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黎」字--感受古時農民的作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先看看《說文解字》怎麼解釋「黎」。

《說文解字》:《黍部》黎:履黏也。从黍,利省聲。作履黏以黍米。

翻譯:黎,黏鞋子的東西。「作履黏以黍米」,即利用黍米的黏性當作黏鞋子的東西。因為古時候沒有膠水,以前漿糊大致都是糯米做的。


再來看看古書是怎麼使用「黎」的。

《書·堯典蔡傳》黎,黑也。黎民,黑髮之人。

《釋名》土靑曰黎,似黎草色也。黎明,比明也。

這裡三本書的解釋都缺乏一致性,連想找出引申義都很難,漿糊?黑色?青色的土?

讓我們回到字形(如下方截圖)看看,小篆為「黍+ㄉ」,因此「黎」應是會意字,以「ㄉ/刀」割「黍」

raw-image

一般而言,農民為了避免鋤禾日當午,以致汗滴禾下土,通常會在天微亮(大致是早上四五點左右)就出門農忙,一般工作到十點左右休息,也就是「黎明」的原意--準備農忙出門時天空的亮度。而「黎庶/民」就是指務農的一般人,也因此引申為眾多、平民百姓的意思。

而讀音的部份,既然黎是會意字,就和利聲沒關係了。與割草(假設黍是草的一種)音義相近的台語為le̍h,台文寫成「剺」,唐朝讀音擬lei。在《後漢•耿恭傳》黎面流血,即通「剺」字。《韻會》也註明通作「黎」。


所以黎的台語白音應唸le̍h,文音唸lê。

台語白音例句:伊兮ê手去予刀子黎le̍h一逝tsuā。


附帶提三點,

一、刀在字側時,彎如鐮刀寫為「ㄉ」;而直條刀寫為「刂」。

二、「黍」字在《說文解字》寫:从禾,雨省聲。(如下圖)但依其甲骨文和金文,都是「禾+水」,顯示黍是種在水邊或需要很多水的作物,所以小篆更是直接把水移到禾下,但卻被誤解為雨了。個人倒是覺得與其認為是雨,還不如想成鬚根比較有趣。

raw-image

三、又維基百科註明:「黍是禾穀類糧食作物中最抗旱的作物之一。黍的種子萌發出苗需水量很小,能適應旱地播種....既能忍受土壤乾旱又抗乾熱風。」與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不同,現代的黍和以前的黍是否為同一作物,本文就不討論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建銘的台語世界
1會員
8內容數
恢復台語的榮光和尊嚴吧!
2024/03/08
華文形容大聲講話,時下用法是厚或吼,其實還滿有創意的,但以前的人會怎麼形容大聲講話呢? 因此找了呼/喚/喝/喊四字,因為他們都是形聲字,用右邊的字音來模擬聲音,所以我們從這四字的意思,與出現先後及意義,再和台語比較,就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 就意思而言,依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Thumbnail
2024/03/08
華文形容大聲講話,時下用法是厚或吼,其實還滿有創意的,但以前的人會怎麼形容大聲講話呢? 因此找了呼/喚/喝/喊四字,因為他們都是形聲字,用右邊的字音來模擬聲音,所以我們從這四字的意思,與出現先後及意義,再和台語比較,就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 就意思而言,依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Thumbnail
2024/03/01
在中文使用上,「末」和「尾」二字都有最後的意思,但認真區分,依照《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釋如下: 1.「尾」:量詞、動物末端、最後、後面、殘餘、追隨的意思, 2.「末」:物體末端、最後、後、不重要、碎屑、卑微、沒、語氣詞等。 於是二字在最後這個意義的分辨上,我們往往都只能生記硬背,
2024/03/01
在中文使用上,「末」和「尾」二字都有最後的意思,但認真區分,依照《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釋如下: 1.「尾」:量詞、動物末端、最後、後面、殘餘、追隨的意思, 2.「末」:物體末端、最後、後、不重要、碎屑、卑微、沒、語氣詞等。 於是二字在最後這個意義的分辨上,我們往往都只能生記硬背,
2024/02/20
前幾天教小朋友功課,看到了幾個錯字,唸了幾句後順便叫他訂正。回頭想想,為什麼我們會說「錯」字呢?錯有不對的意思嗎? 於是立刻和小朋友一起想「錯」的造詞,有錯誤、錯失、過錯、認錯等等,上述都有不正確的意思。但我又想到交錯、錯身而過、錯落有致,甚至連「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都想出來了,可是這
2024/02/20
前幾天教小朋友功課,看到了幾個錯字,唸了幾句後順便叫他訂正。回頭想想,為什麼我們會說「錯」字呢?錯有不對的意思嗎? 於是立刻和小朋友一起想「錯」的造詞,有錯誤、錯失、過錯、認錯等等,上述都有不正確的意思。但我又想到交錯、錯身而過、錯落有致,甚至連「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都想出來了,可是這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東地區的食農課程資訊,包括課程基礎資訊、稻米生產與加工流程,以及相關飲食文化和生活技能的教育內容。課程提供免費服務,歡迎聯繫穗安創意文化有限公司。文章中引用了「德德的稻米二三事」教學示範內容。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東地區的食農課程資訊,包括課程基礎資訊、稻米生產與加工流程,以及相關飲食文化和生活技能的教育內容。課程提供免費服務,歡迎聯繫穗安創意文化有限公司。文章中引用了「德德的稻米二三事」教學示範內容。
Thumbnail
吃米吃了將近50年,今天第一次認真看它!   這帶殼的稻米來自學校李鎮宇老師的研究室 去除外殼的模樣--它們就是糙米 (右邊的泡過水所以果皮較不明顯) 這外殼包括了兩部分: 左邊的為 lemma, 右邊的為palea 同樣的英文字不同的翻譯(不知道哪一個對?!)  (1) 內穎(Pa
Thumbnail
吃米吃了將近50年,今天第一次認真看它!   這帶殼的稻米來自學校李鎮宇老師的研究室 去除外殼的模樣--它們就是糙米 (右邊的泡過水所以果皮較不明顯) 這外殼包括了兩部分: 左邊的為 lemma, 右邊的為palea 同樣的英文字不同的翻譯(不知道哪一個對?!)  (1) 內穎(Pa
Thumbnail
現在是如何處理小米的?瓦酪露部落常吃的「小米樹豆鹹湯圓」又該如何製作呢? 我們訪問了幾位部落中目前還在種植小米的長者與婦女,根據他們的經驗所給的建議為下:
Thumbnail
現在是如何處理小米的?瓦酪露部落常吃的「小米樹豆鹹湯圓」又該如何製作呢? 我們訪問了幾位部落中目前還在種植小米的長者與婦女,根據他們的經驗所給的建議為下:
Thumbnail
我已經想不起來媽媽煮的芋頭鹹粥裡有哪些食材了...
Thumbnail
我已經想不起來媽媽煮的芋頭鹹粥裡有哪些食材了...
Thumbnail
稻穗要去糠才能吃,去糠的過程也是磨,磨一遍得糙米,想要吃到潔白細緻的白米,就得再一道「砂輪」手續將糙米表層磨削掉。碾米的過程就像每一個人的命運,都要經過磨礪才會圓潤光滑。 有的人不堪苦來磨,命運就止在糙米階段,且戰且走,吃苦當作吃補,可是苦沒有出口,沒有見苦知福、做中覺的機會。也有一些人認份,
Thumbnail
稻穗要去糠才能吃,去糠的過程也是磨,磨一遍得糙米,想要吃到潔白細緻的白米,就得再一道「砂輪」手續將糙米表層磨削掉。碾米的過程就像每一個人的命運,都要經過磨礪才會圓潤光滑。 有的人不堪苦來磨,命運就止在糙米階段,且戰且走,吃苦當作吃補,可是苦沒有出口,沒有見苦知福、做中覺的機會。也有一些人認份,
Thumbnail
今天用客家美食之蘿蔔錢肉片湯來暖身子。 老媽多年前給的蘿蔔錢日前整理櫃子發現一包,如獲至寶!喔,應該就是「獲得至寶」,這玩意,讚!翻了冰箱果然還有一料五花肉,於是這晚餐有湯了。 作法太簡單,切肉片,下水煮,湯沸肉熟後放蘿蔔錢一把一起中小火再燉一會兒。這蘿蔔錢薄,不像蘿蔔乾那樣需要燉煮久。 要提
Thumbnail
今天用客家美食之蘿蔔錢肉片湯來暖身子。 老媽多年前給的蘿蔔錢日前整理櫃子發現一包,如獲至寶!喔,應該就是「獲得至寶」,這玩意,讚!翻了冰箱果然還有一料五花肉,於是這晚餐有湯了。 作法太簡單,切肉片,下水煮,湯沸肉熟後放蘿蔔錢一把一起中小火再燉一會兒。這蘿蔔錢薄,不像蘿蔔乾那樣需要燉煮久。 要提
Thumbnail
我們先看看《說文解字》怎麼解釋「黎」。 《說文解字》:《黍部》黎:履黏也。从黍,利省聲。作履黏以黍米。 翻譯:黎,黏鞋子的東西。「作履黏以黍米」,即利用黍米的黏性當作黏鞋子的東西。因為古時候沒有膠水,以前漿糊大致都是糯米做的。 再來看看古書是怎麼使用「黎」的。 《書·堯典蔡傳》黎,
Thumbnail
我們先看看《說文解字》怎麼解釋「黎」。 《說文解字》:《黍部》黎:履黏也。从黍,利省聲。作履黏以黍米。 翻譯:黎,黏鞋子的東西。「作履黏以黍米」,即利用黍米的黏性當作黏鞋子的東西。因為古時候沒有膠水,以前漿糊大致都是糯米做的。 再來看看古書是怎麼使用「黎」的。 《書·堯典蔡傳》黎,
Thumbnail
喜歡嘗試學習的蒔緣,最近迷上『烘腰果』,反覆看了You Tube的經驗教學影片,興致勃勃地去採買腰果生豆回來練習。
Thumbnail
喜歡嘗試學習的蒔緣,最近迷上『烘腰果』,反覆看了You Tube的經驗教學影片,興致勃勃地去採買腰果生豆回來練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