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平常日的下午,我坐車前往一個大城市的衛星重劃區,道路很寬,街道乾淨整齊,兩側都是集合式大樓住宅。媽媽T就住在這裡,帶著兩位孩子生活;兩個孩子年齡接近,大的還沒到上小學的年紀,小的聽得懂話但還不太會說。 媽媽T在FB上活躍於幾個性別和教育的社團,也積極參與各種議題行動。我們在FB上認識好一陣子了,但沒什麼見面說話的機會,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面長聊。 關於這系列訪談,請參見媽媽這種少女:訪談的開始。每次訪談會和受訪者一起設定一個關於「教養」的主題,受訪者從「Dixit」(桌遊妙語說書人)牌庫選出一張牌,再藉由卡牌的圖像輔助詮釋自己的親子關係及經驗。 百忙之中的媽媽T 那天我們先是約在公園,覺得孩子們在公園應該會比較自在,但沒多久我們又因應小孩的需求轉移到便利商店,最後我們回到她家。即使在家裡,小孩的需求仍然一直來一直來,T細緻回應著,並在空檔之中回答我的問題,回想曾經發生的事。 我笑著說:「還真的是百忙之中。」她也笑著回:「這就是我的日常啊。」 T選擇的主題是「壓迫與解放」,她從我帶去的牌裡選了一張她認為切合主題的圖案。她是這樣形容這幅圖案: 這是穿著襯衫打著領帶的驢子,帶著人五官的面具,但牠還是沒有人的表情。衣冠禽獸。牠偽裝成一個樣子,還蠻讓大家覺得正常的樣子——布爾喬亞、文青、沒入人群的知識青年。牠偽裝深邃的眼神裡其實沒什麼內容,頑固、執意要這樣下去。牠似乎有點難過,眼淚在眼眶中,好像沒有人懂。 「這麼嚴格。」我心想,但沒有說出來。我請她試著將這幅圖與「她和母親之間的關係」放在一起聯想,看看心裡有沒有浮現什麼故事。 妙語說書人(Dixit)卡面;Artist: Marie Cardouat 沒有連結的親子關係 T說了幾個小故事,描述她跟媽媽之間「沒有連結」的親子關係。 我媽認識的我是個好學生。她會把我的獎狀貼在家裡顯眼的地方,把我在媒體上出現的文章剪貼下來,拿給我看。但我覺得我跟她沒有連結。她對孩子有一個期望,我以為我變成那個樣子,就會跟她有連結,但我努力變成那個樣子了,我們還是沒有連結。 那個時候,家裡熱水器的供水是和洗衣機共用的。我在洗澡的時候,她會去洗大家的衣服,當洗衣機運作起來,熱水器就會忽冷忽熱。一開始我會在浴室裡用喊的:「媽,妳在洗衣服喔?我在洗澡。」但沒有用。 最後,我會直接出去,把洗衣機關掉,再回到浴室把澡洗完。當她發現了,她會生氣地說:「為什麼我的洗衣機沒有在洗衣服?」到了這個地步,我就不會回應了。 在說這些故事的時候,她的語調是平靜的。 我想起曾經有個小女孩跟我說,在某些夜晚,她會假裝睡著,然後偷偷爬起來坐在一樓上二樓的樓梯轉角,偷聽在客廳的父母聊天。小女孩說:「因為他們都叫我早點睡覺,不讓我一起聊天。」那個時候,小女孩的語氣也很平靜。 究竟為何小孩們發出的電波,大人時常無能接收到呢?也許總是有個夠好的理由。 媽媽的轉變 雖然我們的主題設定是「與媽媽的關係」,但比起其他的受訪者來說,少女T的故事裡更常出現爸爸的身影。前幾次我試著提醒:「讓我們回到跟媽媽的關係上來。」但幾次之後,我發現在少女T與媽媽的關係之中,似乎不可能迴避掉爸爸的重要性。 我才發現少女T的家庭雖然與大多數同時代的其他家庭一樣,媽媽仍是主要負責照顧孩子的人,但在少女T的故事裡,爸爸是個非常強勢而老派的男人,決定了家裡的所有事情。雖然媽媽是規則的執行者,但爸爸才是制訂規則的人。 這會不會是少女T的媽媽總是「漏接電波」的理由?當她只是規則的執行者(而不是自己),也許得要關掉一些身而為人的「功能」,才能平穩地活下去。 少女T也許很早就知道,在家裡爸爸的威權是不可質疑的;但她到高中才曉得,媽媽也和她一樣被籠罩在爸爸的規則之中。 小六的時候,當爸爸打媽媽時,我開始試著反抗,但我媽卻沒有認同我的行動,她反而會幫忙制裁我。在那之後,我就沒跟爸爸對話過,只透過我媽傳達。直到我高中時,擔任傳達者的媽媽開始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引導我對爸的看法。 當幼小的少女T試著反抗爸爸的威權時,媽媽站到了爸爸那邊。少女T用對爸爸的沈默來繼續她的反抗,讓媽媽在她和爸爸之間成為雙向的「代理人」,取得了詮釋彼此(少女T和爸爸)意見的權力。 也許是因此而來的潛移默化,媽媽終於展開她的抵抗。她在面向少女T的時候,轉移了自己的角色,從「幫兇」的位置,移動到跟T同是「被壓迫者」的角色。然而,當少女T以為與媽媽「並肩作戰」的時機到了、試圖鼓勵媽媽一起行動的時候,媽媽卻再次拒絕了少女T的結盟邀請。 我想要推她行動,想要她做點什麼,她卻說不行,她「動不了」。她要我讀書、嫁人,要「能動」的我離開。 面對少女T伸出的手,媽媽又一次在自己與少女T之間築了一道牆,將少女T放在「動得了」的位置,將自己放在「動不了」的處境。對少女T來說,諷刺的是,困住媽媽的就是逃不出的婚姻,卻又期待少女T用進入婚姻的方式逃離。 困住媽媽的就是逃不出的婚姻,卻又期待少女T用進入婚姻的方式逃離。 連結的可能 和媽媽的結盟失敗之後,少女T最終用出國讀書的方式離開原生家庭。直到父親重病時,家裡的事業出現危機,媽媽打越洋電話給在國外讀書的少女T,在電話裡哀求她:「妳回來幫忙,我不行了。」 少女T答應了,回到台灣,回到當初逃離的家。 她相信我愛她,於是打電話要求我為了她放棄學業回來。我決定回應她的愛。 父親去世之後,少女T成為媽媽T。她開始討好媽媽,她相信這是一個與媽媽建立連結的契機。在她想來,父親所建立的「體制」已經隨著他的離開而消失,她們已經「解放」了。 我會把她以前期待的那種「乖」和「優秀」端回去給她看,想要證明她仍然是喜愛我的。我也會把我認同的部分拿回去給她看,像是我參與的社會議題,或是我那和她截然不同的、經營核心家庭的方式;我拿那些我「不乖」的部分回去給她看,測試她現在是不是能接受了,是不是能夠喜歡上真正的我了。 但我帶回去的東西,沒有得到我期望的效果。 媽媽對T帶回去的「功績」顯得不如以往那般關注,而那些T所投身的社會議題或家庭經營方式,媽媽卻又無從理解。T愕然發現,雖然她們母女已經從父親的威權裡「解放」了,但她們之間的連結卻沒有因此就能輕易建立起來。 愛我,看著我 T說起一個「妨礙」她們母女建立連結的原因:「我為了她放棄學業回來台灣,我回應她的愛,對她那麼好,她卻竟然去對我弟比較好!!」 相較於稍早在說「洗澡與洗衣機」的平靜,T在說這句話的時候顯得特別憤慨。我看著她那麼氣憤的樣子,很有少女T的影子。我取笑她:「妳真的很在意ㄟ。」她笑著大聲抱怨:「對!很在意!」 她舉了一個讓她覺得不愉快的例子: 我伴侶請吃飯時,我媽顯得那麼客氣拘謹,反覆表露出「不要花這麼多女婿的錢」的樣子,但在兒子請吃飯時,卻又顯得那麼坦然歡喜自在。 T很不開心,覺得明明是做一樣的事,她卻沒辦法像弟弟那樣讓媽媽開心。我請她試著猜想媽媽的想法,她很快就有了版本:「她大概是覺得要對女婿客氣一點,這樣女兒才會被好好對待。」 我突然覺得,讓連結的進展卡住的可能不是媽媽。我試著向T說明我的想法:「妳跟妳媽的角色是不是對調了?妳媽已經從舊的模式走出來了,她不再那麼在乎妳的乖跟優秀,而是在用她的方式為妳著想。可是妳還在舊的討好模式裡,想要她用妳想要的方式給妳愛,來證明她愛妳。」 也許現在的媽媽已經「能動」了,是T困在那裡。 「帶著人五官的面具,但牠還是沒有人的表情。」 我什麼樣子你都要愛我 T接著說了一個令我非常震動的故事,讓我深切感受到困住T的力量是多麼堅韌。 有一次帶著孩子出國旅行的途中,我生病了,一個人照顧兩個小孩,覺得非常疲倦。 老大因為某個不順心而哭喊著「我要爸爸」的時候,我就爆炸了。我對著她大喊:「妳就只有我!」我覺得不能接受,我為她付出那麼多,她怎麼可以說要找另一個人?我覺得沒有被愛。 還好,有個中年婦女溫柔地詢問我是否需要幫助,承接了我的情緒;我抓住這個空檔,恢復了理智。後來在火車上我激烈地哭了,我反覆對孩子說:「我很愛妳!」 T很清楚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 在第一個孩子出生之後,我死力想當一個「能讓小孩察覺到我的愛」的媽媽,但我還是驢子(笑)。 像是T對那張圖片的形容,她對愛的「檢驗」非常嚴格,而且是雙向的;她會認真地告訴孩子她的愛,也會向孩子確認孩子是否愛她。到T的努力之下,這兩代家庭之間對「愛的檢驗儀式」發生了轉移,從上一代的「優秀」轉向「把愛說出口」。 「這樣還是很嚴格啊。」我忍不住評論。她承認:「是啊,但這也是我努力的結果,比我的原生家庭的模式要好了。」 無論如何都愛她的 老二來了之後,一打二的T再也不可能當一個「做到極致」的媽媽;在一次又一次的爆炸之後,她終於放鬆下來,看見「別的東西」,有了新的轉向。 在爆炸的過程中,最慘的就是我伴侶。我不斷壓迫自己、壓迫伴侶。我知道那不是對我伴侶的,而是對原生家庭、對父親的。 我在FB上旁觀過她對伴侶說話的那股力道,完全能夠懂得她說的「壓迫」的意思;不過,我也覺得她的字句中包涵一些沒有詳細說出來的溫柔情感。 但她接下來說的話嚇了我一大跳:「我對著伴侶爆炸的時候,有時會對他說『你為什麼不能像我爸那樣對我?』」 聽到這句話,我完全不能掩飾我的驚訝。我說:「等等,這是怎麼一回事?」我們都陷入沈默裡,一時之間不大能搞懂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後來說了什麼,我其實不大記得了,我那堪稱詳盡的筆記上也沒有。 只是,現在重看一次筆記,試著釐清當初在訪談時發生的事,我覺得我們花了那麼多時間想要去理解,但我們還是不真的知道這一切是怎麼一回事。也許我們終究無能弄清,愛是怎麼一回事。 但我現在覺得,也許無論用什麼樣的檢驗儀式,也許無論用什麼樣造成傷害的方式,也許無論如何逃離、如何歸來,如何和解或不和解,也許無論如何都是愛的。 也許至少在T的例子裡。 後記:T看完後,覺得像是在讀別人的科幻故事,還是平靜,但卻對唯一的一個詞有感動,就是「細緻」。也許,這是因為不管T有怎樣的媽媽或原生家庭,都已經是過去,從她開始能夠「細緻」,她就能從這裡開始詮釋自己和孩子不同以往的人生了吧……就好像,在T和我的對話過程裡,一直反覆出現不同角度的詮釋,或者就是要找到一個詮釋,讓 T 有繼續愛下去的動力和活下去的意義(吧?)。 延伸閱讀: 媽媽這種少女:訪談的開始 媽媽這種少女:和「虧欠」戰鬥的少女H 媽媽這種少女:被疏離的少女G (也許關於愛,我們都有一種被規訓過的眼光吧……。by 宅編) 更多【好孩子權力故事】。 按:妙語說書人(Dixit)卡面為作者自行掃圖。 編輯:宅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