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幾年,他是擁有上百場勝績的職業泰拳選手,打贏一場比賽就能獲得數萬泰銖獎金,每當他出賽,泰國各地的電視都能看到他的賽事轉播;也曾有幾年,他是台中市一間吉他工廠裡的外籍勞工,領著基本工資、偶爾踢踢足球,過著低調的平凡生活。
這兩種落差極大的人生,交織在同一人身上。今年47歲的他,或許一度想過著普通人的日子;然而,體內隱藏不住的泰拳血液,卻在冥冥中引領他一步步走回萬眾矚目的格鬥場上,彷彿勝利女神對他說著:擂台,才是真正屬於你的地方。
激烈的泰拳擂台上,神情專注的阿朋(左)正準備迎戰對手。Photo source : Asuka Lee拍攝
2015年7月,一場在台北市京華城舉辦的「第六屆全國業餘泰拳錦標賽」,吸引全國各地的泰拳高手前來參加。在63.5公斤級賽事中,曾拿過多次全國冠軍的台灣泰拳好手蔡昇諭,力壓各路高手闖進冠軍戰。
然而最後一場賽事,蔡昇諭卻遇上前所未有的抵抗——他的對手是一位素未謀面、身材乾瘦、眼神帶著殺氣的中年泰國人,雖然看似久未比賽而略顯生疏,但累積多年的硬底子實力,仍帶給他極大麻煩。雖然蔡昇諭苦戰之後仍奪下冠軍,但剛剛這場拳拳到肉的冠軍戰,已讓現場觀眾看得熱血沸騰。大家紛紛猜想著,這位橫空出世的神秘泰國高手究竟是誰?
他是Klaharn Sathaporn,來自泰國東北部武里南府,工廠裡的台灣同事以他的名字發音暱稱他為「阿朋」,一起打泰拳的朋友以他的年紀調侃叫他:「阿伯」。在泰國移工的圈子中,他則有個響叮噹的封號:「台灣的泰國拳王」。
阿朋出生於一個純樸的農村家庭,小時候母親就過世了,父親離家不知所蹤,因此他從小是由奶奶及阿姨一手帶大,有一個姊姊、兩個妹妹。由於鄉下地方沒什麼娛樂,當地的孩子除了踢足球外,最大的樂趣就是跑去餐廳或雜貨店,一群人圍著電視,一起觀看全國轉播的職業泰拳比賽。
泰拳是泰國的國技,戰績彪炳的職業選手更是孩子們的偶像。看著螢幕上兩名拳手在一瞬間分出勝負時,電視機前的孩子們總忍不住大聲叫好,血氣方剛的泰拳,看在小男孩眼裡有著無與倫比的魅力,也讓從小不愛唸書的阿朋,立下成為職業泰拳選手的目標。
當時除了在曼谷舉行的大型職業賽事外,全國各地都有大小不一的業餘比賽,因此已經開始拜師學藝的阿朋,也把焦點放在村子裡舉辦的小型泰拳賽事上。他回憶,小時候第一次以選手身份登上擂台時才只有10歲,不過初生之犢不畏虎,處女戰就擊敗對手拿下勝利,也獲得人生第一筆賽事獎金:250泰銖。
泰國偏鄉地區經濟落後,當地一般成年人一整月的工資也才不過1000、2000泰銖,因此250泰銖對一位10歲孩子而言是不小的收入。喜出望外的阿朋用這筆錢買了他期盼已久的腳踏車,也讓他越來越有信心挑戰接下來更高層級的賽事。
泰拳比賽的規則,是選手累積的勝場數會跟獎金成正比。年幼的阿朋從一場250泰銖的小比賽開始打,慢慢累積實戰經驗,打了幾年後,17、18歲的他已是打一場可以賺2000泰銖的地區高手,吸引不少外地人向他挑戰。每當他出賽時,鄉里鄰居總會蜂擁來到擂台為他加油,好像主場優勢似的,享受歡呼聲的阿朋總能一一擊退對手。等到他成為一場3000泰銖的選手時,附近已經沒有人是他的對手了,於是阿朋決定離開故鄉,到曼谷的職業拳壇去發展。
談起從小開始練拳的經驗,阿朋本人樂在其中,倒是他的家人十分不捨:「奶奶看我打的全身都是傷,心疼罵說連她都捨不得打我,但我竟然去外面給別人打成這樣!」但隨著阿朋的賽事獎金一一入袋,家中經濟情況大幅改善,家人態度也慢慢由反對轉為支持,之後阿朋離鄉去曼谷發展,故鄉的家人也總是在第一時間收看他的比賽。
此外,泰拳的訓練十分嚴苛且漫長,光是要站上擂台就得先經過好幾年苦練,意志不堅的孩子容易受外界誘惑而中途放棄。阿朋回憶與他同期訓練的同學中,有幾位天份素質優於他,但後來跑去談戀愛把妹而疏於訓練,最後進度趕不上他、從此逐漸退出訓練。因此阿朋能在家鄉脫穎而出,靠的是一股堅持到底的意志力。
當阿朋在18歲那年打遍家鄉無敵手後,被一名職業教練看上並帶他去曼谷發展,從此展開五光十色的職業選手生涯。不但有專門的體能教練及物理治療師服務,比賽場地也不是以往鄉下的半露天擂台,而是設備齊全、擁有數千觀眾席的大型體育館。
在職業賽場上,阿朋從原本的3000泰銖層級繼續向上挑戰,迎戰全國各地高手慢慢累積勝場數。在他的全盛期,曾晉升到贏一場獲得3萬泰銖的層級,而當時全國最厲害的選手,贏一場大約是35萬泰銖左右。
「那時真的很有成就感,我的比賽透過電視播送到全國各地,故鄉的親朋好友都會固定收看我的比賽,每當我打贏,他們就會打電話來道賀。」談起過往的豐功偉業,阿朋顯得悠然神往,然而在風光的表面之外,身為職業拳手的壓力也非常人能想像。
由於泰拳身體碰撞激烈,一般選手的顛峰期約在18到22歲間,過了這段年紀後體能就會開始走下坡;且泰國人口眾多,每年各地都會挖掘出更年輕、更強壯的選手,年紀大的選手很容易被取而代之。邁入25歲的阿朋,也逐漸產生「長江後浪推前浪」之感。
阿朋回憶,在他職業生涯退役前的最後一場賽事,原本固定參加62公斤量級的他,被教練要求減重到54公斤參加更低的量級。這或許是教練的策略,想讓戰績下滑的阿朋面對54公斤量級的對手贏面較大,然而短時間內減重8公斤讓他嚴重虛脫,在比賽前早已耗盡所有體力。因此當他搖搖欲墜站上擂台後沒多久,只見對手一拳打來,「碰」的一聲,阿朋被對手K.O.擊敗。
「當我被擊倒躺在地板上那一刻,腦子裡突然有一個聲音跟我說:你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於是我賽後馬上去跟教練說,我不打了,我要退休。」儘管過去6、7年職業生涯累積數百場勝利,教練及拳迷也百般慰留,但決定急流勇退的阿朋毫不戀棧,決定告別職業舞台回歸平凡生活。
阿朋就像一般泰國移工一樣,時常出沒台中東協廣場,從外貌很難想像他身藏驚人的泰拳技藝。Photo source : Asuka Lee拍攝
不打拳之後,阿朋改去曼谷的商港當操作堆高機的工人,偶爾回故鄉時手癢,就下場打打業餘比賽,但僅止於玩票性質。隨著時間慢慢過去,大家也漸漸淡忘他過往的職業選手身份了。
現今的阿朋,給旁人的印象是一位工作勤快、個性幽默、人緣極佳的基層勞工,這樣平淡的生活直到他來台灣當外籍勞工後依舊沒變。轉眼間,距離阿朋退休封拳已過了20年,昔日的年輕小伙子,也逐漸成為年屆不惑的中年大叔。
當初為何選擇來台灣工作,而不是去亞洲其他國家呢?阿朋的回答很簡單:「因為其他國家像日本、韓國都有限制外籍勞工人數,但台灣沒限制,所以我就來了。」來台灣工作的阿朋定居於台中地區,台中車站附近的第一廣場(現稱東協廣場)成為他紓解鄉愁、與泰國朋友聊天敘舊的地方。此時的阿朋熱中於踢足球,甚少提到泰拳,因此就連這段時期的朋友,也大多不知道他的過去。
直到2015年中,「第六屆全國業餘泰拳錦標賽」舉辦前夕,台灣泰僑協會積極在全台各地尋找會打泰拳的泰國移工出來參賽。偶然間,協會人員看到阿朋在臉書上轉貼泰拳賽事的影片,便無心插柳一問,結果問了後不得了,他們發現阿朋過去是擁有驚人戰績的職業拳手,於是連忙幫他報名參賽。阿朋笑說:「當時真是趕鴨子上架,我根本沒練習就被推上去打了!」
就在這段因緣巧合下,阿朋在異鄉重新登上睽違20年的泰拳擂台,再次踏上擂台的那一刻會緊張嗎?見慣大場面的阿朋笑說:「不會緊張,但有很懷念的感覺,不過實在太久沒打比賽了,出招都變得卡卡的。」台灣的泰拳水準畢竟比不上泰國,封拳20年的前職業選手對上業餘選手仍是游刃有餘。阿朋就這樣一路闖進冠軍戰才落敗,但精彩表現已讓場邊觀眾拍紅了雙手。
捧著亞軍獎盃的阿朋,一夕之間成為台灣泰拳界紛紛打聽的對象,之後他陸續參加了幾場比賽,像是TMMA(台北格鬥運動館)館內賽、T-1菁英盃泰拳賽等,都獲得不錯戰績,阿朋印象中都是「非冠即亞」。於是他的名聲逐漸傳遍台灣泰拳界及中部的泰國移工圈,大家都驚訝原來台中的一間工廠裡頭,竟藏了一位低調的「武林高手」。
之後,長期與阿朋交好的桃園「立青企業」老闆羅勝炳,基於愛才惜才之情,想讓阿朋及其他泰國移工有個良好的泰拳訓練場地,便出資在自家土地上蓋了一座「立青拳館」,並於2016年秋季落成啟用。雖然拳館設備略顯陽春,但阿朋十分喜歡這個場地,「跟我在故鄉比賽的半露天擂台很像。」於是「立青拳館」便成為阿朋的主場兼訓練基地,每當阿朋外出參賽時,也都是掛立青拳館之名。
2015年第六屆全國業餘泰拳錦標賽,阿朋(左)雖然輸給台灣選手蔡昇諭(右),但此役已讓他一戰成名。Photo source:阿朋提供
2017年7月23日,立青拳館舉辦「立青盃泰拳週年賽」,邀請各路好手前來拳館切磋交流,這時的阿朋已在拳館擔任教練多時,只見他忙進忙出,協助指導拳館的台灣拳手備戰。每當阿朋的學生在擂台上做出精彩攻擊時,他總會高舉雙手大聲歡呼;而當學生在擂台上受傷時,阿朋也會立刻衝上前關心並做簡單治療,無論在場上或場下,都感覺的出他全心全意投入這項運動的熱情。
看到指導學生在擂台上有好表現時,阿朋總會高舉雙手喝采。Photo source : Asuka Lee拍攝
阿朋向他指導的台灣拳手叮嚀場上比賽的細節。Photo source : Asuka Lee拍攝
當天賽程的最後一場壓軸賽事,是由香港選手劉瑋倬登台踢館,而地主方自然是由阿朋把關迎戰。只見賽事開始前,已整裝待發的阿朋雙手高舉冠軍金腰帶,在觀眾歡呼聲中踏上擂台,隨著音樂跳起泰拳傳統的「拜師舞」,緊接著,就是一場扣人心弦的泰、港大戰。
激戰三回合後,阿朋及劉瑋倬的身體都佈滿外傷,但雙方都咬緊牙關、沒有被擊倒。隨著結束鈴聲響起,裁判統計分數後阿朋以一分之差險勝對手、守住地主門面,拳館的其他師兄師弟們也紛紛衝上前,湧向阿朋給予他大大的擁抱。激戰過後的阿朋已筋疲力盡,但在裁判宣佈他獲勝的那一刻,仍忍不住將拳套高舉向天,象徵他又贏得一場人生重要賽事。
阿朋(右)與香港拳手劉瑋倬(左)展開激烈熱戰。Photo source : Asuka Lee拍攝
阿朋擊敗劉瑋倬後,立青拳館創辦人羅勝炳(左)也忍不住比讚。Photo source : Asuka Lee拍攝
拳賽結束後數天,我與阿朋約在東協廣場吃泰國菜,談起那場與香港選手驚天動地的大戰,我好奇問他為這場比賽準備了多久?但阿朋卻對我說:「其實我賽前的訓練量不太夠,這幾週工廠一直加班、都沒時間練習,所以才會打完後那麼疲勞。」
擂台上的絢爛,終究改變不了阿朋現今是一位外籍勞工的現實,一切榮耀在他回歸職場的那一刻歸於平淡。畢竟不是每位台灣老闆都像立青企業羅勝炳那樣愛才惜才,相較於他的泰拳技藝,台灣社會更在乎的,可能是這位叫「阿朋」的泰國移工在工業生產線上能做出多少績效。
所幸,阿朋自己在外籍勞工身份之外找到了新的目標,異鄉觀眾的熱情讓他重新燃起了格鬥之魂。未來他除了繼續當選手外,也想以教練身份讓泰拳種子在寶島土地上開花結果;甚至,他更想成為一位泰拳運動的推廣者,在台灣各大城市舉辦有獎金的職業泰拳對抗賽。
阿朋帶我走到東協廣場一樓,他指著一樓空地說著:「你看,如果在這邊搭一個擂台,就可以當我的主場,迎戰台灣各地來的對手;如果在中壢車站前也搭一個擂台,就可以當朋猜(另一位居住於桃園的泰國移工拳手)的主場。這兩地都有很多外籍勞工聚集,辦比賽一定有人看,有人看就可以收費,有收費就可以提供選手獎金,就像我當初在故鄉比賽那樣……。」
阿朋的兩隻眼睛一直盯著一樓空地看,但我很清楚,他腦海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眼前有一個正規的擂台、有專業的主播、有爆滿的觀眾、有震耳欲聾的歡呼聲、有實力強勁的對手,還有他自己——在異鄉找回熱情、且仍不放棄作夢的移工拳王。
看著阿朋專注的眼神,他在台灣的夢想,仍在持續進行著。
阿朋看著東協廣場一樓空地,想像在此地舉辦泰拳比賽的盛況。Photo source : Asuka Lee拍攝
所有圖片來源:Asuka Lee
編輯: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