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vin-avatar-img

Kelvin

1433 位追蹤者
致力於實踐「 投資獲利與生活兼具 」的投資哲學
avatar-img
26.3K會員
107內容數
致力於實踐「 投資獲利與生活兼具 」的生活哲學。 我認為「投資」的目標是生活品質的提升,與其分秒必爭的盯盤,不如運用「價值投資」,找回時間的自由。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付費限定
Shawn-avatar-img
3 天前
簡單算了一下,如果真的照公司所述,保守來算都有19以上了,樂觀來看就會高到20甚至21以上,比原估的16.8-17.4高出很多,真的蠻可怕的
Kelvin-avatar-img
發文者
3 天前
Shawn 對,這就是可怕的地方,很怕是公司過於樂觀,所以在現在局勢不穩的情況下,我選擇保守看待,更何況光以保守來看,成長率也是相當不錯!
付費限定
最近有不少人特別來詢問我衛司特的近況,主要是因為4Q24的毛利率實在太差了,儘管營收YoY +21%,營業利益因為毛利率太差的緣故,不增反減。 4Q24毛利率30.1%,是自有公開資訊2Q21以來最差的數據,不過聽完公司的說法及對未來的展望後,反而讓我很期待今年的獲利成長。
Thumbnail
小小孩-avatar-img
5 天前
從2024Q4財報分析,兩個部門的營收各約佔比50%。若以之前所得資訊,最低毛利率30%(耗材設備部門)、40%(BOO部門),算起來毛利率約35%,另如Kelvin大和公司所述,有新增設備中的耗材做一次性認列,是有可能在將毛利率拉低。只是會拉低那麼多嗎,我是有點小存疑,因為Q4的銅價表現看起來不錯,兩個正反面因素相抵,感覺也要維持個35%的毛利率,不過這部份都是很主觀的個人看法,還是如Kelvin大所述,讓2025Q1的季報數字說話。
Kelvin-avatar-img
發文者
4 天前
小小孩 還有一個泰國子公司的成本~ 因為實際的數字只有公司知道,他們也不可能提供,所以我們只能先相信公司囉!
付費限定
當市場充斥著雜音與變數,與其追逐成長,不如先確保風險不會從背後偷襲。最近我反覆思考加碼的名單,但眼前的局勢既混亂又複雜,讓這個問題變得更需要慎重。 所以我現在更在意的是潛在風險,在這麼多產業及公司中,有哪些公司可能受到的影響比較小?
陳頎翰-avatar-img
6 天前
我認為6690被錯殺了,大跌時小買一點,LLM崛起,台灣資安需求真的是鋼需,而且現在大陸很常搞灰色地帶,資安是不可忽視的點
Kelvin-avatar-img
發文者
5 天前
陳頎翰 我也是一直很看好資安!
付費限定
隨著大數據、雲端運算、物聯網等技術的蓬勃發展,數位化轉型已成為各行各業提升營運效率與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尤其在零售、服飾業中,RFID 技術正逐漸成為企業優化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工具。 隨著RFID技術的不斷成熟及其成本逐漸降低,這項技術的應用範圍將持續擴大,這將成為推動RFID產業持續成長的重要助力。
Thumbnail
Regan -avatar-img
2025/03/25
請教像這樣的公司台灣沒有相近的公司比較, pe值您會怎麼給區間呢?
Kelvi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07
Regan LINE社群之後會慢慢開放唷
再次分享耕興法說memo,公司蠻積極出來開法說的 XD 去年底我也有參加一場法說,也有寫成memo,上一場的內容可以很快讓大家更認識耕興這家公司,有不少比較少流通的資訊,所以可以兩篇memo一起觀看。
Maggie Wu-avatar-img
2025/03/10
KEVIN大會繼續尋找AI AGENT 題材的公司嗎?在AI 的浪潮下, AI AGENT似乎是不錯的題材跟方向.
Kelvi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1
Maggie Wu AI Agent是個很好的投資方向,但是AI Agent大部分的直接機會在美股,台股只能說是間接受惠
付費限定
沒想到美律從2024年7月股價創近2年的新高,經歷8月、10月大盤的回檔後,股價就一去不復返了,甚至還跌回2024年初的100元左右,這對於公司股價來說,我覺得「稍微」有點委屈了點。 不過,現階段美律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情況,接著看下去吧,讓我娓娓道來(釣胃口XD)
Thumbnail
付費限定
上週參加了義隆的線上法說會,我整理了一些重點之外,我還有私下與公司IR有一場1:1的會議,所以我有問到更詳細的資訊,我以memo的形式呈現出來~ 4Q24毛利率49.6%,是2021年之後的單季新高。 展望1Q25,營收30~32億,毛利率48~51%,營業利益率21.9~26.5%。
小任-avatar-img
2025/03/22
不好意思想請問K大 公司對於成熟製程的CHIP價格下降 在MCU部分是受惠的?
Kelvi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07
小任 MCU主要問題是中國削價競爭太激烈了,Foundry價格下降,對中國廠商來說,一樣有這個條件
付費限定
延續我年初提到的「美國內需」的投資機會,我從億豐聯想到它的客戶Home Depot,再從Home Depot聯想到大型零售通路商,我就去思考這些大型零售通路商有沒有什麼共通的投資機會,後來還真的讓我想到零售通路缺少不了的展示架。 這家公司就是由OEM轉型成功至ODM的裕慶-KY。
Thumbnail
Fatudno Wang-avatar-img
2025/02/20
Kelvin大你好,文中提到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倉儲貨架被課268%關稅幾乎無法競爭,所以目前的模式是怎麼送到美國的?是零件過去在當地組裝所以不算貨架課稅嗎?謝謝。
Kelvi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1
Fatudno Wang 公司還是有台灣的產能,所以這類無法競爭的品項,會由台灣廠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