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沖前 先溫壺

手沖前 先溫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寫在前面,在咖啡圈,永遠懷著敬畏,起碼,我是這樣的,歡迎打臉。

正文開始

之前老以為自己的快煮壺加熱模組快不行了,每次把水倒入手沖壺之後,溫度都降很快,最近才發現,問題可能出在「水」上,簡單說就是水量不夠。

室溫狀態的手沖壺,吸熱能力比你想像得更強。

這是冷壺狀態倒入沸騰熱水後的溫度,最高只到92.9度。

raw-image

這是熱壺狀態倒入沸騰熱水後的溫度,可以衝到95.9度,差了3度。

raw-image

要解決這個辦法,其實很簡單,倒入「足量」的熱水,溫壺!

然後再開始手沖,會發現風味真的有差。


至於為什麼要強調足量的水,那就是我的蠢事了

買了貴桑桑的咖啡專用水,每次只捨得開1瓶500cc來用,

水量不足,放入冷壺,降溫快,沒熱壺,降溫更快。


或許會有人問,開業店家好像沒溫壺這動作?因為他們整天出杯,手沖壺都保持在溫熱狀態,當然不用啊。

avatar-img
咖啡癮士的沙龍
128會員
149內容數
分享咖啡知識 跑咖啡店經驗 各種咖啡器材的使用和心得 對咖啡豆的品嚐 以及各種咖啡展覽的第一手情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咖啡癮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為一個走系統學習派的咖啡玩家,已經習慣精準的使用數據,研磨多少克的粉末~水量多少~水溫多少~所以隨之而來的計數工具也不少,溫度計、咖啡秤、計時器都有。 可以兼顧計時和計重的咖啡秤應該是每個咖啡玩家的必備工具,我手上就有一個Hario秤、一個蝦皮牌的秤,前者的問題是反應速度比較慢,無法立即顯示重量,
2021/5/19全國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三級,癮士也因為居住雙北地區,早早就遠距上班,一週七天悶在家裡已經快把全家都打掃一次,斷捨離的物件也都逐一拿出來扔一輪。最後就看到這買了一年都擱在架上沒用的日本手烘陶鍋。
我一直想找看看有沒有手沖壺是可以讓水柱可以直下,但又要保持一定的均速流量。 遇到Kaico琺瑯手沖壺,是在某咖啡客座咖啡師SAM的手上,溫潤的把手握感,加上白色琺瑯的塗裝,水柱的出水感,更是符合我想要的特性。
作為一個走系統學習派的咖啡玩家,已經習慣精準的使用數據,研磨多少克的粉末~水量多少~水溫多少~所以隨之而來的計數工具也不少,溫度計、咖啡秤、計時器都有。 可以兼顧計時和計重的咖啡秤應該是每個咖啡玩家的必備工具,我手上就有一個Hario秤、一個蝦皮牌的秤,前者的問題是反應速度比較慢,無法立即顯示重量,
2021/5/19全國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三級,癮士也因為居住雙北地區,早早就遠距上班,一週七天悶在家裡已經快把全家都打掃一次,斷捨離的物件也都逐一拿出來扔一輪。最後就看到這買了一年都擱在架上沒用的日本手烘陶鍋。
我一直想找看看有沒有手沖壺是可以讓水柱可以直下,但又要保持一定的均速流量。 遇到Kaico琺瑯手沖壺,是在某咖啡客座咖啡師SAM的手上,溫潤的把手握感,加上白色琺瑯的塗裝,水柱的出水感,更是符合我想要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