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修院》

《慶修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初次踏入慶修院,恰好從京都返台後不久,能在花蓮見著一個空間調度仿若日本的神社,令人著實驚喜。

那次日本行,我們一家人住在琵琶湖,拜訪了依傍山林的日吉大社,見到了虛大於實的建築概念,心裡說不出的震撼,這種蓋法讓整座山林昇華成了聖山。返台後不久,拜訪了慶修院,忽然有種時空錯置的感覺,似乎我人尚未離開日本。

當年日本治台,花蓮每村一座神社,做為每個移民村的信仰中心,安撫移民不安的心。舊名吉野的吉安是真言宗吉野布教所,也是如今的慶修院。慶修院本來供奉弘法大師空海、不動明王與毘沙門天王,以及從四國八十八所寺院請來的八十八尊石佛,後為釋迦牟尼佛與觀世音菩薩。

突然動念再訪,結果去錯了時間,我本以為今天是週五,沒想已然週六,慶修院裡全是遊客,很難等到一張乾淨無人的照片。

也罷,想要好好拍攝慶修院,勢必改日再訪,再考慮到整座寺院的格局,拍攝寺院本體以早上為佳,那就再挑一個平日早晨前往吧。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avatar-img
行歌的沙龍
31會員
229內容數
一切由靜坐裡所得,化為文字,如漣漪向外圓擴,盼能在人海裡喚起一聲迴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行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放鬆,不僅是為了解開自己內心的糾結,亦是為了化解人與人之間的嫌隙,不管再怎麼根深蒂固,到此為止。
如果放鬆是身心的和解,那麼和解之後,無限的可能性將會開啟。如何將無限的可能性用於身心的和諧與同步,促進意識的流動,開展肉體的潛能,這便是生生之法的基礎運用欲達到的目的。
我很少談時事,此後也不例外,今日不能免俗地談一談人生的無常,以及如何從容面對死亡。
放鬆,不僅是為了解開自己內心的糾結,亦是為了化解人與人之間的嫌隙,不管再怎麼根深蒂固,到此為止。
如果放鬆是身心的和解,那麼和解之後,無限的可能性將會開啟。如何將無限的可能性用於身心的和諧與同步,促進意識的流動,開展肉體的潛能,這便是生生之法的基礎運用欲達到的目的。
我很少談時事,此後也不例外,今日不能免俗地談一談人生的無常,以及如何從容面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