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術

含有「台灣美術」共 3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鹽月桃甫(1886-1954),日治時期台灣最重要的西洋畫家之一。身為台北高等學校美術部的教師,培育了眾多熱愛美術的學生,台高美術部在戰前至少舉辦了十五場展覽會,以及二十多位入選台灣美術官展的部員。戰後也憑藉著對於美術的熱愛,自行籌辦「蕉葉展」,持續舉辦直至2000年止。
Thumbnail
這是南美館第一次結合藝術史研究和作品修護成果的展覽,乍看「修護」兩個字就有點軟掉,該不會又是看不懂的字一大堆的硬邦邦理論研究展?看完後很震撼⋯⋯不但對裡面用的修護科技印象深刻,也因此被修護後的畫作深深感動。
Thumbnail
看過很多大型展覽以後,在很小的空間、有限的預算中去做到最言簡意賅的策展更吸引我。 這檔展場敘事很簡單,精選四位台灣藝術家的真跡作品,搭配一支紀錄片讓觀眾欣賞,其中也有一座小佈景,陳設出其中一位畫家的畫室空間。
Thumbnail
李梅樹在1930年到日本參加黃土水的葬禮,記錄人們在火葬等候室等待火葬結束的畫面,或許這些人都是別具影響力的畫家,那個混亂的鉛筆筆觸下呈現了凝重悲傷的情感,這件作品或許是李梅樹筆下最不寫實卻最真實的作品了。
Thumbnail
這應該是有史以來這三件作品第一次在同一個空間中展出,分別為《釋迦出山》、《甘露水》、《少女》,與各位共時感到很幸福呢!
Thumbnail
二樓展出大量的肖像作品,可以看到清一色的都是男性,即便是女性肖像也是這群人的母親或妻子,反映出當時社會的主要權力還是用男性掌控,這些作品也像是兵馬俑一般實體紀錄當權人士實體的模樣,就是那個時代的3D攝影啊!
Thumbnail
看過別人畫的礦工,再回來看洪瑞麟的礦工,就會看見他筆下的礦工身體具有動態感和力量,有重量壓在線條上,有重力加速度撞在形狀,有塵土混在色彩,最美的是映照在礦工身體上的光。
Thumbnail
「膠彩」是以獸膠為媒劑,調融以礦物質、土質、金屬等磨成的粉末變成顏料,台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在台灣的教育界和美術界努力推廣膠彩畫,這項技藝才得以保留。到了台中,就一定要來朝聖一下他的紀念館。
Thumbnail
很多人說看不懂抽象畫,或是覺得抽象畫很簡單,不需要太困難的技法,但我覺得抽象畫最難的是找到讓藝術家感動的瞬間,因為技法越是不可預期,要找到那個「它」就變得更加困難
Thumbnail
她比我想像中再矮小一點點,但也沒有那麼小,仍是很有份量地存在。甘露水看起來在休息,但感覺得出來她在聆聽,用身體感受著我們的存在。我有種輕輕被舉起來的感覺,好像要隨著她的軀體一起往上,但又好好地站住了。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