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有在看助人產業界與AI的文,也謝謝你分享的這篇,看得出來助人產業與諮商界其實不論在美國和台灣都有相關討論。
也分享一下自己作為助人產業的一員觀察到的,就如你說ChatGPT可以做到討拍以及提供情緒價值,但無法取代諮商作爲活生生的人的「溫度」以及諮商會遇到的「不舒服」,甚至無法提供治療。不過心理諮商在美國也很貴,專業人手也沒那麼足夠,再加上找到契合的諮商師有時就像一個「面試」過程實在很花師間。
我不認為AI能取代需要有人的溫度的工作,但它的確能讓人感覺被聽見和被同理。當一個人只是需要短期的抒發和被接住時,我認為ChatGPT能夠達到很好的功效。但當一個人是長期有心理疾病和某些過去的創傷需要被治療時,那ChatGPT可能會是個弊大於利的工具。畢竟AI並不是把聊天對象當「人」,而是數據,它能給的回覆都是從現有數據去拼湊的,會少了很多敏感度。不過有測試過ChatGPT,發現它現在有被調整到會於回覆時建議尋求專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