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礙

含有「精神障礙」共 5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身體健康,日子順風順水的時候,就會滿腦子慾望,比如,想多賺一點錢、想換一輛新車、想換大一點的房子,或是想出國旅行,想吃哪國的美食等等。當身體有恙,日子不如意的時候,就只有一個微薄的希望,身體健康就好。老智者常說,「順境要有無常觀、逆境要有因果觀」,人在順境的時候,更要戒慎恐懼多造福,因為無常一向在人
Thumbnail
案例: 甲、乙結婚生下一子丙,丙經診斷為自閉症,甲、乙為其向法院聲請輔助宣告。妻子乙過世時留下一棟房子,甲、丙同為之繼承人,甲認為他是這個家的大家長,便一人單獨向地政事務所辦理遺產繼承分割事宜,不料,被拒,甲一狀告上法院。
Thumbnail
  我們作為存有的家,建立在與其他存有通過道而搭建出來的關係之中,而愛與性作為一種深刻的交融關係,更加深化了我們存在於世的意義感。
  精神在哪裡?或許有一種可能是在腦也在心裡,如果精神就是我們整體風格的展現的話,我們的一舉一動何嘗不是一種精神的顯現。又或者,「精神在哪裡?」其實是一個假問題,如果說我們的精神其實就是我們的存在方式的話。這也能說明為什麼精神障礙是一種症候群,而非單一的病徵。
年屆31的「他」,被上司警告,若不收拾下屬殘局,就準備滾蛋,而被迫加班。獨自一人待在公司,他卻想起一直記不清面容的「那個女孩,」以及她寫給他自己的情書;明明能記得信中所寫的每個字詞,他卻連對方面孔的輪廓都想不起來. . . . . .
Thumbnail
這篇文章詳細解讀憲法法庭近日對死刑的判決,並以簡單易懂的文字翻譯大法官的意旨。
Thumbnail
作者用了通俗語句解讀判決普及法律常識,甚為欽佩。我想說的是:死刑合憲就是合憲,違憲就是違憲,中間沒有模糊地帶。憲法法庭講了許多要求,其實都是死刑案件在偵審中應該遵守的事項,倘若有所違背,這是法院所作「判決」違背法令構成上訴或非常上訴的事由,和「死刑」本身是否違憲要分別以觀,不可混為一談。死刑是剝奪生存權的刑罰,已經超過了憲法第23條只允許「限制」的規定,在憲法上恐怕是站不住腳的。即使死刑「判決」符合在偵審中應該嚴格遵守的各該事項,其所判處的「死刑」本身仍然有違憲的疑慮。關於這一點,原案聲請人已有明確指摘(見判決理由段號5及王信福等1110701聲請書第26頁),判決理由段號63及65既然也認為死刑是「剝奪」被告生命的極刑,卻對於為什麼不認為違背憲法第23條(即超過了「限制」的程度)的理由,毫無隻字說明,究竟是未便擴張解釋難以說明?或者是閃避不答?致使違憲疑慮仍然存在,令人遺憾。
我有點分不清楚我的不快樂是內心本來就覺得生命不喜悅還是我目前社會適應困難活不出我要的樣子才不快樂。我算現代文化所謂的精障,我嘗試去精障會所或社區復健中心,那都是給精神狀況的人的社區支持,但是我去了會發現還是不快樂,賽斯有時候說就行動不要考慮那麼多,我行動了,但還是覺得這不太是我想要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撰文/彰化縣 趙嘉瑞 17歲那一年,因為突然地一蹶不振,老師曾經問我的同學:「嘉瑞最近怎麼樣?」同學說:「她是一個很安靜的人,有時候也是一個很躁動的人。」就這樣17歲那一年我突然地休學了,爸爸媽媽為此對我發怒,那兩個月的時間,我每天膩在家裡,什麼都提不起勁,連我最愛的教會我也不去
Thumbnail
監護宣告和輔助宣告是為了保護無法獨立處理法律事務的人所設立,瞭解差異和立遺囑是否有效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將逐一介紹監護宣告和輔助宣告的差異,以及失智者沒有受監護宣告或輔助宣告時遺囑是否有效的相關問題。並提供了免費線上法律諮詢的方式。
Thumbnail
付費限定
長新冠或稱新冠急性後遺症 (PASC),在2024年初科學告訴我們: 新冠確診患者在急性感染 24 個月後(2年後)仍會出現長新冠症狀。現在,《自然醫學》5月30日針對超過 130,000 名患者的最新研究說: 在3年後仍然會遇到與感染相關的新健康問題,這些症狀。。。
Thumbnail
目前我就是被長新冠影響著,靠中醫調理中,要不然走沒幾步就好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