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銘的台語世界-avatar-img

黃建銘的台語世界

3 位追蹤者
喜歡台語,希望對台語有所貢獻
恢復台語的榮光和尊嚴吧!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華文形容大聲講話,時下用法是厚或吼,其實還滿有創意的,但以前的人會怎麼形容大聲講話呢? 因此找了呼/喚/喝/喊四字,因為他們都是形聲字,用右邊的字音來模擬聲音,所以我們從這四字的意思,與出現先後及意義,再和台語比較,就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 就意思而言,依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Thumbnail
avatar-avatar
somnobite
呼,吼,嚎 hoo/hoo2 /hau5,同源。喝,喚,喊, hat/huan3<-huat <-hat/hiam3 <-hiap <- hiat<-hat 同源!
在中文使用上,「末」和「尾」二字都有最後的意思,但認真區分,依照《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釋如下: 1.「尾」:量詞、動物末端、最後、後面、殘餘、追隨的意思, 2.「末」:物體末端、最後、後、不重要、碎屑、卑微、沒、語氣詞等。 於是二字在最後這個意義的分辨上,我們往往都只能生記硬背,
前幾天教小朋友功課,看到了幾個錯字,唸了幾句後順便叫他訂正。回頭想想,為什麼我們會說「錯」字呢?錯有不對的意思嗎? 於是立刻和小朋友一起想「錯」的造詞,有錯誤、錯失、過錯、認錯等等,上述都有不正確的意思。但我又想到交錯、錯身而過、錯落有致,甚至連「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都想出來了,可是這
我們先看看《說文解字》怎麼解釋「黎」。 《說文解字》:《黍部》黎:履黏也。从黍,利省聲。作履黏以黍米。 翻譯:黎,黏鞋子的東西。「作履黏以黍米」,即利用黍米的黏性當作黏鞋子的東西。因為古時候沒有膠水,以前漿糊大致都是糯米做的。 再來看看古書是怎麼使用「黎」的。 《書·堯典蔡傳》黎,
Thumbnail
前二天和家人聊天,看到桌上放一杯飲料,順口說了一句:「毋通共水ián倒。」心中立刻浮上「偃」這個字,查了台語字典,果不其然,不論是意思還是發音都很符合,就是倒下的意思。 剛好今年是龍年,立刻聯想到「青龍偃月刀」--這把名震三國的兵器,想來應該超多人聽過。可是認真就字義上想了想,「
Thumbnail
前幾天在臉書上看到網友貼了一張圖,搜尋了一下,是日治時期台灣人學五十音的表,名為「五十音和漢對照表」。(來源如圖片下所述。) 在討論這張表時,我們先看平常出現在日文五十音生字簿裡,平假名和片假名與漢字的關係。另外表內這些漢字,在日本人引用改寫成平假名和片假名時,則相當程度的保留了他們
Thumbnail
個人常看到生活週遭常出現「卡好」、「卡慢」等一些卡來卡去的語詞,心中總覺得卡卡的,明明沒有「卡」的意思,卻一直出現,真正的台語字又是哪個字? 查了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較」音為khah。 因此「卡慢」、「卡好」等,其實是「較慢」和「較好」。 因為「卡好」、「
Thumbnail
現今母語推廣的熱度越來越高,不論是個人興趣,或是保留文化的使命感,在學習語文的道路上,總免不了想要寫下來。而一些前輩老師,還有博學多聞的學者專家,也提供了很多台語文的書寫方式。 在簡單整理過後,目前現行大致可以分成三類,即全漢字、半漢字半台羅,以及全台羅三種。為了更清楚說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