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 現在的生活狀況

心得分享: 現在的生活狀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覺得我是藉由大部分時間退縮在家裡減少刺激與壓力以避免發病,現在我三餐都還是家人購買,我幾乎只能在家人的陪同下才能出去吃飯和買東西,自己去大概只敢去超商趕快拿完結帳趕快走。
我覺得我接觸太多人事物會發病,因為我還沒完全接受別人把自己當成人看待。
我一直覺得很想當兒童或青少年,這感覺有點像是一個偽裝的遊戲,如果我接觸多了外面的世界,這個幼稚的保護色就會被揭穿的感覺,症狀可能就會變嚴重,因為我就會被強迫得用偏向成人的角色去與人互動,那對我壓力極大我也非常排斥,所以我覺得我一直不知不覺的在利用這個防衛機轉避免我所不想要的,也讓我藥物吃的比較少,我現在一天吃兩顆思碧來50mg的加上一顆立普能10mg的,算是很輕的劑量。
一旦要我改變這個現狀我直接失眠就會加重,情緒就會不穩,甚至過度敏感類似妄想的症狀就會變頻繁,所以我現在一直在小心的取得平衡,也慢慢的一點一點接受我以前不想接受的。
現在就是先去庇護工場,一方面我還是可以在一個比較保護性的環境裡,一方面又不是完全都在家,至於生活功能的部分就慢慢的練習,也許去庇護工場久了我也會變得不那麼怕人。

avatar-img
Burt Forster的沙龍
2會員
60內容數
我是有焦慮狀況的人,這個專題主要分享我經歷的故事以及我對精神科和心理有關的心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urt Forst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我上一篇說會所模式的好,但是後來我發現我在經歷過會所模式之後我覺得有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會所的理念是不把人當病人,這當然很好,但是不是每個人功能都很高、狀況都很好,有些人就是當下正在被情緒困擾、被妄想、幻聽等等症狀困擾,當會所的職員沒有一點精神疾病的知識,就會比較無法同理,在帶會員做事的過程把精障
我前幾個月天天很痛苦,真的覺得活不下去,到現在好了至少三分之二,已經有動力做事、出門、去社區復健中心跟人社交,理解力也變好了一些,前後差這麼多,所以說憂鬱是有機會好的,我都有點驚訝我可以差這麼多,而且應該也不是藥物的幫忙,我的藥都差不多,之前換過很多都沒什麼幫助。 不過雖然近期憂鬱好很多,但常常晚
我覺得精神科的職能治療師也要多多參考不同的助人模式,例如心理治療師是怎麼幫助精神模式非主流者。還有會所模式,那會跟在醫院有很大的不同,精神模式非主流者不再被當作病人,而是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找回自信,在其中,會員的自主權比在醫院高,比較有個人化的感覺,這不也是職能治療要追求的嗎?但是看看精神科醫院裡
雖然我上一篇說會所模式的好,但是後來我發現我在經歷過會所模式之後我覺得有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會所的理念是不把人當病人,這當然很好,但是不是每個人功能都很高、狀況都很好,有些人就是當下正在被情緒困擾、被妄想、幻聽等等症狀困擾,當會所的職員沒有一點精神疾病的知識,就會比較無法同理,在帶會員做事的過程把精障
我前幾個月天天很痛苦,真的覺得活不下去,到現在好了至少三分之二,已經有動力做事、出門、去社區復健中心跟人社交,理解力也變好了一些,前後差這麼多,所以說憂鬱是有機會好的,我都有點驚訝我可以差這麼多,而且應該也不是藥物的幫忙,我的藥都差不多,之前換過很多都沒什麼幫助。 不過雖然近期憂鬱好很多,但常常晚
我覺得精神科的職能治療師也要多多參考不同的助人模式,例如心理治療師是怎麼幫助精神模式非主流者。還有會所模式,那會跟在醫院有很大的不同,精神模式非主流者不再被當作病人,而是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找回自信,在其中,會員的自主權比在醫院高,比較有個人化的感覺,這不也是職能治療要追求的嗎?但是看看精神科醫院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