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該如何說再見│歡迎光臨奇幻城堡 The Florida Project (2017)
限時公開

該如何說再見│歡迎光臨奇幻城堡 The Florida Project (201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篇影論重點:
開場不到2分鐘就揭示全片主題
本片和魏斯安德森<月昇冒險王國>的同與異
迪士尼樂園邊陲地帶的比喻
鏡頭全程冷靜旁觀,卻到片尾破功?

開場,住在隔壁旅館「未來世界」的玩伴大老遠喊著Moonee的名字,Moonee則和另一個小夥窩在「奇幻城堡」的牆角,大聲回到”what?”。這個比喻性的開場,點明了全片關心的重點:未來呼喚著我們,哪個時刻突然就不算是「童年」了;原先好好地賴在自己的小天地,也居然不再是完美的藏身地。

西恩‧貝克(Sean Baker)的<歡迎光臨奇幻城堡  The Florida Project , 2017>令人想起魏斯·安德森(Wesley Anderson)的<月昇冒險王國Moonrise Kingdom , 2012>,同樣呈現孩子逃避長大、同樣採用大量色彩,但兩部片的共通點也正好比較出視角的差異。<月昇冒險王國>糖果般的調性,為男女小主角的叛逃包裹上浪漫的濾鏡,最終仍是以「被尋回」作結,童真彷彿像是兒戲般的家家酒。<歡迎光臨奇幻城堡>的鮮豔是商業化的現象,為了吸睛而誇飾,對這群入不敷出、居無定所的人們顯得有些諷刺;電影停在兩個小主角朝向迪士尼樂園奔跑的畫面,像是在呼應開場「未來」的呼喚,終究「沒有結局的結局」才是種真實,也讓中立、客觀的視角帶著淡淡的殘酷。

故事舞台發生在「迪士尼樂園邊陲地帶」,這個設定就是一種巨大的象徵。兩個主要的旅宿場景中,像Moonee和媽媽Halley那樣長居久待的人不在少數,以週為期繳付房租,勉力維持一個棲身之所,並將那小小的空間布置成「家」的可能樣子。這種家的擬像呼應不遠處迪士尼「快樂幸福」的擬像,一如劇中訂錯房的新婚丈夫試圖說明:「我太太是巴西人,她最大的夢想就是去迪士尼度蜜月」,從小就被西方主流文化灌輸一套美好願景,即使「奇幻城堡」有那樣的名字、外觀刷上夢幻的粉紫,但在那位新婚妻子的眼裡就是個劣質的仿冒品,卻忽略了迪士尼的城堡形象也不過是歐陸古代建築的挪用,並不是從這塊土地長出來的文化意象。迪士尼的「純屬虛構」,使得從各地前來「朝聖」的旅人變得荒謬。

迪士尼城堡是個仿造物,而他們寄居的奇幻城堡則是「仿照物的仿照物」,而真實則是像Halley母女那樣的底層群體才是這個社會的多數,他們負擔不起那些少數卻主流商品化後的幸福。除了兩個旅宿,另有一個同樣漆著繽紛色彩的荒廢社區,成為美滿童話外溢的爛尾樓,Moonee和伙伴們一邊盡情發洩破壞欲,一邊巡遊各房間像是自家一般規劃想像,順手擺弄了一個「全世界最美的壁爐」反倒引發大火,附近居民索性也就讓它燒了,房產廣告推銷的家庭夢肯定沒想到會破落成「毒蟲聚集」的犯罪溫床。夢的破敗或許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瀕臨一種罪惡,像是吸毒一般不肯清醒。

若鏡頭下的Moonee仍讓你覺得可愛、機伶、世故,也反應出Halley是怎樣的母親。她不是不想給孩子安定的生活、不是不想「變好」,只是她就連社會給予幫助所要求的條件都達不到。她所能做到的、服從的最低社會規則只能是湊出每週的房租讓自己和孩子不被趕出去;她絕對不是你我會認定的「好媽媽」,或許她的生活中也從沒有典範讓她效仿,但我們能感受她已盡量做到能力所及的「好」:她會等到孩子睡著了才和閨蜜廝混、雖不情願也會教Moonee要為自己的搗蛋負責、偶而呼麻但不曾因為困頓而沈淪毒海、否認出於下策而賣身也只是維繫活著最後的倔強。

就像飯店經理Bobbie(由威廉·達佛Willem Dafoe飾演)所說:「他們是好孩子。大部分時候。」或許這句話說的不只是Moonee,也包含如此年輕的Halley。最艱困時Halley和Moonee看的電視節目:兩個玩偶爭論著「希望你能當一天的我」靈魂交換的俗套情節,我們卻永遠無法成為一天的Halley,實實在在感受她在這麼絕望的時候,如何堅強地做出每一個困難的選擇。

<歡迎光臨奇幻城堡>說的不是光鮮亮麗的故事,我們能隱隱感受到有些什麼正在腐敗,也許因為這故事描述著一群孩子「最後的」暑假和再也沒有暑假的大人。儘管如此,雜事一堆的大人和百無聊賴的孩子形成有趣的對照,偶有交會的真誠對話、互動,成為全片最有魅力之處,他們不是因為住在夢幻中而願意彼此溫柔,反倒那樣的溫柔成為稀缺的一場夢。

全片遠觀的鏡頭採取難得的特寫,一是在Halley可能察覺即將和Moonee分開,帶著孩子去豪華飯店吃到飽,鏡頭貼近渾然不覺的Moonee大啖美食的模樣,她操著大人般的口氣說道:「這才是人生」;的確對一個孩子來說,吃飽、喝足、玩爽就是生命最重要的事,但在下一刻,「你最珍視的事物『人生』並不在乎」即將成為她的啟蒙。下個特寫則是Halley破口大喊的「Fuck you」,彷彿是盡可能的隱忍到了這一刻的忍無可忍,只是就算激動如此,這些憤怒、不滿能得到友善的回應嗎?

不得不說,全片透過遠觀鏡頭呈現的冷靜旁觀,在Moonee被Jancey拉著逃跑的段落,以粗粒子質感呈現顯得有點點濫情,然而在此之前是Moonee和Jancey告別,情緒堆疊到最高,也難以不被震動,她說:「這可能是我見妳的最後一面……我不知道怎麼說……再見……」,如此令人揪心;更多時刻,我們甚至無法意識到此時就當是告別的那一刻,人生就已推進我們向前,一如孩子的真摯、敏銳,也漸漸地在我們生命中鈍化,再也不見。

同場加映:

所有童話都是大人寫的<月昇冒險王國>:魏斯安德森的繽紛童話

隨她瞳仁折射出無法成熟的大人們<呼叫愛美子>:也是一個古靈精怪的女孩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怪物>:孩子與無法被大人明白的世界

名字是最短的魔法<艾諾拉>:西恩貝克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作品

極惡‧樂透<致蕾絲莉>:社會底層邊緣人

avatar-img
影論寫作
139會員
260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本片以一種鬆散而自由的方式,梳理長久以來的傷痕與糾葛。這種「鬆」,體現在類型的混用、群像的鋪陳,以及敘事節奏的變換─這些在其他作品中可能被視為缺點,在此卻轉化為一種力量。瑞恩·庫格勒選擇點到即止地觸碰族群的沈痛,而透過一日敘事承載漫長歷史,不過度交代角色們的來龍去脈,自然舒展對他們的深刻影響,如此一
既然植入的回憶是假的,誰會願意選擇這樣的服務?但如果虛構的記憶真實到連自己都無法辨別,那麼假的是否就等同於真的?這裡出現了一種啣尾蛇般的邏輯:「我」的選擇塑造了記憶,而人類又是透過記憶來定義「我」是誰;如果「我」選擇了一段精心設計的假記憶,那這段記憶中究竟哪一部分才是真正的「我」
本片的慧黠之處在於:選擇性略過訊息,像是沒有交代Ellias的過往、沒讓觀眾和他同時直擊暗門後究竟是什麼、他的父親是連續犯罪還是僅犯下一起案件、受害者Jenny又為何在Ellias想「解救」她時反倒驚恐呼喚Ellias父親的名字……甚至也不讓觀眾目睹Ellias片尾的命運。如同<紅色房間>沒有說明女
本片以一種鬆散而自由的方式,梳理長久以來的傷痕與糾葛。這種「鬆」,體現在類型的混用、群像的鋪陳,以及敘事節奏的變換─這些在其他作品中可能被視為缺點,在此卻轉化為一種力量。瑞恩·庫格勒選擇點到即止地觸碰族群的沈痛,而透過一日敘事承載漫長歷史,不過度交代角色們的來龍去脈,自然舒展對他們的深刻影響,如此一
既然植入的回憶是假的,誰會願意選擇這樣的服務?但如果虛構的記憶真實到連自己都無法辨別,那麼假的是否就等同於真的?這裡出現了一種啣尾蛇般的邏輯:「我」的選擇塑造了記憶,而人類又是透過記憶來定義「我」是誰;如果「我」選擇了一段精心設計的假記憶,那這段記憶中究竟哪一部分才是真正的「我」
本片的慧黠之處在於:選擇性略過訊息,像是沒有交代Ellias的過往、沒讓觀眾和他同時直擊暗門後究竟是什麼、他的父親是連續犯罪還是僅犯下一起案件、受害者Jenny又為何在Ellias想「解救」她時反倒驚恐呼喚Ellias父親的名字……甚至也不讓觀眾目睹Ellias片尾的命運。如同<紅色房間>沒有說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