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talkmovies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hashtalkmovies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138
篇文章
0
專題
97
追蹤者
0
勳章
0
NFT
追蹤
贊助作者
文章
出版專題
NFT
勳章
熱門
・
全部
排序
少年不肯老│少年吔,安啦!Dust of angels (1992)
很難想像這是一部30年前的片子。有網友說<少年吔,安啦>生不逢時,若擺放在今日<艋舺>、<角頭>系列都得閃邊,不過這部片令人驚訝的時代性卻是這樣的:本片真切地記錄著80年代台灣社會的面貌,此刻來看仍舊沒有一點「過時感」,究其原因它並非意在著墨一則「黑幫」故事,而是描繪出無親無故的時局下,所有台灣人被
發佈於
影論寫作
2023-09-21
4
如果私刑不是男權威而剛│私刑教育1-3 The Equalizer (2014-2023)
「私刑者」這類角色自1974年的<猛龍怪客>開始有了鮮明的形象,該片主角僅是一介平民,因為家庭遽變苦等不到正義伸張而走向復仇之路,類型回應當時社會氛圍對治安的不滿、對法律的不信任,而片中以暴制暴的大快人心體現了人民力量的覺醒:若民眾賦予的制裁權無法為你我服務,我們當然有收回權力、捍衛自身的自由!後續
發佈於
影論寫作
2023-09-14
6
殘債│旺角卡門 As Tears Go By (1988)
王家衛的第一部電影,現在看來卻不那麼「王家衛」,因為它是如此淺顯易懂,直線發展出阿華、烏蠅、阿娥三個江湖兒女各自的矛盾,在具象時空裡的混混悲歌頗有教化感,但這畢竟還是王家衛的電影,他選取的時代性也就是一段容易被遺忘的碎片,刺穿命運左右人們的力量,以浪漫堆砌失敗的英雄主義,耽溺地說明仍舊是性格決定一切
發佈於
影論寫作
2023-09-07
7
遺憾是可以的│之前的我們 Past Lives (2023)
「此時此刻」,對應到本片英文片名<Past Lives>一如前世遙遠的記憶與情感如海浪反撲迎面而來,就像片尾海聖對諾拉的提問:「如果所謂的現在也是某個未來的前世,就算那時我們成為了彼此重要的人,但『現在的我們』又算什麼呢?」諾拉只能看著他、報以一種歉然又必須釋然的微笑回答:「我不知道」。這是一個..
發佈於
影論寫作
2023-08-31
6
美錯│墮落天使 Fallen Angels (1995)
我們總以為是時間賦予容錯的美感,但對於有些始終活在某個時刻的人來說,生命中必然的美錯既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而是永遠,那獨立於現實的一切道理,是一場醒不過來的夢,而那個甘願造夢的人,是王家衛與他的主角。 原屬於<重慶森林>(Chungking Express, 1994)中的另一支故事線,卻因為..
發佈於
影論寫作
2023-08-24
5
天才的陰暗面│奧本海默 Oppenheimer (2023)
這可能是諾蘭迄今最好懂也最難懂的作品。不是玩文字遊戲,好懂,在於這個故事不像多數諾蘭作品屬於燒腦原創,而是取材已知的歷史事件、真實人物為主軸,看片前後各種資料解析都足以補完脈絡;至於難懂,也並非艱澀的科學理論對一般觀眾多麼不友善─可能對諾蘭來說時常接收「看不懂」的反饋真沒那麼重要,不論他的作品大量取
發佈於
影論寫作
2023-08-17
6
大人的扮家家酒│芭比 Barbie (2023)
<芭比 Barbie>瀰漫一種很強烈的「造假感」,並不是那些有意執行的風格,而是因為出品方就是美泰兒(Mattel),註定怎樣論述也只能限縮在特定的泡泡內,明擺一副「沒有要洗白什麼喔」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蒼白預設中,來自資方的鑿斧之跡顯然抑制住編導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的靈氣。關於芭比
發佈於
影論寫作
2023-08-10
7
我寂寞寂寞就好│東尼瀧谷 Tony Takitan (2004)
少年東尼瀧谷說:「我不覺得自己特別寂寞」,那不是出於逞強,而是他還沒遇到寂寞本身。 開場,他在路邊堆砌砂土,維妙維肖地建造出一艘細節精巧的船隻。作為全片的第一個象徵,點出角色如何誕生於主題;這艘砂雕船只是仿擬之物,再怎麼形似本質卻是鬆散的,當然,沒有人天真到以為它真能下水,但遠離海洋的設定也說明
發佈於
影論寫作
2023-08-02
8
浩瀚之中,我們在此相遇│小行星城 Asteroid City (2023)
那樣的不確定性,需要被座落在一個明確的位置才能更好地被感知,於是觀眾有了一個舞台之上的小行星城,一個架空的時空,在這片無垠的荒漠中,看不見盡頭、看不到來處,其中的座標物不只代表尚有人煙,更是因為人必須透過物件來定位自身的存在和處境。一如開場,Augie打電話給岳父,對方劈頭問...
發佈於
影論寫作
2023-07-27
6
除了劉健明,誰想當好人?│三峽好人 Still Life (2006)
長江大壩建築工程的獨特背景,造就了一群被迫離開的人,反襯著帶不走、殘留下來的「遺物」,飄散著濃重的物哀感,隨著水位上升而逐漸淹沒記憶之中的斷垣殘壁,只是看不見並不代表不存在,而是等待某個情感與知覺的考古時刻,將人們帶回曾經的現場。但在這個故事中,韓三明、沈紅並不是因工程影響被迫離開的在地人,僅因為人
發佈於
影論寫作
2023-07-20
5
此作者尚未建立專題
看看更多精彩內容
VAF - vocus and friends
此會員尚無此系列 NFTs
看看更多 NFTs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