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終究要選擇自己的道路,別讓任何人決定你是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終究要選擇自己的道路,別讓任何人決定你是誰。」這句話出自2016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主角席隆的人生導師,對這個集「同志」、「黑人」、「貧困家庭」等多重弱勢標籤於一身的男孩,所說出的勉勵。

事實上,我們多數人就像電影裡的席隆一樣,一生之中,經常被他人乃至於社會誤解,或者僅憑個人的學歷、家庭、性別甚至外表,就輕易為你貼上標籤,彷彿在告訴你:「你就是這樣了!」,無形間框限住了人生的發展與可能。

但這是真的嗎?那些我們生命中的過客,終究只是你人生劇碼裡,一個「跑龍套」的角色,而非個人生命的編劇,可惜多數的人未能理解這個道理,反而作繭自縛,將這些標籤牢牢地貼在身上,不只讓別人誤解自己,內心也難免迷失了真我。

心理暗示,將大幅影響人的潛能

美國知名社會心理學家史提爾(C. Steele),專門研究刻板印象對於個人發展的影響,他在《韋瓦第效應》這本書中提到:普林斯頓大學有個著名的實驗,找來兩群白人學生打高爾夫。兩組人馬的體能、背景都是亂數挑選,沒有預設,特別的是,他告訴其中一組人,這個實驗是要測量白人的運動天分,對另一組人則什麼也沒說。

而被告知實驗目的的一組,成績竟然比另外一群單純找來打球的組別低上許多。史提爾認為,這就是刻板印象的標籤造成的影響,由於美國的大環境裡,一直有著白人的運動細胞不如黑人的說法,他們從小到大被刻板印象暗示,自己或許沒有運動天分,於是在充分發揮自我潛能前,便已經放棄了一半。

由此可見,社會的價值觀很容易就內化成你我心中的既有觀念,並以負面的形式表現出來。而最根本的問題,還不在刻板印象本身,而在於學生對潛能受限竟渾然不覺。

另外一個社會心理學裡著名的理論,是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出自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聖索爾(R. Rosenthal)與傑柯布森(Jacobson)1968 年所作的研究。

研究實驗中,兩位教授對學校裡一群 1 到 6 年級的孩子做智商測驗,並謊稱實驗組的學生擁有較高的智商與較好的潛能,其實分組依據是亂數分配。然而那些「被資優」的普通小孩,一年後竟然成績都大幅提高,同時在一次的智商測驗中,獲得比對照組還高的分數。

他們發現,這個小謊話,讓教師、學生還有家長都「相信」自己的孩子有更高的智商,是個有潛力的天才兒童,因此願意投入更多資源照顧、設計更難的課程,並花更多時間在這些孩子身上。

此外,許多原本資質普通的孩子,因為這個「美麗的誤會」,從此開始有了自信。後來,畢馬龍效應被廣泛應用在教育學、管理學等新領域。不管是從史提爾的研究還是畢馬龍效應,我們看到的是個人對自己的看法與預期,會如何真實的影響人的表現與前途。

「自我肯定練習」,有效提升表現

史提爾在史丹佛心理研究所的兩位學生──傑佛瑞和胡立歐,也做了一個實驗,企圖以「自我肯定」,對抗自我限制。他們認為,當人的自我形象受到威脅後,應該讓他退一步,透過「自我肯定」來修補刻板印象帶來的自我懷疑。

他們於是在康州的幾個地區,找了一群七年級的學生,請他們的導師發下寫著這些學生名字的信封,要他們寫一封給自己的信,用正面積極的方式,闡述並定義自己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三個價值,寫完後彌封,交給老師保管,並且定期追蹤、寫新的信給自己。

短短三周過去,參與學生的學習成效都出現了大幅進步;同時,沒有做這些肯定練習的同學,卻因為其他學生的進步,而在名次上後退。

傑佛瑞跟胡立歐認為,這個實驗代表的是,透過自我肯定的過程,學生開始專注在自我內部價值的實踐,進而忽視外在的刻板印象、社會貼的標籤等負面訊息,對於自己因為這些社會階級遭遇的不公平,也會放下警覺,把注意力放在自我的進步上。

此外,這樣探詢自我的過程,能有效減少對自己的懷疑跟焦慮,並梳理人生的大方向和目標。

以上這三個心理學的故事,都是要告訴我們,只有一個人可以限制你的可能,那就是你自己。同時,也只有一個人可以對你的人生負責,那還是你自己。每一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只是大家不知道,卻認為是外在的物質世界主導了自己未來的發展。

別忘了,你就是自己人生的編劇、導演兼主角,只有你能真正的影響你的人生走向。或許,你覺得這些都太「打高空球」,是不切實際的「象牙塔理論」,不知民間疾苦等等。

這時候,我想你說說我的故事:

出身底層:我認命,但不認輸

我出生不久,父母就離婚了,父親因為經商失敗,離開了家裡,我被忘在保母家中,最後被阿嬤撿回家,跟兩個沒結婚的姑姑一起生活。我們就住在三重市窄巷裡的一個間 70 年的磚造平房。

之後,為了讓我有更好的教育機會,姑姑們帶著阿嬤跟我搬進了親戚在大安區的房子寄住,我就這樣進入了台北市的明星小學。很多同學的父母,都是醫生或教授,我在那樣的環境裡顯得格格不入。

小學時候,曾經就有個爸媽都是醫生的好朋友告訴我:「何則文,我媽叫我不要再跟你玩了,她說妳家有問題,所以你也一定會變成流氓。」那時候我才 11 歲,第一次感受到被刻板印象貼上負面標籤的痛苦。

國中時,姑姑失業了,家中頓失經濟來源。那時阿嬤早已過世,只剩下我跟兩個 60 幾歲的老姑姑相依為命,倚靠親戚接濟幫忙,成了弱勢中的弱勢。國中的我,也感受到老師眼中所謂的階級差異。

有時候跟幾個玩鬧的好同學一起闖了禍,老師會告訴那個出身比較好、還會拉小提琴的同學:「你這麼有教養,怎麼會跟何則文這種人鬼混?」甚至有時候跟別人吵架,竟然是被罵:「你這種出身的人,是成就不了什麼的!只能跟把你帶來這世界的那些人一樣,一輩子當底層。」

很幸運的,我的性格一直都比較強硬,面對許多人的輕視,反而能激發我一定要往上爬的頑強鬥志。雖然過程中也曾跌跌撞撞,甚至高中大小過不斷,留級念了四年,但是我的心中一直有個聲音:

「我認命,但我不能認輸。」

因為想到那些曾經為我貼上標籤,定義我的人生的「路人甲乙丙」們,就覺得很不甘心,若是自甘墮落,不就應證了他們的預言?我心中於是升起了一個目標:「即便再多困難,我都要走到更高的地方,有一天,我會俯視這那些曾經看不起我的人,讓他們知道自己看走眼了。」

我不斷地「相信」我不會被社會的現實跟價值體系束縛,只有我能定義我到底是誰,只有我能用行動證明我有什麼樣的可能。

辨明目標與方向,作自己的導演

上大學後,我列出我的「四年待辦清單」,寫出想完成的事情,以及必須透過怎樣的方法完成。接著我進一步思考,自己最終想要去哪裡,透過最終目的地找到方向。

20 幾歲的我,給了自己一個想法,要到海外工作,但是我不論語言能力還是經貿知識都不足,於是報名進入經濟部國企班培訓,企圖彌補,最後,我順利成為某全球五百強企業的海外派駐幹部,領導一個小團隊。

但這不是我的終點,在讀國企班期間,我又有新的劇情萌生,我要寫一本書,希望有一天我能成為一個作家──這該怎麼做呢?我開始不斷的寫作、投稿,能找到的媒體投稿信箱都收集完,四處亂投,起初,「完全沒有人理我」──這樣一直過了半年,終於有媒體開始刊登我的文章。

我仍不間斷的寫,後來,慢慢有些媒體邀請這個沒有顯赫背景、沒有什麼超酷故事的「小朋友」開專欄。

這故事其實沒啥驚天動地,比起 20 歲成為國際大人物,這顯得平淡無奇。然而,我要講的,其實只是很簡單的:「不論你遇到什麼,你出生於怎樣的環境,曾經如何被人誤解而貼上怎樣的標籤,或許你曾因為『他人』的眼光而感到絕望,但是只有一個人能定義你,也只有一個人能把你從懷疑跟恐懼的苦海中解放,那人就是你自己。」

從今天起,開始寫信給自己,思考人生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並用正面積極的詞彙為自己下定義、編寫你的未來,接著成為導演,積極安排各種輔助資源;最後,親自上陣,你將發現你已超越今天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o Tsik Bun的沙龍
801會員
48內容數
這是為了推廣職涯探索而發起的一個公益寫作計畫,將跟你分享未來時代下成就更好人生的方法。有效率的高效學習與產出、個人品牌建立 、求職與職場必備軟硬技能、演說寫作與社群經營的獨門內功心法 等等,我將用自身經驗與理論,告訴你怎樣可以把熱情發展成專業,透過專業獲得多元收入。
Ho Tsik Bu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09
學習焦慮是這個時代青年常常遇到的,買了一堆書籍跟線上課程,看了一堆文章訊息,卻往往就成為自己腦海中的資訊洪流中的過往雲煙,最終煙消雲散。怎樣讓學習真正的產生效益,其實是許多人面對的問題。
Thumbnail
2022/03/09
學習焦慮是這個時代青年常常遇到的,買了一堆書籍跟線上課程,看了一堆文章訊息,卻往往就成為自己腦海中的資訊洪流中的過往雲煙,最終煙消雲散。怎樣讓學習真正的產生效益,其實是許多人面對的問題。
Thumbnail
2022/01/03
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那就會成為你的北極星,這樣你就會專注於走向屬於你的勝利,而不會被路上的石子拌到腳,就在那邊哀哀叫,裹足不前。給自己鼓勵吧,思考你每一天做得很好的三件事情,不要吝惜給自己讚美。每一步讓你成長步伐,最終都會累積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2022/01/03
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那就會成為你的北極星,這樣你就會專注於走向屬於你的勝利,而不會被路上的石子拌到腳,就在那邊哀哀叫,裹足不前。給自己鼓勵吧,思考你每一天做得很好的三件事情,不要吝惜給自己讚美。每一步讓你成長步伐,最終都會累積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2021/12/13
人工智能的應用,被許多人視為未來人類生存的機會與威脅。也有很多人害怕,人工智能越來越聰明,未來將取代許多人的工作。當機器越來越會思考,人的優勢與價值到底在哪呢?這的確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人類為什麼會成為這個地球的主宰者,在於人類有社群的特質。這個社群的特質,會讓人能夠⋯⋯
Thumbnail
2021/12/13
人工智能的應用,被許多人視為未來人類生存的機會與威脅。也有很多人害怕,人工智能越來越聰明,未來將取代許多人的工作。當機器越來越會思考,人的優勢與價值到底在哪呢?這的確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人類為什麼會成為這個地球的主宰者,在於人類有社群的特質。這個社群的特質,會讓人能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個人成長受到先天條件與心理思維影響。隱藏潛能讓人走得更遠,後天的品格教育關鍵影響者的成長。本文介紹了後天培養智商方法,自證預言理論以及知行合一的生活哲學。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個人成長受到先天條件與心理思維影響。隱藏潛能讓人走得更遠,後天的品格教育關鍵影響者的成長。本文介紹了後天培養智商方法,自證預言理論以及知行合一的生活哲學。
Thumbnail
要是我們看著同齡人有超群的成就,真的不會有一絲絲的遲疑嗎。
Thumbnail
要是我們看著同齡人有超群的成就,真的不會有一絲絲的遲疑嗎。
Thumbnail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是所有星戰迷的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在每年的5月4日,star move 電影台總會播放著《星際大戰》電影,而第一次知道原力,就是從這系列電影而來的, 愛瑞克以原力為引,藉此作為每個人內在隱藏的力量。
Thumbnail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是所有星戰迷的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在每年的5月4日,star move 電影台總會播放著《星際大戰》電影,而第一次知道原力,就是從這系列電影而來的, 愛瑞克以原力為引,藉此作為每個人內在隱藏的力量。
Thumbnail
「你比自己想的更容易被左右!」 是這樣嗎?當時看見書腰所顯現的大標題的我,感到有點不以為然。 進一步看,發現作者又提出另個問題。 「為什麼你害怕與別人不一樣,但有時候又覺得自己該特立獨行?」 想到這,我決定將這本書放進購物車。
Thumbnail
「你比自己想的更容易被左右!」 是這樣嗎?當時看見書腰所顯現的大標題的我,感到有點不以為然。 進一步看,發現作者又提出另個問題。 「為什麼你害怕與別人不一樣,但有時候又覺得自己該特立獨行?」 想到這,我決定將這本書放進購物車。
Thumbnail
透過自我肯定的過程,學生開始專注在自我內部價值的實踐,進而忽視外在的刻板印象、社會貼的標籤等負面訊息,對於自己因為這些社會階級遭遇的不公平,也會放下警覺,把注意力放在自我的進步上。
Thumbnail
透過自我肯定的過程,學生開始專注在自我內部價值的實踐,進而忽視外在的刻板印象、社會貼的標籤等負面訊息,對於自己因為這些社會階級遭遇的不公平,也會放下警覺,把注意力放在自我的進步上。
Thumbnail
「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是會互相抵銷的」何立安 「相信自己」,這話聽起來很雞湯,但卻是成長心態的核心。 不論主觀或客觀,都要相信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達成 1. 目標只要條件達成就可以達成,把條件都列出來 2. 當非理性的自我譴責出現時,就需要學著自我對話
Thumbnail
「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是會互相抵銷的」何立安 「相信自己」,這話聽起來很雞湯,但卻是成長心態的核心。 不論主觀或客觀,都要相信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達成 1. 目標只要條件達成就可以達成,把條件都列出來 2. 當非理性的自我譴責出現時,就需要學著自我對話
Thumbnail
作者所歸納出的四種思維將是讓「自我實現」變得具體的攻略本。
Thumbnail
作者所歸納出的四種思維將是讓「自我實現」變得具體的攻略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