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宜振-avatar-img

朱宜振

18 位追蹤者
人稱「朱拉面」或是”Lman”,三個孩子的爸,第一代的互聯網人,卻走上嵌入式硬體產業,具有十五年以上軟硬體經驗。住在台北十多年後,決定回南部重新發展,試著用自己的方法來打造南部的創新生態系,堅持有核心技術的創新,搞得自己的生活比還在台北時更忙碌。
avatar-img
16會員
8內容數
我是朱宜振,人稱拉面。我會試著探討如何在傳統觀念和新科技中取得平衡點,來陪著小朋友走向我們未知的未來。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要說2022最紅的關鍵字是什麼,我想元宇宙(Metaverse)沒有第一也有第二。這個關鍵字到底有多瘋狂呢? 客戶接著說,今年只是把本來遊戲的名稱換成元宇宙有關的開頭,結果同一批投資人就秒懂,然後就願意投資了。 不過也創造出許多人的疑問,例如 NFT 到底跟元宇宙的關聯是什麼?
Thumbnail
這幾年我自己的生活早已經有了一個很規律的pattern,每週二北上台北辦公室,進行各種會議以及與團隊的諸多面對面討論,然後盡量都在週四傍晚回家,時間挑的好就都還可以跟家人一起晚餐。就這樣週間通勤了將近五年有了,就算是2020的疫情因為台灣受到的影響不大因此依然這樣規律的維持著,直到了上週5/14我
Thumbnail
我知道每年不少朋友都會來定自己每年的一個待辦清單,尤其考量到我目前的同溫層大多屬於正在創業中的狀態,然後大多都比我年輕。 於是乎可以看到我的臉書上幾乎一整個都呈現著正面積極的樣貌,而我必須承認,我自己的人設上面,不太是這樣積極奮鬥的人生觀,常常帶來的狀況反而是我常覺得幸好我跟這些年輕人的年紀不同,
Thumbnail
過去幾年還算常有機會被邀請去一些創業比賽或者政府支持的創業輔導計畫中擔任評審或者教練,這一兩年雖然忙於自己的公司因而減少這些活動,不過在今年少數我戲稱為”公民責任”的輔導教練中有了些新的體會和心得。 過去幾年有許多正負面關於探討大學生是否適合創業的問題,正面的不外乎讓學生提早面對社會現實,學習失敗。
Thumbnail
<p>每每有機會與初見面的朋友或者生意上的夥伴,往往在談完事情後,都會抱著疑問,問我為何叫”拉面”,因為我很愛吃拉麵嗎?</p> <p>好吧!我承認,我確實也挺喜歡吃拉麵的,但這其實跟我外號叫拉面並沒有太大的關聯。</p>
Thumbnail
<p>對於年輕人,對於新創,台灣傳統企業擔心的事情都不再是他們的制約。他們了解自己的核心價值已經不是去創造一個AWS或者ERP,而是在這上面自己核心提供出來的產品/服務,於是可以維持比較精簡的團隊來快速的成長。</p>
Thumbnail
<p>從OCF國際標準聯盟可以看到他們想解決的就是標準不一致的問題。<br /> 而是否變成只是大企業在台灣內部比腕力大小,然後真正因為奇點來臨其實會顛覆原本產業的新機會也就沒機會在台灣誕生?</p>
Thumbnail
<p>紮實創新的成果不會只是單純業績的成長,要業績成長,找厲害的業務,更多的通路和客戶就可以,但要建立一個偉大的團隊和公司,那絕對是有更多可以做的,而我感覺正看到好友M參與到了一個可能偉大公司形成的過程。</p>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