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曼

含有「柏格曼」共 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Marik Vos-Lundh 本名是Marie-Anne Ericsson,她在1923 年出生於蘇聯時代的列寧格勒,母親是俄羅斯人,父親是瑞典人。 她在 12 歲時就立志成為一名佈景設計師,並在 1930 年代成為瑞典皇家劇院 ( Royal Dramatic Theatre ) 的舞台設計師
Thumbnail
米雅回應法羅島的召喚,同時創造自己的電影,在影迷之愛、評論之眼與自我書寫間來回調節又不失創意與感性,反而創造更寬闊的觀影空間。法羅島是柏格曼的島,也是米雅的島,更是電影的島,顯影無數創作者與影迷的內心風景。
Thumbnail
《婚姻場景》每集的開頭都是由演員引領觀眾進到片場,讓觀眾知曉整個過程都是他們演出來的,儘管這一切是戲,他們入戲的精神與情緒依然會掀起你我的波瀾,這得歸功於演員們出色的演繹,搭配上流暢的鏡頭轉場,聽著他們說出最私密的台詞,卻又刀刀見骨地劃開婚姻的皮,「白頭偕老的愛情」已不是這個世代唯一的婚姻準則,第一
Thumbnail
2018年的時候我以為我喜歡一個男生,那年夏天正好在舉辦柏格曼紀念影展,想當然耳我肯定是邀他去了。 《第七封印》、《野草莓》是搶不到票的,我想一般男生也不太會想看《哭泣與耳語》或《假面》這樣的電影,於是我千挑萬選,把套票裡《魔術師》第十排正中間一個人的場次,換到了第十四排左排兩人連號的位置。
Thumbnail
在「親子之情」這種近乎絕對真理的重擔面前,柏格曼再灑脫也不得不受內心摧殘,電影中兩位主角的共通點正是喪子之痛,可以說,本片無疑是柏格曼版本的《懺悔錄》。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小時候媽媽帶我去看馬戲團,讓我目睹了一個奇幻瑰麗的世界。但直到看了柏格曼和費里尼的電影,我才了解它所代表的深刻意義。這兩位世界級導演,在童年時代都是「想和馬戲團一起離開的小孩」。他們的電影總是營造出一個魅惑、讓人嚮往與深思的夢幻世界;電影,其實就是他們的馬戲團,在召喚那些想要跟他們一起離開的人。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