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如-avatar-img

信如

0 位追蹤者

信如

0 位追蹤者
想法很多、但也「想很多」...... 在還可以自稱「年輕人」的邊緣努力掙扎。 ​ ● 夥伴注意 Huobanjuyi 創辦人 ● 臺北廣播電台《科技。社群。敲敲門》主持人/製作人
avatar-img
半熟大人的交換日記
6會員
4內容數
不確定怎樣才算是「大人」,只知道每天都仍在摸索著前進。 喜歡做社會服務,喜歡為自己在意的事情行動。發現有很多和我一樣的年輕人,眼神中有不一樣的光,但偶爾也會迷惘。 那就讓我們一起分享吧!單純紀錄也好,在這條路上,完美或不完美的,搜集積極努力的自己吧。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AI能取代心理諮商嗎⁡? 近期陸續在 threads 都能看到這樣的討論。大家覺得呢? ⁡📍 情緒價值有AI給我就夠了? 📍 有一派的人說:有chatGPT,我哪還需要諮商! 📍 心理治療,不是給你「全肯定機器人」 📍 記住你自己是有力量的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心理諮商#心理#諮商
GILO-avatar-img
2025/07/13
最近一直有在看助人產業界與AI的文,也謝謝你分享的這篇,看得出來助人產業與諮商界其實不論在美國和台灣都有相關討論。 也分享一下自己作為助人產業的一員觀察到的,就如你說ChatGPT可以做到討拍以及提供情緒價值,但無法取代諮商作爲活生生的人的「溫度」以及諮商會遇到的「不舒服」,甚至無法提供治療。不過心理諮商在美國也很貴,專業人手也沒那麼足夠,再加上找到契合的諮商師有時就像一個「面試」過程實在很花師間。 我不認為AI能取代需要有人的溫度的工作,但它的確能讓人感覺被聽見和被同理。當一個人只是需要短期的抒發和被接住時,我認為ChatGPT能夠達到很好的功效。但當一個人是長期有心理疾病和某些過去的創傷需要被治療時,那ChatGPT可能會是個弊大於利的工具。畢竟AI並不是把聊天對象當「人」,而是數據,它能給的回覆都是從現有數據去拼湊的,會少了很多敏感度。不過有測試過ChatGPT,發現它現在有被調整到會於回覆時建議尋求專幫助。
嗨!我是信如✨ 《半熟大人的交換日記》是一個給迷惘青年們的交換日記平台。 我會在這裡分享我自己在社會服務/社會創新領域的行動經驗,也歡迎大家來一起分享:https://vocus.cc/salon/65e48279fd89780001f5effe 越做採訪真的越會感受到自己的微小,但同時
Thumbnail
海浪少女-avatar-img
2024/04/27
看見信如能在於媒體上熱忱的努力,覺得身為學生的自己也應好好把握機會青春呢!
​我不太確定,通常第一篇要從自我介紹開始嗎? 那些我不勇敢的事 去年和夥伴共同籌組的志工團隊幸運獲獎,有幸參與了青年署的自組志工團隊活動。 裡面有個環節叫「那些我不勇敢的事」,要大家分享自己的失敗經驗。當時的主持人丸子也是青年團隊出身,現在團隊變成協會(算是我的偶像之一)。 她說,在座的
Thumbnail
Podcast 100-avatar-img
2024/03/25
信如的沙龍必定會有我們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