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明天有明天的風吹|北美館《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真沒想過自己入坑台灣美術史已經邁入第三年,即便沒有認真讀文獻,該知道的名字和畫作也算是如數家珍,因此北美館宣布這檔台灣膠彩畫的百年大展時,也會特別興奮!我對膠彩的認識很表面,之前有在台中拜訪過林之助美術館,大概知道它有點類似比較厚重的不透明水彩,使用礦物研磨的顏料作畫,看了展之後很驚艷於這個媒材的超多可能性,是在水墨跟油畫之間奔放的媒材。

《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說白就是北美館的典藏展,但按照膠彩畫在台灣的發展時序去規劃展間,它沒有什麼複雜的學術資訊要傳達,單純讓畫作作為無聲的導覽,讓觀眾隨著畫作的腳步去感受台灣膠彩畫在不同時期的樣貌。

也因為強調時序,所以許多膠彩畫經典都有在本次展出出現,例如在國中的歷史課本出現超多遍的畫家郭雪湖《南街殷賑》,描繪了日治時期熱鬧的大稻埕,「南街」就是現在的台北市迪化街,「殷賑」意指商業繁榮(解析來源),每次看到本尊還是覺得有種不可思議的感覺。還有他的台北寫生系列《圓山附近》及《新霽》,每次看都被細節震驚到不行,或許這也是膠彩畫的特性之一,細節完全不能馬虎,每一筆都是精雕細琢,每一個構圖都要深思熟慮。

也是我認為台灣美術特別迷人的地方,這麼漂亮的畫作其實都在畫自己生活的景色,即便物是人非,有些景色也不復存在,但都被畫家的筆捕捉了下來,能感受到自己與上個時代的台灣人共時。

畫家林玉山則有非常卓越的水墨技巧,我個人對他比較有印象的是《曉霜》,因為裡面有白色的貓頭鷹,很像哈利波特的嘿美(離題)!這次特別關注到他的《雙牛圖》,裡面有水牛跟黃牛,讓我忍不住想到水牛拿了黃牛去穿的民俗故事(又離題),值得注意是這張畫的紙質很粗糙,也有紅磚色的自製顏料,反應戰爭時期畫材的匱乏(解析來自北美館導覽)。

另外,能在這檔展覽看到很多陳進的作品,也是讓我覺得特別值得的地方。陳進是一名女性畫家,在那個年代是非常罕見,她經典的作品中都會有一名典雅高貴的女性,也因為她的出身較好,畫作內容都能看到一些高級的物品。我認為陳進畫畫應該是極度專注,需要屏氣凝神,就像模特兒拍照都在收核心一樣,才能展現出畫作中的優雅。

但這次卻能看到陳進難得不那麼ㄍㄧㄥ的畫作《北港朝天宮》,感覺像是看到女明星穿私服出席一般,即便不是濃妝豔抹閃亮登場,還是很耀眼呀!

這個展間小角落的展品安排也是讓我特別喜歡的規劃,同樣都是畫曇花的膠彩畫作品,不同的畫家呈現方式卻有不同的韻味,展現自己的技法和特色,我個人是最喜歡林之助描繪花瓣的方式,可能是因為沒有勾邊吧?單純用色塊呈現花瓣更有通透感。

月下美人(曇花),左起郭雪湖、林之助、陳進

月下美人(曇花),左起郭雪湖、林之助、陳進

這次展覽沒有太花俏的展牆設計,不過有一兩個展間善用了玻璃的特性,設計窗戶或是落地窗來做隔間,玩味畫作的視覺感,十分大氣好看,而且它大手筆用得是「真的玻璃」,不是玻璃貼啊!

陳永森《獅貓八美嬌》(1975)

陳永森《獅貓八美嬌》(1975)

由於個人的偏好,我比較喜歡這檔展覽裡日治時期畫家的作品,不過近代的膠彩畫作品也有蠻多令人驚艷之處,早期的畫作還是有蠻多水墨的痕跡,近代的畫作在質感上更多元,甚至做出有點像油畫和粉臘筆的質感,打破我對膠彩像水彩的刻板印象。

劉耕谷《千里夜引》(1989)是十分巨大的壁畫

劉耕谷《千里夜引》(1989)是十分巨大的壁畫

近期拔了人生最後一顆智齒,在趕稿與牙痛之間,一直猶豫要在難得的假期出門看展,還是好好躺著耍廢?後來牙一咬決定出門看展,非常慶幸自己做了這個決定,不僅充電滿滿,也被深深療癒。

一個上午穿梭近百年的膠彩畫之旅,展間最後一件作品不是膠彩畫,而是台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的字畫,彷彿也是讓台灣膠彩精神回歸根本——水墨書畫。

明天有明天的風吹(明日は明日の風が吹く)字面上的意思是「明天就吹明天的風」。命運,有時像風,說變就變,所以明天自然會有明天的風吹。說不定,就吹出了另一種方向。作為林之助的座右銘,也象徵他活在當下,豁達處事的人生態度。(取自林之助紀念館,2016年臉書貼文)

我想也是展覽給藝術家最後的提醒和祝福吧?無論在台灣膠彩畫的世界裡,風格怎麼變化怎麼吹,最終還是要認真看待當下,當下覺得美的明日可能就不滿意了,這是人性。風格只是回首的詮釋,不用刻意追求風格,專注當下就能創造風格。

展覽資訊

raw-image
又美又台的紅配綠

又美又台的紅配綠

延伸閱讀

即時更新 𝓕𝓸𝓵𝓵𝓸𝔀 𝓕𝓪𝓲𝓷 𝓙𝓲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𝓕𝓪𝓲𝓷 𝓙𝓲𝓷 𝓐𝓻𝓽
16會員
108內容數
上班是認真的專訪記者,下班是努力的小畫家。隨筆紀錄喜歡的展覽、空間或作品,分享採訪幕後的細思極恐。即時更新歡迎追蹤 IG @fainjinart
2025/04/04
一個藝術家的風格歷程是線性地慢慢改變,而不是跳躍。因為賴純純作為藝術家的生命夠長,所以會想要有各種不同豐富的媒材和嘗試,與其說對她的抽象作品有共鳴,反倒是對她豐富的藝術生涯感到十分敬佩。
Thumbnail
2025/04/04
一個藝術家的風格歷程是線性地慢慢改變,而不是跳躍。因為賴純純作為藝術家的生命夠長,所以會想要有各種不同豐富的媒材和嘗試,與其說對她的抽象作品有共鳴,反倒是對她豐富的藝術生涯感到十分敬佩。
Thumbnail
2025/03/28
自從 2022 年看了台灣藝術家江賢二在「台東美術館」的個展後,就一直很被他作品中的光所打動;2025年來朝聖位在台東金樽的「江賢二藝術園區」,期待這樣的景點,甚至說是美術館,為台灣本土藝術家開拓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3/28
自從 2022 年看了台灣藝術家江賢二在「台東美術館」的個展後,就一直很被他作品中的光所打動;2025年來朝聖位在台東金樽的「江賢二藝術園區」,期待這樣的景點,甚至說是美術館,為台灣本土藝術家開拓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1/12
MinaLima是一組雙人設計師,曾經替哈利波特系列電影製作道具,包含霍格華茲通知信、劫盜地圖、阿茲卡班的通緝海報、布萊克家的壁紙,甚至魔法世界裡的各種讀物和刊物都是他們的作品,後來發展成一個很具特色及魔法氛圍的設計品牌。
Thumbnail
2025/01/12
MinaLima是一組雙人設計師,曾經替哈利波特系列電影製作道具,包含霍格華茲通知信、劫盜地圖、阿茲卡班的通緝海報、布萊克家的壁紙,甚至魔法世界裡的各種讀物和刊物都是他們的作品,後來發展成一個很具特色及魔法氛圍的設計品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上個月,在風和日麗的好天氣裡,欣賞了最近北美館展出的「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畫展,這也是我第一次聽到「膠彩畫」這個名詞。 北美館這次的主題色系,是藍、白、紅、綠的元素組成,也是種舒服的混搭色調。尤其館內的大片落地窗,倒映著館外紅色的裝置藝術影像,很喜歡這種美感。可能是因為地
Thumbnail
上個月,在風和日麗的好天氣裡,欣賞了最近北美館展出的「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畫展,這也是我第一次聽到「膠彩畫」這個名詞。 北美館這次的主題色系,是藍、白、紅、綠的元素組成,也是種舒服的混搭色調。尤其館內的大片落地窗,倒映著館外紅色的裝置藝術影像,很喜歡這種美感。可能是因為地
Thumbnail
北美館目前展出膠彩畫展《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展覽到2025.2.2為止。 膠彩畫,又稱作重彩畫、岩彩畫、日本畫、東洋畫,是一種以膠為素材媒介,混合天然礦物的粉末,與水調和後,用畫筆在紙、絹、麻或木板上的一種作畫型式,更可以結合不同的素材,表現出許多的可能性。
Thumbnail
北美館目前展出膠彩畫展《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展覽到2025.2.2為止。 膠彩畫,又稱作重彩畫、岩彩畫、日本畫、東洋畫,是一種以膠為素材媒介,混合天然礦物的粉末,與水調和後,用畫筆在紙、絹、麻或木板上的一種作畫型式,更可以結合不同的素材,表現出許多的可能性。
Thumbnail
台灣膠彩歷史的演進與其對應風格的轉變,從中看到各時代的縮影
Thumbnail
台灣膠彩歷史的演進與其對應風格的轉變,從中看到各時代的縮影
Thumbnail
無論在台灣膠彩畫的世界裡,風格怎麼變化怎麼吹,最終還是要認真看待當下,當下覺得美的明日可能就不滿意了,這是人性。風格只是回首的詮釋,不用刻意追求風格,專注當下就能創造風格。
Thumbnail
無論在台灣膠彩畫的世界裡,風格怎麼變化怎麼吹,最終還是要認真看待當下,當下覺得美的明日可能就不滿意了,這是人性。風格只是回首的詮釋,不用刻意追求風格,專注當下就能創造風格。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北美館臺灣膠彩畫的歷史和作品。在展覽中,觀者可以欣賞到日治時期至現代的多幅膠彩作品,並透過藝術家的視角探索日常生活的美。文章強調膠彩畫所帶來的視覺享受,以及它與觀者之間的情感共鳴,展示了藝術在日常景色中蘊含的深刻意義。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北美館臺灣膠彩畫的歷史和作品。在展覽中,觀者可以欣賞到日治時期至現代的多幅膠彩作品,並透過藝術家的視角探索日常生活的美。文章強調膠彩畫所帶來的視覺享受,以及它與觀者之間的情感共鳴,展示了藝術在日常景色中蘊含的深刻意義。
Thumbnail
在無目的的漫遊中遊蕩到國立台灣美術館妄圖想要沉澱並浸染藝術氣息,沐著近日難得的陽光走進,想起已很久沒獨行不受牽絆......
Thumbnail
在無目的的漫遊中遊蕩到國立台灣美術館妄圖想要沉澱並浸染藝術氣息,沐著近日難得的陽光走進,想起已很久沒獨行不受牽絆......
Thumbnail
台雙展總是能讓人思考“何謂藝術?” 今年有些作品對我來說,只能算是口述歷史影像集結播出吧,還有些更說不上來的。 進了美術館展出就是藝術嗎? 漸漸覺得,不一定。 想起阮慶岳老師也曾於臉書提過,台灣藝術界……真藝術假藝術混淆難辨的問題。雖然與我所言的情況未必是同一種,但‘’什麼是藝術‘’,亦
Thumbnail
台雙展總是能讓人思考“何謂藝術?” 今年有些作品對我來說,只能算是口述歷史影像集結播出吧,還有些更說不上來的。 進了美術館展出就是藝術嗎? 漸漸覺得,不一定。 想起阮慶岳老師也曾於臉書提過,台灣藝術界……真藝術假藝術混淆難辨的問題。雖然與我所言的情況未必是同一種,但‘’什麼是藝術‘’,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