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聽風暴
含有「竊聽風暴」共 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氣泡水《用照片影像聊聊天》
發佈於 2024/04/04
電影分享~竊聽風暴
...顯示更多
#
竊聽風暴
#
電影
#
監聽者
35
17
李英華
5
值得一看的電影,見証人性中的良善。
Elleray的沙龍
2024/02/13
詩新瘋|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無效的溝通更讓人心累。也許你會想,只是想要有個願意傾聽,接住並理解當下情緒的對象,為何這麼難?確實很難,但有這樣感受的你一點也不孤單。這種對知音的渴求,以及知音難尋的感慨,是古典文學裡相當常見的主題。著名的伯牙鼓琴就是典型的例子。
#
知音
#
古詩十九首
#
伯牙鼓琴
5
留言
子穎的沙龍
2021/10/06
【在電影裡和世界相遇】獻給好人的奏鳴曲:《竊聽風暴》&《再見列寧》
2008年德國出品的《竊聽風暴》( Das Leben der Anderen),劇情大綱為:1984年,東德國家安全局(MIS,通稱「史塔西」)一名秘密探員奉命監聽男劇作家及其女友(也是知名演員),逐漸被他們的生活所吸引,轉而同情他們的遭遇,最後選擇暗中對他們施以援手的故事。
#
竊聽風暴
#
再見列寧
#
在電影裡和世界相遇
12
留言
拉特飯的沙龍
2021/04/22
《無主之作》-轉型正義下的藝術性
藝術跟政治背景之間的關係。恰巧把東德時期共產主義如何看待藝術的政治與美學的關係描述出來,就現在看來也不只是藝術成為一種政治宣傳那樣簡單。而是從,服務黨與社會的藝術家不能有自我;潛逃到西德後學習現代藝術強調完全自由下的自我;又進展到接近當代藝術,藝術家在社會環境中的自我。
#
無主之作
#
納粹
#
奧斯卡外語片
5
留言
巴克斯女士的沙龍
2021/03/07
《竊聽風暴》- 生而為人的意義
身為一個人的意義,是能夠感知。我不覺得魏斯勒是想要什麼崇高的救人,而是他從機器人成為一個人,他感受到了別人的悲苦喜樂,學會了感受,他感同身受,他只是想要把自己感受到的釋放出來。
#
竊聽風暴
#
他人的生活
#
imdb影史最佳百大電影
1
留言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2020/06/12
釀投稿|《竊聽風暴》與《無主之作》中的西方意識型態:戰後德國的西方化
兩部電影中,可以看見近似於古典好萊塢的神話結構:正義與邪惡的對抗,最後正義勝出、被藝術所記錄與保留下來。反之邪惡的歷史被西方價值所忽略、被我們所忽略,因為我們接受了西方的意識型態─納粹、希特勒、共產主義都是邪惡的,毫無價值可言。基於藝術是天真且純潔的,只有正義、和那些展現人類崇高價值的行為被保存下來
#
影評
#
釀電影
#
釀投稿
5
留言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2020/06/11
釀投稿|《竊聽風暴》與《無主之作》中的西方意識型態:藝術保留神聖,排除了罪惡
僅管在兩部電影中、政治因素都試圖對藝術家施加影響力,但是透過他人的犧牲或是藝術家本人的被動拒絕,政治的因素幾乎被排除在外。不論納粹時期或是東德共產政權,政治都沒能影響到他們的創作。藝術最終在精神的浩劫中勝出了。它沒能記錄下時代的晦暗不明,而僅留存了人性的美好價值,對其他的醜惡事物視而不見。
#
釀電影
#
影評
#
竊聽風暴
2
1
子穎
喜歡
感謝分享!
旅人的時光閱讀筆記
2019/06/06
電影筆記:無主之作。真實來自於你生命中的一切
當我們用雙眼看著世界,把手舉起來,遮住世界,再次打開,會有甚麼不同嗎?讓自己的眼光沒有離開這個世界,凝視著自己、身邊的人與所有的一切,真實就會無所不在。德國電影無主之作,無主之作以葛哈.李希特這位當代藝術家的故事切入,探討的是在這些二戰到東西德分裂,如何引響了主角的心靈與視野,內在所探求的是甚麼?
#
無主之作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入圍
#
葛哈李希特
6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