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可愛動物區裡的不可愛動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15,新聞圈一點也沒有擺脫過去一年的熱鬧,台北市中正一分局元旦當天的演練又掀起新聞圈內外的熱烈討論,主要是在柯P新政雷厲風行之下,台北市警局也順應上頭推出新規,未來警方將在陳抗現場規劃媒體採訪區。從苦勞網「北市警推採訪新規 抗爭現場媒體須進採訪區」的報導中我很懷疑警方真的有做好準備?如果報導真實,中正一分局副局長李權哲的受訪回覆存在許多細節的疏忽與疑問,他可能沒有想到過可愛動物區裡的動物這麼兇猛不可愛。

 

raw-image

 

這邊我無意針對個人或文字去針砭,也不想去討論法律或新聞自由的問題,而是提供幾個我覺得重要的延伸閱讀給大家,接著我來跟大家分享幾個以「攝影記者」角色出發的個人發想。

 

  1. 苦勞網王顥中「北市警推採訪新規 抗爭現場媒體須進採訪區」。(事件開端)
  2. 臉書「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聲明」。
  3. 台灣公民行動紀錄協會「新聞自由倒退,何來新政? 我們反對設置集會遊行採訪區」聲明。
  4. 臉書『連署拒絕台北市警察設置「媒體採訪區」』連署行動。
  5. 台灣公民行動紀錄協會李志德「既然有一肚子話,就說了吧」。
  6. 關鍵評論網『增設「媒體採訪區」喊卡!柯P:未來每個警察都有編號』。
  7. 臉書台灣新聞記者協會「針對陳情抗議現場保障新聞記者採訪權一事」聲明。
  8. 獨立媒體工作者協會「針對《台北市警察局執行集會遊行與媒體協調之工作守則》聲明」。(歷史說明)
  9. 臉書「公共電視產業工會公告」。(歷史說明)
  10. 台灣公民行動紀錄協會鐘聖雄『我是記者,我不會乖乖待在「無法採訪區」!』。(記者身份思辯)
  11. 新頭殼林雨佑「警設傳媒聯絡人 李志德:記者自由度變大」。(記者身份思辯)
  12. 天下獨立評論網「【周二專欄】胡慕情:在記者焦慮拉扯間我們忽略的事」。(記者身份思辯)

 

「記者」這個職業身份存在著先天的曖昧,它是一個延續自古老的刻印、一種威權的遺毒,如果現今要去定義它便會顯得左支右絀,「攝影記者」與「新聞照片」也是陷入相同困境。與其說著名攝影大師布列松是一位優秀的攝影記者,不如說他是一位漫遊者與見證者,《心靈之眼》書中提到他的職涯經歷與攝影心得,他覺得攝影師最好能隱身在市井街坊,冷靜精準的用照片拍下眼前所見。連結到自己之前在蘋果日報的經驗,我充份認同這樣的想法,「耐心、冷靜、聰明的拍下照片,否則什麼都不用說」,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個足夠專業的攝影記者,那麼你就沒有太多理由讓該被拍下的片刻錯過,歷史上所有的經典照片都不會「應該」輕易送到眼前,一張照片背後有著許許多多照片以外的難題要去克服,相形之下,拍下照片似乎變成是最容易的動作。

 


 

美聯社的攝影記者Alan Diaz,以一張古巴少年在美國依親避難,遭聯邦探員攻堅遣返的照片獲得2001年普利茲獎年度突發新聞照片,然而他拍下這張照片並非偶然,在美聯社出版的《新聞攝影工作手冊》中就有特別篇幅敘述。他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去建立信任和熟悉環境,每天花費12~15個小時待在少年的居家附近,任何可能劇本都在腦中上演百遍千遍。就在美國政府要行動當晚,他做好準備、不顧一切跨過柵欄,幸運地成功從前門衝進到屋內,緊接著用西班牙話在漆黑中找尋古巴少年的下落,另一方面聯邦探員也攻堅進到屋內,最後雙方在臥室短兵相接,58秒內他一共拍了7張帶著閃光燈的照片,雖然他一直以為自己會吃下幾發子彈,但這個劇本沒有上演,他的照片震驚世界並且榮獲大獎。

 

 

另外一個例子是去年11月27日國道收費員到交通部前抗議,部份成員遭警方過當執法受傷,同時現場採訪媒體也遭阻擋採訪與拍攝,其中幾段關鍵的影片是由獨立紀錄片工作者倪惠晨所紀錄下來,這種後退的做法似乎是對真相更前進的力量。如果你在現場被逮捕或阻撓,就無法更貼近真實的報導真相。前一陣子食安風暴,攝影記者被要求進入賣場捕捉相關照片,大部份的同業都會隱藏自己的身份,相較之下,曝露身份者通常很難完成自己的工作,因為被報導的對象都是負面新聞。這邊我還是要再強調一次,一個專業者就必須更有智慧的表現自己的專業,否則便你我相同,如果你自許為「記者」,那麼就沒有必要去太在乎外界的認定,去做一個「記者」該做的事;如果你自許為「攝影記者」,那麼就用影像去做一個「記者」該做的事。

 

中國備受爭議的攝影師盧廣,從來就不稱自己是「攝影記者」,但他所觸及的每個題材都是強而有力的寫實報導,從吸毒禁毒、愛滋村到中國的汙染,最後他在2009年以《中國的汙染》獲得尤金史密斯人道攝影獎,這個歷經四年多、遍及大陸東西南北的題材,揭露了中國大陸作為世界工廠的黑暗與悲哀。套一句食神的話:「只要有心,人人都是食神」,有沒有什麼記者證?要不要佩戴識別或背心?都不應該影響你作為「記者」該表現出來的專業,國內《環境報導》的朱淑娟就是另一個很好的例子,如同鐘聖雄文中所述,國內的記者證都是受僱媒體自行印製,根本沒有任何效力。

 

最後關於前陣子警方採訪規範的風波,我覺得談判跟協商都是為採訪相關新聞同業多一份保險,就像社會中的諸多保險,每個人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去評估自己合適的保單。這件事情的重點不應放在媒體與陳抗者身上,而是應該訴求警方的法制和民主素養,不應該在民主的國家施行威權的鞭子,如果警方的執法行動足夠智慧、合情合理合宜,媒體跟陳抗者在採訪上也就無需多加規範。

 

 

raw-image

瞭解更多關於《偉攝影∞非典型新聞攝影》

 

 


延伸閱讀

〈新聞影像的遺珠,主流之外的選舉〉

〈看見影像更希望看見台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偉的沙龍
1會員
35內容數
新聞攝影在台灣就如同雞肋,看似重要又不重要,從媒體呈現的架構看起來就是一個圖像世界,事實上就像果蠅的複眼看世界,氾濫而失焦。新聞攝影是另一種白色巨塔,外人看起來巨大而神秘,按圖索驥、緣溪行,或許就能發現箇中天地。就自己從事新聞攝影工作十餘年的心得分享所思所聞,提供觀看新聞影像的多重視角。
小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3/25
意念與影像實踐的落差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急劇擴散,全球大流行導致各國紛紛祭出嚴格的邊境及防疫管制措施,超過35個國家對境內各城市進行外出、聚集禁令。紐約時報在3月23日推出《The Great Empty》影像專題,呈現世界著名城市景點的空無照片,以一連串的景觀震憾讀者的視覺。
Thumbnail
2020/03/25
意念與影像實踐的落差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急劇擴散,全球大流行導致各國紛紛祭出嚴格的邊境及防疫管制措施,超過35個國家對境內各城市進行外出、聚集禁令。紐約時報在3月23日推出《The Great Empty》影像專題,呈現世界著名城市景點的空無照片,以一連串的景觀震憾讀者的視覺。
Thumbnail
2019/07/25
看不見的線上博弈帝國--攝影操作手冊10 台灣幾已成為亞洲的線上博弈代工之島,跨國博弈公司如何登台,在法律風險下用高薪徵才?3萬名以上的年輕人又如何進入、深陷這個充滿投機的產業?政府有對策嗎
Thumbnail
2019/07/25
看不見的線上博弈帝國--攝影操作手冊10 台灣幾已成為亞洲的線上博弈代工之島,跨國博弈公司如何登台,在法律風險下用高薪徵才?3萬名以上的年輕人又如何進入、深陷這個充滿投機的產業?政府有對策嗎
Thumbnail
2019/04/11
看見黑洞與影像的事件視界(EV) 我們看見的並非是黑洞「本身」,而是事件視界外黑洞的影子。我們常常無法看見「本身/真」,因為我們就陷在「本身/真」裡面,於是看見影子便開槍。因此我特別敬佩身在其中卻能看見的人。
Thumbnail
2019/04/11
看見黑洞與影像的事件視界(EV) 我們看見的並非是黑洞「本身」,而是事件視界外黑洞的影子。我們常常無法看見「本身/真」,因為我們就陷在「本身/真」裡面,於是看見影子便開槍。因此我特別敬佩身在其中卻能看見的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可不可以,再停留在悲憤一陣子,再詰問未明的真相一陣子,再深究暴行負責人一陣子,不要這麼快就放下、釋懷,可以嗎?不然我們拿甚麼去面對下一代,又拿甚麼去面對自己的良心?
Thumbnail
可不可以,再停留在悲憤一陣子,再詰問未明的真相一陣子,再深究暴行負責人一陣子,不要這麼快就放下、釋懷,可以嗎?不然我們拿甚麼去面對下一代,又拿甚麼去面對自己的良心?
Thumbnail
當大家關心記者會,我只聽到攝影大哥開罵 有一天我看到翁立友反駁雞排妹指控其性騷擾的記者會,當大家關注雞排妹、孕婦與翁立友媽媽的時候,我又聽到那個熟悉的聲音——攝影大哥又在現場開罵了。我不禁開始想,為何攝影大哥常常在現場爆炸呢?
Thumbnail
當大家關心記者會,我只聽到攝影大哥開罵 有一天我看到翁立友反駁雞排妹指控其性騷擾的記者會,當大家關注雞排妹、孕婦與翁立友媽媽的時候,我又聽到那個熟悉的聲音——攝影大哥又在現場開罵了。我不禁開始想,為何攝影大哥常常在現場爆炸呢?
Thumbnail
「社會需要的是真相,不是編劇。」 不熟悉新聞媒體領域的人,也只能從印象中出發,又或者從事新聞行業的朋友口中,窺探到一絲絲生態而已。從外面去看,也就只知道報導真相這樣輕飄飄的一句,卻難以理解記者的處境。
Thumbnail
「社會需要的是真相,不是編劇。」 不熟悉新聞媒體領域的人,也只能從印象中出發,又或者從事新聞行業的朋友口中,窺探到一絲絲生態而已。從外面去看,也就只知道報導真相這樣輕飄飄的一句,卻難以理解記者的處境。
Thumbnail
都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自從失業後就很常和記者小妹上山下海去部落當他的大助理,到了採訪現場後,就會轉成安靜的旁觀者角色,看、聽、拍照。 拍攝 20201020星期二,這天是小妹的休假日,我們一早來到了山地門參加一個名為"曬"編織展開幕,很多大官、民代,他們的致詞難道不能短再短嗎⋯⋯地磨兒國小小
Thumbnail
都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自從失業後就很常和記者小妹上山下海去部落當他的大助理,到了採訪現場後,就會轉成安靜的旁觀者角色,看、聽、拍照。 拍攝 20201020星期二,這天是小妹的休假日,我們一早來到了山地門參加一個名為"曬"編織展開幕,很多大官、民代,他們的致詞難道不能短再短嗎⋯⋯地磨兒國小小
Thumbnail
一位新聞攝影師,正好出發採訪一則輸油管爆炸的事件。抵達現場後,他發現一名協助清理油污的消防員,正受困其中。新聞人的敏感度,他明白自己正處於一個極有價值的新聞點上,沒思考太久,他立即拿起相機紀錄眼前的一切,幾分鐘過去,在他按下第六十八張的快門後,鏡頭裡的消防員僅剩下一隻漸漸消失在油海中的手…
Thumbnail
一位新聞攝影師,正好出發採訪一則輸油管爆炸的事件。抵達現場後,他發現一名協助清理油污的消防員,正受困其中。新聞人的敏感度,他明白自己正處於一個極有價值的新聞點上,沒思考太久,他立即拿起相機紀錄眼前的一切,幾分鐘過去,在他按下第六十八張的快門後,鏡頭裡的消防員僅剩下一隻漸漸消失在油海中的手…
Thumbnail
攝影晚安對話0721 前兩天聽到一個說法,關於圖片編輯與挑圖的自由,對照3天前看到這篇文章照片時內心的讚嘆,覺得這個說法挺有趣的。
Thumbnail
攝影晚安對話0721 前兩天聽到一個說法,關於圖片編輯與挑圖的自由,對照3天前看到這篇文章照片時內心的讚嘆,覺得這個說法挺有趣的。
Thumbnail
Ask not what the indus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the industry. 我講緊嘅係傳媒行業。
Thumbnail
Ask not what the indus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the industry. 我講緊嘅係傳媒行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