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儀社

含有「葬儀社」共 2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本文探討了臺灣禮儀師一詞的來源以及其在社會上的演變。從傳統的殯葬行業稱謂到現代的禮儀公司,經歷了語言和文化的變遷。文章也解釋了葬儀社與禮儀公司的不同之處,以及隨著時代轉型的必要性及挑戰。但縱使度過產業轉型,服務的熱忱與對往生者的敬重不曾改變。
Thumbnail
晶品今天一直在要不要上歷史課跟自己打架😆
前言 家父和家母病重期間,我還在職—在花蓮—,事實上無暇顧及如何處理的細節,父親從發現胃癌末期到過世僅九個月,雇了一個外籍看護照顧母親。白天順便看護父親(父親一直到過世前都行動自如,頭腦清晰,只是吃完東西必定嘔吐,吐出一堆青綠的黏稠物,必須準備臉盆讓他吐。)我們三兄弟晚上輪班回家照顧他。母親則是膝
媽,請放下一切,一路好走 買備用內衣 昨晚(11.15)吃完晚餐看看時鐘才六點,內子說我今天還沒去探望丈母娘,且丈母娘還缺少葬儀社人員所說的內衣褲,因此要我先陪她去市場看看有沒有老式的內衣褲,然後再去探望丈母娘。載她先去宜大生活館,沒有;再去中央市場附近的百貨行,關門;只好再跑東門市場,找到一家
前言 原本預計昨天幫丈母娘辦理出院,可是醫生要我們再等等,因為抗生素療程未完,而且擔心回家後我們無法自行照顧,希望我們考慮轉入安寧病房,一有事情可以馬上就近處理。但丈人一直認為那是”死人(房)間”,很忌諱也害怕,因此執意在家安寧,最後的協議是等抗生素療程走完,星期四再辦出院。結果醫院請在家安寧的專
阿達慵懶地躺在沙發上,眼睛瞇成一條縫,眨也不眨地盯著天花板。窗外偶爾傳來車水馬龍的聲音,而他卻沒有半點想要出門的動力。女友小敏看著這副樣子的阿達,歎了口氣,走過來,拿起他的外套,輕輕說道:「來,起來穿衣服。」阿達不情不願地坐起身來,卻依然沒動手的意思,故意把雙手懶散地垂下,像個提不起勁的
Thumbnail
父親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窗外的光線透過白色的窗簾灑進來,顯得柔和而平靜。病房內瀰漫著一種沉靜的氛圍,只有儀器的滴答聲偶爾打破這份寧靜。妹妹坐在床邊,握著父親那已經變得乾瘦的手。「爸,你還有什麼話想跟我們說嗎?」妹妹輕聲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絲顫抖。父親閉著眼,呼吸有些沉重,但他慢慢睜開
Thumbnail
六呎風雲 是一部在2001至2005年間播出的影集,透過一家殯葬業者的日常深入探討生死議題,以日常生活為背景,交織著家庭成員的不同生命經歷和情感拉扯,讓觀眾反思生命的意義。這部劇不僅在當年榮獲多項大獎,也在二十年後再次吸引了追劇咖的目光。隨著角色人性之光與黑暗的展現感受到生命的多樣性與愛的真實價值。
Thumbnail
艾莉推薦的真的都很好看!優質!👏某部份也聯想到日本電影「送行者」,感覺這一部也是會很發人省思! 死亡不是終點,讓我想到米奇艾爾邦的書「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男主角在死後上天堂遇見改變他生命的人,有些只是生命中短暫的交會,你甚至可能不認識他,但他因為與你產生或長或短的交集,足以改變你的人生! 我很推薦這本書,看完痛苦流涕!
前言 人死後會怎麼樣,說真的還不清楚,至於活著的人要做什麼事情,目前經歷過一次後,大概了解,於是決定紀錄一下過程。 當然還是要說明一下,有些過程可能會不同,要根據各地習俗、各家規定和葬儀社而定,而且我並非專業的殯葬人員,有些東西敘述也不一定正確,只是根據自身經驗而說,同時也藉此好好走出這一段過程
Thumbnail
25歲服役退伍那年,我參加了人生的第一場葬禮,那時我以孝子的身分參與了家父的告別式,經歷死亡,方能切身理解箇中之味;才剛剛成為職場的新鮮人,行禮如儀的陌生場面,尚未社會化的我,面對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著實上了一堂「再見,再也不見」的先修課。 五一勞動節起了大早,南下出席家祭告別式,遇見多年未曾
Thumbnail
相信有朝一日一定會見面
「有時候,喪事不是喪事,只是想花錢買個不要遺憾,跟買張贖罪券沒有兩樣,只要覺得值得就好。」在殯儀館工作的大師兄,看盡各種形形色色的家屬,遇過千奇百怪的荒謬事,這也就呼應他所說的:「在這工作的好處,說不定就是看看別人發生的事,再來思考自己。生前沒人知道的秘密,死後爆發出來讓至親再大吃一驚,直呼不可能。
Thumbnail
真的是看盡人生百態,但是很值得讀、令人深思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