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龍效應

含有「畢馬龍效應」共 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本篇文章分享「畢馬龍效應(羅森塔爾效應)」在心理學上的由來,以及對於自身發展、身旁的人、學生、孩童及職場,會產生什麼影響,並提出如何應用此效應來提升團隊的表現成效。此外,文章中還評析了賴婷婷的《複利領導》一書,探討如何藉由重複簡單的行為來培養領導力及個人成長。
Thumbnail
5/5複利領導_簡單的事重複做就會有力量
前些日子在讀心理學的書,講解什麼是「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這個源自希臘羅馬的傳說故事,後來慢慢演變成電影,特別是1987年的【神氣活現】。
Thumbnail
我小時候很喜歡這部電影,它讓我理解真正的愛情,必須要跟合得來的人戀愛。那時我才小學,連ABC都不會,是看了電影才覺得音樂好聽。那時期,拜我的時髦老爸所賜,他租了很多錄影帶,我得以看了很多洋片,第一滴血藍波是跟著老爸看的,最特別的是「金牌警校軍」,現在想想金牌警校軍根本兒童不宜。我也很迷回到未來3部曲,但那時的同儕都沒有人看,我喜歡的東西,別人都不知道,完全沒人可以聊。
整理舊物,掉出一張名單。 二十餘年前,大學念生物系,第一堂軍訓課,教官說國外有研究,大一生能預知未來,便發下白紙要我們忠於直覺依序寫下三個志願,我看著自己一時衝動地寫下:老師、歌手、作家。 第一項勉強可行,但第二、三項簡直癡人說夢,故我未將名單交出去。 大三那年,社團學弟隨口說
avatar-avatar
玄玄心
三個願望都快達成了,好棒👍
97%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在「人人自私自利」的世界中。而《人慈》挑戰的是這種壓倒性多數的看法──其實,人類比我們想像的更善良。當我們用更好的視角看待人性,自己與他人,社會也會變得更好。它在一面倒的負面人性觀中,讓我們得以用不同的角度審視歷史與文明發展。
Thumbnail
什麼是吸引力法則?什麼是顯化法則? 如果要理解心想事成,從「聖哥傳」來理解,最簡單直白了。這篇文章從科學及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吸引力法則及顯化法則的原理,以及心想事不成的原因是什麼。
Thumbnail
透過自我肯定的過程,學生開始專注在自我內部價值的實踐,進而忽視外在的刻板印象、社會貼的標籤等負面訊息,對於自己因為這些社會階級遭遇的不公平,也會放下警覺,把注意力放在自我的進步上。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