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彩畫

含有「膠彩畫」共 1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北美館-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 2024/10/12 - 2025/02/02   這展覽已經結束了,我現在才寫是因為,太精彩又太難寫了,寫一點點好了。   打從展覽一開始,Threads上的網友大聲疾呼,一定要去看喔,又附上精采絕倫的說明和美圖,我老早就寫在行事曆,等考完試要去看,
Thumbnail
上個月,在風和日麗的好天氣裡,欣賞了最近北美館展出的「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畫展,這也是我第一次聽到「膠彩畫」這個名詞。 北美館這次的主題色系,是藍、白、紅、綠的元素組成,也是種舒服的混搭色調。尤其館內的大片落地窗,倒映著館外紅色的裝置藝術影像,很喜歡這種美感。可能是因為地
Thumbnail
以前不知道膠彩畫是新名詞,欣賞時也不知道他們做工繁雜,我真是辜負那些創作者了,感謝氣泡水及時介紹。😄 喜歡聽藝術家的創作發想,謝謝氣泡水分享影片,筆記幾句嘍:從大自然找靈感;關懷我們自己的土地、風景、人文;創作的題材也回應到自己的生活。❤️
「喧囂的孤獨」,這個展覽名稱充滿矛盾卻極具詩意。作為觀者,站在膠彩畫百年的歷史長河前,我感受到的不僅是藝術家在喧囂時代中的堅守與孤獨,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無聲對話:藝術家的孤獨創作,在時代的喧囂中找到了屬於它的永恆。
Thumbnail
0/5我的逛展地圖
「美的價值,不在於它的持久,而在於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綻放出無限的可能。」,這句話,寫得真好,也能體現作者的心境。(價值,是自己給予的,毋需靠別人評價)
北美館目前展出膠彩畫展《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展覽到2025.2.2為止。 膠彩畫,又稱作重彩畫、岩彩畫、日本畫、東洋畫,是一種以膠為素材媒介,混合天然礦物的粉末,與水調和後,用畫筆在紙、絹、麻或木板上的一種作畫型式,更可以結合不同的素材,表現出許多的可能性。
Thumbnail
一開館就到北美館,體驗膠彩畫大展的「膠彩自習室」中的公眾活動《第八節課-膠彩畫體驗活動》,沒想到大排長龍!體驗入場時就要選好想自習的作品,不同的畫作顏色也不一樣,我們選了看起來比較好入門的《睡蓮》,畫家是鄉原古統,領了畫筆跟色盤後就入場。
Thumbnail
無論在台灣膠彩畫的世界裡,風格怎麼變化怎麼吹,最終還是要認真看待當下,當下覺得美的明日可能就不滿意了,這是人性。風格只是回首的詮釋,不用刻意追求風格,專注當下就能創造風格。
Thumbnail
「膠彩」是以獸膠為媒劑,調融以礦物質、土質、金屬等磨成的粉末變成顏料,台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在台灣的教育界和美術界努力推廣膠彩畫,這項技藝才得以保留。到了台中,就一定要來朝聖一下他的紀念館。
Thumbnail
  自從陳進的《三地門社之女》入選秋季文展,時隔已經一年多。這段日子裡,盧溝橋下枉死的魚群和汙濁的血液讓整個世界都為之動盪起來。在戰爭的摧殘下,除了人命以外,藝術的價值似乎也沒有那麼值錢。   台展好不容易舉辦完第十屆結束,隔年的1937年卻被戰火無情地勒令停止。直到下一年以「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
Thumbnail
  十月初的早晨,在台灣已經緩緩步入微涼的溫度之中。一隻白尾八哥披著漆黑斗篷,在草地上傻模傻樣地亂跳,只要一不注意,就能看到它快速地往地上一啄,鳥喙馬上銜著拚命掙扎扭動的蟲子。斗大的露水因為自然的神祕力量,停留在翠綠的葉子上,那飽滿的模樣像是陳進畫中仕女吹彈可破的肌膚。 自遠方,一陣腳踏車快速壓過土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