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傳產的創新之路——創新其實沒那麼高大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與已經在上海工作一段時間的好友M在台南碰面,除了catch up彼此的近況,也聽著他這半年多來重回上海的工作。這朋友一直做著跟創新設計顧問有關的工作,從上海回台後,沒多久就決定搬到台南定居,但現在卻又重回上海工作,必然有著值得他這麼波折的體驗。

 

不聽還好,一聽就發現這可是個理想化的創新實踐的案例。

 

M他們在上海組了個目前40人的團隊,協助某企業開始拓展未來可能的國際性新業務的設計,因為企業創辦人期待的是目前或許還是一個區域型的企業,但接下來定位在國際市場,因此就該有國際級的樣貌和體驗,所以招聘了M的夥伴以及好友M組建了這個創新團隊。




 

團隊的任務是協助該企業設計接下來能夠面向國際市場的食物有關的生意或者產品。透過開放式創新的手法建立起團隊,也讓工作場域不在企業的總部所在地,而選擇在國際化的上海;對於辦公環境的要求,例如室內採用的電扇,必然是Dyson或者Muji品牌的,若不解釋就會看似是浪費,但對於試圖做國際品牌並且定位是精品的企業來說,倘若自己的員工都無法理解和體會品牌的價值,那怎麼會設計的出相對應品質的產品或服務?

 


 

而實際操作的時候,透過內部孵化的概念,但在實作上卻又能與原本的組織和流程切割,運作了大半年的成果是,能夠創造出開始深刻影響企業的新系統,新制度,新企業文化的誕生。 

 


 

而這樣理想結果的誕生其實只是因為企業主的「願意放手」,「願意實驗」的成果。

 

我用狹隘的心去問了好友M,這樣不是很花錢嗎?

 

好友M娓娓道來,

「對於這看似傳統的企業主,盤算的是蓋一座廠得花個或許一億以上人民幣,投資這樣的創新組織一年只需要花上一兩千萬人民幣卻又可以得到這麼多成果,那是超級值得又划算的。」

 

聽完這答案,自己都有點臉紅了。

 

因為這答案其實是自己最期待聽到,但卻又知道在台灣很難聽到的答案。而對於一個營業額10億人民幣企業的區域性食品公司,業種看起來這麼傳統的企業卻能用這麼開放和創新的思維讓他們來為該企業探索未來的創新實驗,這樣的團隊和環境不正是一個近乎理想的樣貌嗎?

 

好友M繼續說,

「我們承諾了我們最精華的一段時間來替企業探索未來,企業給予這樣的環境和可能的回報其實是相應的回報。」

 


 

其實聽他說故事到此,發現到原來創新真的是很落地而且真的就是決心而已。

 

在台灣,我們聽過華碩的達文西實驗室可以做各種花錢的實驗來探索企業的未來,但華碩是個千億業績的公司,而好友M說的公司只是一個在山東區域型年營業額約五十億台幣的公司,卻又能真正的進行開放式創新的實驗來探索企業的真正未來,而不是只是追求一兩年的業績成長。

 

原來不是只有千億業績的公司才做的起,也不是只有高科技公司才做的起創新。創新原來無所不在!

 

而該團隊的成果又是如何呢?除了已經開始陸續透過有效的實驗來創造出新的服務,不管是線上的服務或者是線下的餐廳,也變成了新企業文化新企業組織和流程的孵化器。

 

紮實創新的成果不會只是單純業績的成長,要業績成長,找厲害的業務,更多的通路和客戶就可以,但要建立一個偉大的團隊和公司,那絕對是有更多可以做的,而我感覺正看到好友M參與到了一個可能偉大公司形成的過程。

 

偉大公司絕對不只是營業額來定義的,而是其所建立的文化和影響力!

 

而我們身處的台灣,若比較一下,有能力進行這樣創新實驗的公司絕對超過千家以上,但能夠真的用這樣開放式創新探索未來的公司能否有十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朱宜振的沙龍
16會員
8內容數
我是朱宜振,人稱拉面。我會試著探討如何在傳統觀念和新科技中取得平衡點,來陪著小朋友走向我們未知的未來。
朱宜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7/09/13
<p>每每有機會與初見面的朋友或者生意上的夥伴,往往在談完事情後,都會抱著疑問,問我為何叫”拉面”,因為我很愛吃拉麵嗎?</p> <p>好吧!我承認,我確實也挺喜歡吃拉麵的,但這其實跟我外號叫拉面並沒有太大的關聯。</p>
Thumbnail
2017/09/13
<p>每每有機會與初見面的朋友或者生意上的夥伴,往往在談完事情後,都會抱著疑問,問我為何叫”拉面”,因為我很愛吃拉麵嗎?</p> <p>好吧!我承認,我確實也挺喜歡吃拉麵的,但這其實跟我外號叫拉面並沒有太大的關聯。</p>
Thumbnail
2017/08/04
<p>對於年輕人,對於新創,台灣傳統企業擔心的事情都不再是他們的制約。他們了解自己的核心價值已經不是去創造一個AWS或者ERP,而是在這上面自己核心提供出來的產品/服務,於是可以維持比較精簡的團隊來快速的成長。</p>
Thumbnail
2017/08/04
<p>對於年輕人,對於新創,台灣傳統企業擔心的事情都不再是他們的制約。他們了解自己的核心價值已經不是去創造一個AWS或者ERP,而是在這上面自己核心提供出來的產品/服務,於是可以維持比較精簡的團隊來快速的成長。</p>
Thumbnail
2017/08/04
<p>從OCF國際標準聯盟可以看到他們想解決的就是標準不一致的問題。<br /> 而是否變成只是大企業在台灣內部比腕力大小,然後真正因為奇點來臨其實會顛覆原本產業的新機會也就沒機會在台灣誕生?</p>
Thumbnail
2017/08/04
<p>從OCF國際標準聯盟可以看到他們想解決的就是標準不一致的問題。<br /> 而是否變成只是大企業在台灣內部比腕力大小,然後真正因為奇點來臨其實會顛覆原本產業的新機會也就沒機會在台灣誕生?</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傳統產業轉型,這是很多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仂邁能從彰化的小工廠走向國際,副總經理陳崑瑋居功厥偉,作為二代接班人,勇於嘗試和突破的性格,帶領仂邁成為傳統產業進入電商領域的成功典範。 放大格局,重新定位再出發 陳崑瑋的專業是電機,因此原先並未在自家公司服務,在職場闖蕩一段時間後,10年前突然
Thumbnail
傳統產業轉型,這是很多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仂邁能從彰化的小工廠走向國際,副總經理陳崑瑋居功厥偉,作為二代接班人,勇於嘗試和突破的性格,帶領仂邁成為傳統產業進入電商領域的成功典範。 放大格局,重新定位再出發 陳崑瑋的專業是電機,因此原先並未在自家公司服務,在職場闖蕩一段時間後,10年前突然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Thumbnail
上週很開心,看到工廠有年輕人加入了,雖然技術不是很純熟,但是認真的態度,讓我十分欣慰。 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這是父執輩留給我的台灣精神,我也希望能將這樣的態度傳承下去, 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做給下一代看,
Thumbnail
上週很開心,看到工廠有年輕人加入了,雖然技術不是很純熟,但是認真的態度,讓我十分欣慰。 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這是父執輩留給我的台灣精神,我也希望能將這樣的態度傳承下去, 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做給下一代看,
Thumbnail
新創公司或是創業者,一開始通常身兼創辦人、經營團隊同時也是大股東的三種身份,但隨著公司規模愈來愈龐大時,三者角色目標不同時,便容易起了衝突。本集來聊聊某知名茶飲品牌創辦人,出售自己手把手拉拔大的公司,出清手上股權的故事 〈吉白職場 EP11|拿錢走人 華麗轉身〉
Thumbnail
新創公司或是創業者,一開始通常身兼創辦人、經營團隊同時也是大股東的三種身份,但隨著公司規模愈來愈龐大時,三者角色目標不同時,便容易起了衝突。本集來聊聊某知名茶飲品牌創辦人,出售自己手把手拉拔大的公司,出清手上股權的故事 〈吉白職場 EP11|拿錢走人 華麗轉身〉
Thumbnail
在台灣這島上,中小企業佔大部份,管理上很多都是人治方式,是老闆說的算;我在以前燦坤仍中型時(未進入自店通路時)就去台南面試,就真的是創辦人直接面試我。雖然後來沒去,但明顯感到只要大老闆滿意你的表現就是搞定一切了。
Thumbnail
在台灣這島上,中小企業佔大部份,管理上很多都是人治方式,是老闆說的算;我在以前燦坤仍中型時(未進入自店通路時)就去台南面試,就真的是創辦人直接面試我。雖然後來沒去,但明顯感到只要大老闆滿意你的表現就是搞定一切了。
Thumbnail
在國外,廣告業的服務範疇早就脫離純廣告,走向以設計新服務 / 產品的思維,幫品牌達到溝通目的。這種「脫廣告」的表現手法,有時甚至會創造溝通以外的驚喜,為品牌帶來莫大助益。能做到這種服務的公司不一定把自己定位成「廣告業」,有些會定位在創意解決方案的提供者。
Thumbnail
在國外,廣告業的服務範疇早就脫離純廣告,走向以設計新服務 / 產品的思維,幫品牌達到溝通目的。這種「脫廣告」的表現手法,有時甚至會創造溝通以外的驚喜,為品牌帶來莫大助益。能做到這種服務的公司不一定把自己定位成「廣告業」,有些會定位在創意解決方案的提供者。
Thumbnail
人在遭到重大挫折、或是生死關頭時,才會改變價值觀和人生觀;而越是成功而穩定的企業,越沒有進行變革的原因與動力。企業一直順風順水不見得是件好事,偶爾遭逢挫敗也不見得是壞事,端看企業經營者能否預見風險,採取變革措施來因應。
Thumbnail
人在遭到重大挫折、或是生死關頭時,才會改變價值觀和人生觀;而越是成功而穩定的企業,越沒有進行變革的原因與動力。企業一直順風順水不見得是件好事,偶爾遭逢挫敗也不見得是壞事,端看企業經營者能否預見風險,採取變革措施來因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