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慈》:人性比我們所想的善良多了,但你願不願意相信?

2023/09/0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打從識事起,父母師長乃至報章媒體,無不告誡我們「知人知面不知心」,還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道理。他們似乎寧可我們保持戒心,也不要因為輕信別人,或是「過分良善」而蒙受損失。久而久之,那些對人性樂觀以對的人,我們視他們為「天真」,而這是近於「無知」的貶義詞。

不過,良善與無私分明是公認的美好特質,實際上卻讓人避之惟恐不及,好像我們若不夠「自私」,也就意味著不夠「成熟」,這種理想與現實的反差讓我介懷已久而不得其解。

上半年,因為某起事件,我對當事人的選擇感到失望又困惑,對於「人性」因而有了更深切的求知欲望。然後,我在書店邂逅了《人慈》,好奇略翻了幾頁,一看就欲罷不能,很快將這本厚達五百多頁的書看完了。

raw-image



97%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在「人人自私自利」的世界中。

而《人慈》挑戰的是這種壓倒性多數的看法──其實,人類比我們想像的更善良。當我們用更好的視角看待人性,自己與他人,社會也會變得更好。

我認為它是我今年為止,讀過最值得的一本書。但不在於它提供了我們對人性向陽且牢固的答案,而是它在一面倒的負面人性觀中,讓我們得以用不同的角度審視歷史與文明發展。



本書的結構十分有層次,作者羅格.布雷格曼(Rutger Bregman)在序言開宗明義地指出全書核心:大部分的人其實相當正派。他想顛覆的是當今大行其道的「人性本惡」論,因為我們怎麼看待他人,可能會影響整個社會的運作(自我應驗預言)。

如果我們「相信」大部分人不值得相信,那麼我們對待彼此的方式也將會如此。很少有哪種想法在形塑世界時,有著跟「我們對其他人的看法」一樣強大的力量。因為到最後,你會如願以償。如果我們要對付我們這時代最大的挑戰──(…)我們需要開始著手的地方,就是我們對人性的看法。(頁33)


但是,這本書亦非單純宣揚「人性本善」的傳教書,而是肯定人類亦善亦惡,進而凸顯選擇的重要。

我們很明顯地不是天使。我們是複雜的生物,有著好的一面和不那麼好的一面。問題在於,我們要轉向哪一面。(頁34)


接著,作者提醒我們要小心媒體,他認為「惟恐天下不亂」的新聞媒體可能會誤導我們對人性的判斷;關注新聞,一方面是社會公民的責任,但另一方面也要慎防其對心理健康的危害。



進入主要章節,作者利用第一、二部的篇幅,循序漸進地藉由哲學、人類學、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途徑,重新解讀某些聲名大噪的歷史事件,比如復活島之謎、史丹佛監獄實驗乃至奧許維茲集中營等,用以說明時人對「人性本惡」的理解有何漏洞,而「真相」應該比較接近何種樣子,也就是──人性其實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壞。

或多或少扭轉了讀者對人性的「偏見」後,接下來,作者必須解釋「為什麼好人會變壞」。而他於第三部提挈出的關鍵字,也頗有警醒意味──「同理心是怎麼盲目的」、「權力是怎麼腐化的」、「啟蒙運動弄錯了什麼事」──同時,其描述也越來越具體地貼近現今世界運作的樣貌。

那些乍看光明又有影響力的力量──同理心(不同於同情心)、權力、理性等──也存在陰暗面,它們在特定的情況與條件下,可能導致不幸的後果;此認知有助於我們與「自己」保持距離,免得加害於人或受到操弄而不自知。

比如同理心可能讓我們更不寬容,我們對「自己人」越是感同身受,對「非我族類」就越是一概而論;還有權力越來越集中後,罷黜上位者變得不再容易;再如人類進入理性時代以來,啟蒙運動曾是人類的勝利,帶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與法治,整個社會空前地富有、健康、安全,然而,資本主義可以暴走,反社會人格可以掌權,而一個由規則和禮節支配的社會則不大在乎個人。


到了第四部,作者提出「新的現實主義」概念,也就是「相信的意志」。
他提到了畢馬龍效應與魔像效應:

每天,我們讓彼此更聰明或更愚蠢,更強或更弱,更快或更慢。我們沒辦法不透過凝視、肢體語言和聲音洩漏期望。我對你的期望,決定了我對你的態度,而我對你所做的行止,又影響了你的期待及你對我的所作所為。(頁342)


簡單來說,這種鏡映他人的本能,一旦成為集體的力量,它可能促進並連結良好氣氛,卻也可能加劇仇恨、嫉妒與貪婪。


以此為基礎,延伸進入第五部「另一邊臉」(此喻出於聖經中耶穌的教誨),作者以恐怖分子、前線士兵為例,提出化解仇恨、不公不義與偏見的解方,並展示當受刑人接受人道待遇而非關押著受罰,他們有更高的比例順利重返社會,再次入獄的比例也隨之降低……本書尾聲,作者也在結語處,提供十個平時用以實踐的建議,諸如思考雙贏局面、多問問題、試著了解他人等。


讀完本書,我更加深了「反求諸己」的信念。《人慈》不是理想主義者的自我安慰之書,相反的,它深具實踐與人道主義精神,哲思、事例與行動面面俱到,對人性既不悲觀也不過於樂觀,訴諸理性卻不失溫情;比起要求他人,怨天尤人,更是從自身做起。

當然,它不是一本完美的書,足以解釋所有現象,卻無損其可貴;本書讓我們再度相信,只要人性之光於心未曾泯滅,就有機會溫暖他人、驅趕黑暗,有朝一日星火甚至能夠燎原。而關鍵,從始至終都是我們做何選擇。


——「你讓人看看他自己像什麼樣,他就會變得更好。」(安東.契訶夫)


——「人類的每一次大躍進,都發生在我們對自己有了新認識的時候。」(羅格.布雷格曼,《人慈》)



41會員
10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