II》的觀後感,作者分享了對劇中「接住」這個概念的深刻體悟,並藉此反思自身在家庭關係中的經驗與困境。文章情真意切,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面對精神壓力與人際關係的掙扎與反思。
3/5
我們與惡的距離
#
我們與惡的距離
#
我們與惡的距離2
#
Podcast
1
1
❦ 莊小昕
2025/08/02
1
1
再不台就悲劇平台的沙龍
2025/07/28
《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一季:奠定台劇議題寫實風格的超神台劇!
近期最受矚目的重磅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二季剛剛播畢,許多觀眾紛紛稱讚劇情依舊引人入勝,不輸第一季的氣勢。說到當年第一季的空前成功,相信大家仍記憶猶新——不僅獲獎無數,收視率也創下高峰,更重要的是,在台劇市場尚未回溫之際,《與惡》點燃了觀眾對台劇的信心,也奠定了日後以社會議題為特色的創作風格。
#
台劇
#
程序正義
#
與惡
3
留言
(超越)自我實現的歷程
2025/07/28
情感黑洞
探討負面情緒如同黑洞般吞噬個人與周遭,並分析不同層級的專業人士(社工、心理師、企業教練)在疏導情緒上的差異。 以影集《金融戰爭》與《我們與惡的距離》為例,說明情緒的操控與疏導技巧,並強調個人責任與積極應變的重要性。 及早介入、善用邏輯、與優秀者合作,能有效解決問題,避免情緒陷入黑洞。
#
黑洞
#
情感
#
我們與惡的距離2
3
留言
延延聊電影的沙龍
2025/07/20
延延聊電影|我相信我們會做出最好的選擇:《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二季幸好我沒有放棄你們|CATCHPLAY+
比起非常火紅的第一季,筆者我更愛《與惡》的第二季,能夠見到編導在如此龐大複雜的人物關係中,找到了讓家人們團圓和解的可能性,讓觀眾見到可能能夠接住彼此的「烏托邦」。對我來說,《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二季依然是神到不行的台劇,拿出了足以橫掃金鐘獎的演員演出,我得謝謝與惡團隊,給予我們這些社會公民,一次重新的
#
我們與惡的距離
#
我們與惡的距離2
#
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二季
6
留言
Hsuan老師
2025/07/13
🌱從《我們與惡的距離》談起:孩子需要的,不只是時間,而是理解
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仔仔悲痛地喊道: 「家屬都不承認孩子有病,孩子還有救嗎?」 雖然這齣戲探討的是精神疾患與犯罪議題,但對身處幼兒園現場的我們來說,這句話何嘗不刺進心中? 或許有人會問:「這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但事實上,這與我們的工作息息相關,甚至可能是最該關注
#
孩子
#
我們與惡的距離
#
家長
喜歡
留言
偏差心理師的沙龍
2025/07/12
我們與惡沒有距離-家庭之惡
最近在threads上有滑到一篇貼文,將華人家庭的關係互動樣貌比喻為情感亂倫,深感認同。母親與女兒常常成為實質照顧家庭的「父母」,母親與兒子則常常成為情感相互依賴的「伴侶」,而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往往都是因為有個缺席的父親。
#
我們與惡的距離
#
父權體制
#
家庭
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