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障會所的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雖然我上一篇說會所模式的好,但是後來我發現我在經歷過會所模式之後我覺得有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會所的理念是不把人當病人,這當然很好,但是不是每個人功能都很高、狀況都很好,有些人就是當下正在被情緒困擾、被妄想、幻聽等等症狀困擾,當會所的職員沒有一點精神疾病的知識,就會比較無法同理,在帶會員做事的過程把精障者當成一般人也有可能無形中給會員過大的壓力,而職員不自知,會不知道如何應對正在受困擾或發作時的狀況,造成不夠包容會員的問題,也可能會造成一些溝通誤會,也許醫療體系的例如日間留院或社區復健中心比較沒這個問題。也許醫療體系的職能治療師更知道怎麼應對精障者。

avatar-img
2會員
60內容數
我是有焦慮狀況的人,這個專題主要分享我經歷的故事以及我對精神科和心理有關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urt Forst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前幾個月天天很痛苦,真的覺得活不下去,到現在好了至少三分之二,已經有動力做事、出門、去社區復健中心跟人社交,理解力也變好了一些,前後差這麼多,所以說憂鬱是有機會好的,我都有點驚訝我可以差這麼多,而且應該也不是藥物的幫忙,我的藥都差不多,之前換過很多都沒什麼幫助。 不過雖然近期憂鬱好很多,但常常晚
我覺得精神科的職能治療師也要多多參考不同的助人模式,例如心理治療師是怎麼幫助精神模式非主流者。還有會所模式,那會跟在醫院有很大的不同,精神模式非主流者不再被當作病人,而是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找回自信,在其中,會員的自主權比在醫院高,比較有個人化的感覺,這不也是職能治療要追求的嗎?但是看看精神科醫院裡
我有點分不清楚我的不快樂是內心本來就覺得生命不喜悅還是我目前社會適應困難活不出我要的樣子才不快樂。我算現代文化所謂的精障,我嘗試去精障會所或社區復健中心,那都是給精神狀況的人的社區支持,但是我去了會發現還是不快樂,賽斯有時候說就行動不要考慮那麼多,我行動了,但還是覺得這不太是我想要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最近兩三個禮拜以來憂鬱時間漸漸減少,負面情緒嚴重程度也下降,憂鬱竟然改善了~覺得不再對未來沒希望跟沒那麼不知道怎麼活了,也不那麼要求自己要趕快會目前能力所達不到的事情,希望不是轉成輕躁了,是真的在好轉。
我覺得一般人應該也要練習了解不同精神狀況的思考模式,而不是都要精神病患去配合一般人,就像刻板印象上男女思考模式不同,有「直男」這個我覺得是負面的標籤,但抱怨直男特質的人應該也會去理解直男的思考模式,或者抱怨情緒化的人也要去了解情緒化的思考模式,簡而言之人都要互相了解的,但是怎麼這個社會感覺傾向是精神
因為我有失眠,但是不太喜歡一直靠藥物,所以被迫一定要從心理層面探討原因或自己想一些入睡技巧。 第一個是如果很焦慮就順著那個焦慮一直想下去,不要叫自己不要想,想到最害怕的結果都出現,這時候可能會覺得很煩很煩,甚至痛苦感,然後煩到一個極致就會慢慢覺得很累就不知不覺睡著了。原理就像有時候做惡夢很恐怖就會自
我前幾個月天天很痛苦,真的覺得活不下去,到現在好了至少三分之二,已經有動力做事、出門、去社區復健中心跟人社交,理解力也變好了一些,前後差這麼多,所以說憂鬱是有機會好的,我都有點驚訝我可以差這麼多,而且應該也不是藥物的幫忙,我的藥都差不多,之前換過很多都沒什麼幫助。 不過雖然近期憂鬱好很多,但常常晚
我覺得精神科的職能治療師也要多多參考不同的助人模式,例如心理治療師是怎麼幫助精神模式非主流者。還有會所模式,那會跟在醫院有很大的不同,精神模式非主流者不再被當作病人,而是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找回自信,在其中,會員的自主權比在醫院高,比較有個人化的感覺,這不也是職能治療要追求的嗎?但是看看精神科醫院裡
我有點分不清楚我的不快樂是內心本來就覺得生命不喜悅還是我目前社會適應困難活不出我要的樣子才不快樂。我算現代文化所謂的精障,我嘗試去精障會所或社區復健中心,那都是給精神狀況的人的社區支持,但是我去了會發現還是不快樂,賽斯有時候說就行動不要考慮那麼多,我行動了,但還是覺得這不太是我想要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最近兩三個禮拜以來憂鬱時間漸漸減少,負面情緒嚴重程度也下降,憂鬱竟然改善了~覺得不再對未來沒希望跟沒那麼不知道怎麼活了,也不那麼要求自己要趕快會目前能力所達不到的事情,希望不是轉成輕躁了,是真的在好轉。
我覺得一般人應該也要練習了解不同精神狀況的思考模式,而不是都要精神病患去配合一般人,就像刻板印象上男女思考模式不同,有「直男」這個我覺得是負面的標籤,但抱怨直男特質的人應該也會去理解直男的思考模式,或者抱怨情緒化的人也要去了解情緒化的思考模式,簡而言之人都要互相了解的,但是怎麼這個社會感覺傾向是精神
因為我有失眠,但是不太喜歡一直靠藥物,所以被迫一定要從心理層面探討原因或自己想一些入睡技巧。 第一個是如果很焦慮就順著那個焦慮一直想下去,不要叫自己不要想,想到最害怕的結果都出現,這時候可能會覺得很煩很煩,甚至痛苦感,然後煩到一個極致就會慢慢覺得很累就不知不覺睡著了。原理就像有時候做惡夢很恐怖就會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博愛座的原始功用是「優先禮讓老弱婦孺」,無法正確理解上述概念的成因有: 1. 選擇性接受: 只接受「老」是唯一的博愛座可使用者,而不接受弱、婦、孺同為可使用者。選擇性接受的人不受世俗觀念的束縛,未察覺自己認定的規則與一般性的原則不同。 2. 不求甚解,對於抽象概念「弱」的缺乏想像......
Thumbnail
在今日,我們一起學習如何以專業的觀點面對精神病人的行為問題以進行照顧,辨識危機並且及實作出適當的處理,以及在照顧環境上如何保護患者的安全與營造安全與舒適的空間,期待在今日課程過後,各位學員能夠在面對照顧精神病人時,有專業知識作為後盾,發揮所長,協助案家減輕照顧負擔,妥善的這一段照顧的漫漫長路。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照顧者的文章,重點有關精神疾病照顧者的挑戰和需求。作者廖福源分享了他對照顧者議題的看法以及推動去汙名的想法。文章中提到了照顧者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社會中創造理解和支持的環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會分兩個層面,第一個是我對於機構的看法,第二個則是我對失能者接受失能與否的看法。 圖片來源:AI ​ ​ [機構照顧的偏見] ​ 有些人對於自家長輩甚至是處遇個案時,對於送去「機構與否」往往抱持分歧意見。說真的,以社工的經驗來看,多數個案送去機構通常沒幾個月就開始直線下坡,不出幾
身障有很多態樣,表現也不同,來聊聊 身障者的困擾 1.走路沒有很輕鬆:走一段路就必須休息一下。 2.法律保障不足:無障礙坡道有限。 3.道路設計不足:輪椅有時要跟車子、機車搶車道。 4.搶廁所:有些人在無障礙廁所很久。 5.搶電梯:特別是有高樓層時,而且看到輪椅也沒想讓的意思。 6.被
Thumbnail
本系列於2022年原刊載於鳴人堂專欄。因該專欄停止營運,因此全系列共五篇文章整理刊登於此。 專題前言 近年來精神疾病患者犯罪的案件,往往在我國媒體以各種聳動標題與誇大內容的報導之下,成為眾矢之的而引起輿論恐慌,「精神疾病」也因之被汙名化,監護處分要件與期限之修法亦成為媒體與輿論關注的議題。
Thumbnail
本文討論照顧失智症患者時,需要採用不同的思考和溝通方式,以更有效地理解他們的想法。文章建議照顧者應該避免僅僅相信病患的答案,而是著重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意圖,並從中分析如何處理困擾行為。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博愛座的原始功用是「優先禮讓老弱婦孺」,無法正確理解上述概念的成因有: 1. 選擇性接受: 只接受「老」是唯一的博愛座可使用者,而不接受弱、婦、孺同為可使用者。選擇性接受的人不受世俗觀念的束縛,未察覺自己認定的規則與一般性的原則不同。 2. 不求甚解,對於抽象概念「弱」的缺乏想像......
Thumbnail
在今日,我們一起學習如何以專業的觀點面對精神病人的行為問題以進行照顧,辨識危機並且及實作出適當的處理,以及在照顧環境上如何保護患者的安全與營造安全與舒適的空間,期待在今日課程過後,各位學員能夠在面對照顧精神病人時,有專業知識作為後盾,發揮所長,協助案家減輕照顧負擔,妥善的這一段照顧的漫漫長路。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照顧者的文章,重點有關精神疾病照顧者的挑戰和需求。作者廖福源分享了他對照顧者議題的看法以及推動去汙名的想法。文章中提到了照顧者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社會中創造理解和支持的環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會分兩個層面,第一個是我對於機構的看法,第二個則是我對失能者接受失能與否的看法。 圖片來源:AI ​ ​ [機構照顧的偏見] ​ 有些人對於自家長輩甚至是處遇個案時,對於送去「機構與否」往往抱持分歧意見。說真的,以社工的經驗來看,多數個案送去機構通常沒幾個月就開始直線下坡,不出幾
身障有很多態樣,表現也不同,來聊聊 身障者的困擾 1.走路沒有很輕鬆:走一段路就必須休息一下。 2.法律保障不足:無障礙坡道有限。 3.道路設計不足:輪椅有時要跟車子、機車搶車道。 4.搶廁所:有些人在無障礙廁所很久。 5.搶電梯:特別是有高樓層時,而且看到輪椅也沒想讓的意思。 6.被
Thumbnail
本系列於2022年原刊載於鳴人堂專欄。因該專欄停止營運,因此全系列共五篇文章整理刊登於此。 專題前言 近年來精神疾病患者犯罪的案件,往往在我國媒體以各種聳動標題與誇大內容的報導之下,成為眾矢之的而引起輿論恐慌,「精神疾病」也因之被汙名化,監護處分要件與期限之修法亦成為媒體與輿論關注的議題。
Thumbnail
本文討論照顧失智症患者時,需要採用不同的思考和溝通方式,以更有效地理解他們的想法。文章建議照顧者應該避免僅僅相信病患的答案,而是著重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意圖,並從中分析如何處理困擾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