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儀社跟禮儀公司差在哪?只有名字不一樣?當然不!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如果時光倒轉三十年,那時的台灣要找禮儀師,別人可能會認為你在胡言亂語。其實禮儀師算是一個很年輕的名詞,以前人不叫做殯葬的人禮儀師,大多是用土公仔這種略帶貶抑的詞彙來形容這個產業的人。

  那土公仔這個名稱怎麼來的呢?其實理由也很簡單,早期傳統社會主要的喪葬手法是採用土葬。不像現代有火葬、樹葬、花葬或海葬各種五花八門的葬法。畢竟老一輩的觀念就是死要留全屍,火化可是大逆不道,屍體灰飛煙滅就甭想超生了!既然以土葬為尊,那搞土葬的這群人無時無刻都在挖土啦、埋屍啦、埋棺材啦。有的時候還得挖土遷墳、撿金、撿骨等等,所以就稱這行業的人為土公仔。

  這種帶有歧視的稱呼可不是只有台灣有喔!西方人早期稱呼殯葬業者為Undertaker(對就是那個摔角手送葬者),其實這詞彙也帶有歧視意涵,畢竟Under就給人一種低下的感覺。近年來國外也開始改稱呼殯葬業者為Funeral Director,就像我們不再講土公仔,改以禮儀師稱呼一樣。

圖片取自Unsplash

圖片取自Unsplash

葬儀社跟禮儀公司差在哪?

  那葬儀社跟禮儀公司有差嗎?當然有,本質上兩者都是從事殯葬產業,但公司的規模與系統則大有不同。首先,談到禮儀,那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的周朝,但我知道大家不是來上歷史課的,那些八股的老話在此打住。

  基本上以前要處理喪葬事務,只有葬儀社這個選擇,正因如此,業者的品質當然是參差不齊。漫天要價、仗著與家屬在殯葬儀式觀念上的資訊不對等而巧立名目隨意添加不必要的儀式或法事可說是屢見不鮮。政府為了遏止歪風便開始逐步修法改革,不少葬儀社為了在革新的時代活下去只能被迫轉型。開始朝向系統化前進,也造就了禮儀公司的誕生。

  • 洋化運動:不是說好不上歷史課?對,我也沒說我要上歷史課,會用到洋化運動這個詞彙主要是因為禮儀公司在轉型的過程中,開始學習西方民族大鎔爐的形式。不少同行在治喪的方案中加入了基督徒、天主教徒等西式喪禮。同時禮儀公司的會館在裝潢上也走向西式的溫馨簡約,而非傳統中式的霸氣和富麗堂皇。最重要的一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禮儀師們都是穿「西」裝阿!所以稱他為洋化運動可一點都不為過!
  • 完整的公司系統:葬儀社轉移禮儀公司後,隨著規模的擴張,人手增加之下必然開始有了職務與職位分工的概念。另一方面,順應E化時代的到來,禮儀公司自然也得搭上這班順風車。開始規劃官方網站、訂定透明化契約增加可信度,有的業者更開始做自媒體、拍影片或寫方格子(就像我們)。這些都是傳統葬儀社不太接觸的領域,講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我一昧地誇讚禮儀公司。實則不然,接下來就要來講講葬儀社的優勢。
  • 禮儀習俗的演進:如果我今天要幫一為過世的百歲人瑞置辦一場遵循古禮且隆重的喜喪,你覺得我會找誰?答案是葬儀社,當然在現代會辦古禮喪事的人少之又少。正因如此,不少禮儀公司在員工受訓階段只會以95%以上客群之需求為主要考量。剩下的那5%等真的碰到時才會去做研究或著墨,現下的葬儀社對於傳統儀式的理解程度還是高於禮儀師的,所以民眾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挑選合適的業者。

回到原點,縱使葬儀社與禮儀公司有諸多不同。但對於服務家屬的熱忱以及對逝者的敬意都是一樣的(這裡先排除掉那些糟糕的業者),我覺得沒有孰優孰劣,只能說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晶品人文的沙龍
29會員
71內容數
人生只有一次的道別,你會體會到什麼? 走進殯葬業,才看透了豔陽下的黑與白。 用親身經歷,書寫親眼所見的人性色彩。
晶品人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本文提供如何與長輩溝通環保葬的技巧,包含提問法、剖析長輩需求、實際走訪及直接分析利弊等方法,協助讀者克服長輩對死亡議題的抗拒,順利推行環保葬儀。
Thumbnail
2025/04/25
本文提供如何與長輩溝通環保葬的技巧,包含提問法、剖析長輩需求、實際走訪及直接分析利弊等方法,協助讀者克服長輩對死亡議題的抗拒,順利推行環保葬儀。
Thumbnail
2025/04/18
環保葬的祭祀方式多元,兼顧環保與追思,例如使用可降解祭品、電子祭祀、自宅祭祀等,讓慎終追遠也能兼顧環保理念。
Thumbnail
2025/04/18
環保葬的祭祀方式多元,兼顧環保與追思,例如使用可降解祭品、電子祭祀、自宅祭祀等,讓慎終追遠也能兼顧環保理念。
Thumbnail
2025/04/11
俗話說,談錢傷感情,更何況是過世親人的終身大事-喪禮。傳統觀念認為事死如事生,縱使人走了,也該妥善的安排喪葬相關事宜。為此許多與喪葬有關的儀式和習俗也應運而生,以傳統土葬為例,選墓地、看風水、置辦棺木、出殯時抬棺的人力、準備儀式的法師、跑赦馬、過金橋、五子哭墓、孝女白琴、化靈厝。一長串的習俗儀式看下
Thumbnail
2025/04/11
俗話說,談錢傷感情,更何況是過世親人的終身大事-喪禮。傳統觀念認為事死如事生,縱使人走了,也該妥善的安排喪葬相關事宜。為此許多與喪葬有關的儀式和習俗也應運而生,以傳統土葬為例,選墓地、看風水、置辦棺木、出殯時抬棺的人力、準備儀式的法師、跑赦馬、過金橋、五子哭墓、孝女白琴、化靈厝。一長串的習俗儀式看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生與死的界限似乎逐漸模糊。每當我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思索如何送別一位摯愛的親人,葬禮的方式也悄然變得重要。樹葬與傳統葬禮,這兩種形式的選擇,似乎反映了當代人對生命、死亡與自然的理解。它們的差異,遠不止於儀式與場所,還藏著對環境、對人心、對文化的深刻啟示。 ✍️1. 樹葬與傳統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生與死的界限似乎逐漸模糊。每當我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思索如何送別一位摯愛的親人,葬禮的方式也悄然變得重要。樹葬與傳統葬禮,這兩種形式的選擇,似乎反映了當代人對生命、死亡與自然的理解。它們的差異,遠不止於儀式與場所,還藏著對環境、對人心、對文化的深刻啟示。 ✍️1. 樹葬與傳統
Thumbnail
隨著時代變遷,女性在各行各業的參與度越來越高,禮儀產業也不例外。本文探討女性禮儀師的崛起,以及她們如何改變傳統的殯葬業面貌,並在婦女節這天,向這些在生死交界線上發光發熱的女性致敬。
Thumbnail
隨著時代變遷,女性在各行各業的參與度越來越高,禮儀產業也不例外。本文探討女性禮儀師的崛起,以及她們如何改變傳統的殯葬業面貌,並在婦女節這天,向這些在生死交界線上發光發熱的女性致敬。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臺灣禮儀師一詞的來源以及其在社會上的演變。從傳統的殯葬行業稱謂到現代的禮儀公司,經歷了語言和文化的變遷。文章也解釋了葬儀社與禮儀公司的不同之處,以及隨著時代轉型的必要性及挑戰。但縱使度過產業轉型,服務的熱忱與對往生者的敬重不曾改變。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臺灣禮儀師一詞的來源以及其在社會上的演變。從傳統的殯葬行業稱謂到現代的禮儀公司,經歷了語言和文化的變遷。文章也解釋了葬儀社與禮儀公司的不同之處,以及隨著時代轉型的必要性及挑戰。但縱使度過產業轉型,服務的熱忱與對往生者的敬重不曾改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有關喪禮的專有名詞,特別是在華人文化中由於死亡的忌諱,導致社會大眾對相關概念的模糊與誤解。文章分類介紹瞭如何正確使用「去世」、「仙逝」等術語,以及與逝者年齡、儀式流程和稱謂有關的專有詞彙,幫助讀者更深入理解喪禮的文化背景與細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有關喪禮的專有名詞,特別是在華人文化中由於死亡的忌諱,導致社會大眾對相關概念的模糊與誤解。文章分類介紹瞭如何正確使用「去世」、「仙逝」等術語,以及與逝者年齡、儀式流程和稱謂有關的專有詞彙,幫助讀者更深入理解喪禮的文化背景與細節。
Thumbnail
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禮儀產業的企劃與媒體運用至關重要。本篇文章深入探討為何禮儀公司需要制定周密的企劃,以提升品牌形象、應對市場競爭與強化創新。並闡述自媒體在消弭對死亡話題的恐懼及資訊不對等方面的功能,希望能透過正確的宣傳,讓大家能輕鬆面對死亡與相關服務,打破傳統觀念。
Thumbnail
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禮儀產業的企劃與媒體運用至關重要。本篇文章深入探討為何禮儀公司需要制定周密的企劃,以提升品牌形象、應對市場競爭與強化創新。並闡述自媒體在消弭對死亡話題的恐懼及資訊不對等方面的功能,希望能透過正確的宣傳,讓大家能輕鬆面對死亡與相關服務,打破傳統觀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