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與影像實踐的落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封城意念下的影像實踐

raw-image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急劇擴散,全球大流行導致各國紛紛祭出嚴格的邊境及防疫管制措施,超過35個國家對境內各城市進行外出、聚集禁令。紐約時報在3月23日推出《The Great Empty》影像專題,呈現世界著名城市景點的空無照片,以一連串的景觀震憾讀者的視覺;隔天,中央通訊社也以類似概念推出了《武漢肺炎全球數億人禁足防疫 各大城市寂寥畫面極似電影》圖輯。從新聞戰的角度來看,兩家媒體都展現了一定的企圖和力量。不過在一片的同溫層叫好叫座氣氛中,如果我們仔細探究下去,如果我們也是新聞媒體,還是有些眉角可以思考。

The Great Empty
During the 1950s, New York's Museum of Modern Art organized a famous photo exhibition called "The Family of Man." In…www.nytimes.com

武漢肺炎全球數億人禁足防疫 各大城市寂寥畫面極似電影【圖輯】 | 國際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武漢肺炎全球肆虐,各國相繼宣布禁足令,要民眾待在家中非必要勿出門,以防止疫情持續擴散蔓延。歐美各大城市受此影響,以往熱鬧街頭不見人潮,寂寥畫面有如電影場景真實上演。www.cna.com.tw

一、時間點

隨著疫情升溫,從中國的武漢封城開始,接著東亞、歐洲、美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台北時間3月11日深夜宣告COVID-19為「大流行(Pandemic)」,恐慌的消息越來越多,敏感的媒體便開始思考該如何跟上潮流,甚至超前佈署,給讀者需要的資訊、報導,緊緊拉住讀者並且佔據讀者的眼球及大腦。這個時代我們有許多說故事的工具與手法,但重點還是在適切的時間點給予適切的報導,這兩篇的特別在於用了一個古老的手法在適切的時間點給予了需求的滿足,這個手法就是「影像圖輯」。

這個手法一點都不新穎,重點在於判斷什麼時間點可以讓讀者最有感,同時我們也準備好材料,光是這點就足以讓許多媒體停下腳步。策展是讓某些人可以繼續走下去的方法,但如果從品質的層面來看,這個方法肯定會被原創狠狠甩到後面,連車尾燈都看不到。(這點稍後會談,但現在還是很多人不在意品質)紐約時報的照片前面幾張有標明出自3月18日到20日之間所拍,中央社則是涵蓋了從2月1日到3月24日的照片;紐約時報的時間點相對於中央社似乎更模糊,同時也可能顯示出領頭羊的力量,中央社似乎是因應國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告3月24日起禁止轉機。(不曉得有沒有受到紐時前一天的影響而採取這個做法,看起來是有)

二、品質

從兩篇的內容來看,紐時的比較有原創的樣子,中央社更接近策展。不論是原創還是策展,要大規模呈現世界的面貌這件事本身就存在很高的門檻,如果你沒有那麼多的人,那你也要有那麼多的錢,如果你沒人又沒錢,那麼就算你抓對了時間點,還是不會有迴響跟被看見討論,只是投了顆石子入大海。當你有人有錢了,接下來想法便可以讓你更上層樓,原創的整體包裝讓你發光發熱,跟風的策展只會讓你覺得婉惜。

如果你仔細閱讀各別的影像,品嚐完後再瀏覽文字,你一定會有明白的優劣勝敗,如果兩家媒體的新聞敏感度、時間點跟意念都差不多,那麼為什麼還會讓人有優劣勝敗的感覺?重點在於品質的要求與細緻度的追求。在頻繁的新聞戰中,我們常常因為速度、角度而忽略品質和細節,常常都從文字書寫的單一要素做為判準跟把關,其他如影像、設計、使用者體驗都列為次要。面面俱到當然很難,可是一但做到了便會讓人印象深刻。

三、硬影像

從很影像的層面來討論,平面影像是單格的、片面的,所以永遠有可操作的質疑,一種單格影像的衝擊感是可被操作的。例如在知名熱鬧的景點出現一個空無一人的時刻,這樣的時刻被捕捉下來便會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但這個是可以被操作的。這裡就有兩張照片可以來討論這件事,兩張同一天在紐約時代廣場所拍下的照片,紐時相較於中央社更有操作的痕跡,因為他選擇了夜間去拍攝,讓他所想要講的氛圍更加強烈,地面的雨水反射更增添了戲劇性,而中央社的照片更接近我們對現場的原味。但什麼照片好?什麼照片對?

raw-image

照片的這個天性於是被成為一個議題來討論,因為它存在一種正反善惡同體的變異,所以當你說它好,有可能是不好;當你討厭它,有可能是善良。新聞攝影的尺就在於真實,但它同時有可能是最不真實的,整體氛圍好的影像圖輯,有可能是被調控操作出來,並且遠離現場真實而迎得你的情感,當你思考到這點時,你早就投下自己手中的一票。藝術家袁廣鳴在2001年就以數位工具發表了《人間失格》影像作品,以一種超現實的手法強迫觀者思考現實,思考時間的失格、延遲。

袁廣鳴(1965-) - 人間失格 數位島嶼
複製都市的肖像―袁廣鳴的「失格」作品系列 撰稿:岩切澪(藝評寫作/亞洲藝術文獻庫台灣研究員),2002 ...cyberisland.teldap.tw

新聞戰很重要,但不應該以這個為護身符,而不去思考更多層面與細節,不只是報導本身,手法、媒材、營運都是這個時代除了「新聞戰」之外要一併考量的,誰想得更周全、更極緻,誰就越能脫穎而出,這個世界需要新聞,但不會是一個壟斷、傲慢、僵化、粗糙的新聞,這是一個刻板、極端與情緒化的一句話,相信大家都已經理解到這件事,接下來就是實踐的工夫,把事情做出來、做下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偉的沙龍
1會員
35內容數
新聞攝影在台灣就如同雞肋,看似重要又不重要,從媒體呈現的架構看起來就是一個圖像世界,事實上就像果蠅的複眼看世界,氾濫而失焦。新聞攝影是另一種白色巨塔,外人看起來巨大而神秘,按圖索驥、緣溪行,或許就能發現箇中天地。就自己從事新聞攝影工作十餘年的心得分享所思所聞,提供觀看新聞影像的多重視角。
小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7/25
看不見的線上博弈帝國--攝影操作手冊10 台灣幾已成為亞洲的線上博弈代工之島,跨國博弈公司如何登台,在法律風險下用高薪徵才?3萬名以上的年輕人又如何進入、深陷這個充滿投機的產業?政府有對策嗎
Thumbnail
2019/07/25
看不見的線上博弈帝國--攝影操作手冊10 台灣幾已成為亞洲的線上博弈代工之島,跨國博弈公司如何登台,在法律風險下用高薪徵才?3萬名以上的年輕人又如何進入、深陷這個充滿投機的產業?政府有對策嗎
Thumbnail
2019/04/11
看見黑洞與影像的事件視界(EV) 我們看見的並非是黑洞「本身」,而是事件視界外黑洞的影子。我們常常無法看見「本身/真」,因為我們就陷在「本身/真」裡面,於是看見影子便開槍。因此我特別敬佩身在其中卻能看見的人。
Thumbnail
2019/04/11
看見黑洞與影像的事件視界(EV) 我們看見的並非是黑洞「本身」,而是事件視界外黑洞的影子。我們常常無法看見「本身/真」,因為我們就陷在「本身/真」裡面,於是看見影子便開槍。因此我特別敬佩身在其中卻能看見的人。
Thumbnail
2018/11/29
門打開、人進來 九合一選舉落幕,而襲捲台灣的風暴才正要開始,極圈帶的環境是最佳藉鏡:洋流、冰山和生物。 第17屆卓越新聞獎「2018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得主」李惠仁在頒獎典禮上提了一個想法, ──不同的問法就會得到不同的答案與解決方法 持續做下去就是了。
Thumbnail
2018/11/29
門打開、人進來 九合一選舉落幕,而襲捲台灣的風暴才正要開始,極圈帶的環境是最佳藉鏡:洋流、冰山和生物。 第17屆卓越新聞獎「2018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得主」李惠仁在頒獎典禮上提了一個想法, ──不同的問法就會得到不同的答案與解決方法 持續做下去就是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由於還是疫情的高峰,甫抵達倫敦希斯洛機場,大明就被公司的人事官送至旅館隔離,旅館位在公司步行約20分鐘的地方,窗外可以看到倫敦著名的景點-碎片塔跟倫敦眼摩天輪,大明只能對著窗戶乾瞪眼,惆悵的靈魂想要出遊,但軀體卻被牢牢的箝制在這10坪大的套房裡。
Thumbnail
由於還是疫情的高峰,甫抵達倫敦希斯洛機場,大明就被公司的人事官送至旅館隔離,旅館位在公司步行約20分鐘的地方,窗外可以看到倫敦著名的景點-碎片塔跟倫敦眼摩天輪,大明只能對著窗戶乾瞪眼,惆悵的靈魂想要出遊,但軀體卻被牢牢的箝制在這10坪大的套房裡。
Thumbnail
老實說,如果我要刻意把紐約最大雜燴之一的地區- 中國城 拍得很詩情畫意也是可以。我可以特寫街上偶然的某根柱子,或某一間店裡的中國風小玩意,然後就會有一個古色古香的印象。 但是我只想真實記錄這裡的風貌。 紐約中國城就是一個移民社會的寫實風景。一切為生存而生存。優雅或氣定神閒在這裏是沒有的事
Thumbnail
老實說,如果我要刻意把紐約最大雜燴之一的地區- 中國城 拍得很詩情畫意也是可以。我可以特寫街上偶然的某根柱子,或某一間店裡的中國風小玩意,然後就會有一個古色古香的印象。 但是我只想真實記錄這裡的風貌。 紐約中國城就是一個移民社會的寫實風景。一切為生存而生存。優雅或氣定神閒在這裏是沒有的事
Thumbnail
前陣子手機滑到一則有關展覽的訊息,影片雖短但很吸睛,大致的內容是跟模型有關,因為做的維妙維肖,又非常有台灣街景的氛圍,讓人彷彿進入縮小的台灣街頭,我就趁著這次北上的空檔「順便」去朝聖。
Thumbnail
前陣子手機滑到一則有關展覽的訊息,影片雖短但很吸睛,大致的內容是跟模型有關,因為做的維妙維肖,又非常有台灣街景的氛圍,讓人彷彿進入縮小的台灣街頭,我就趁著這次北上的空檔「順便」去朝聖。
Thumbnail
​台灣藝術的發展從日治時期開始比較有系統規模發展,在藝術界中幕後推手就是藝廊。藝廊得存在讓藝術品流動更加自由、商業機制也是從藝廊開始。小編之前介紹過許多藝廊,這篇接續再來介紹這家靜慮藝廊。 靜慮藝廊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晉江街124號 ​營業時間: PM13:30-PM19:
Thumbnail
​台灣藝術的發展從日治時期開始比較有系統規模發展,在藝術界中幕後推手就是藝廊。藝廊得存在讓藝術品流動更加自由、商業機制也是從藝廊開始。小編之前介紹過許多藝廊,這篇接續再來介紹這家靜慮藝廊。 靜慮藝廊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晉江街124號 ​營業時間: PM13:30-PM19:
Thumbnail
國美館〔2023年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從12月3日正式展出已經三週。本次展出的9件作品,也都看過不止一遍,因為我們幾乎每晚在國美館公園散步。〔2023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的展示作品,已引來更多夜間散步觀看的人潮。.
Thumbnail
國美館〔2023年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從12月3日正式展出已經三週。本次展出的9件作品,也都看過不止一遍,因為我們幾乎每晚在國美館公園散步。〔2023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的展示作品,已引來更多夜間散步觀看的人潮。.
Thumbnail
【鏡像世界・映像人間: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 前幾天才知道「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去年就開始營運了,而且還位於台北車站旁邊,竟然都沒注意到相關報導!! 總之,得知後迫不及待地前往朝聖。不知是因為天氣太熱,還是因為宣傳不夠,參觀的人非常少,即便造訪時是周末,展間內包含我,只有5位參觀者。
Thumbnail
【鏡像世界・映像人間: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 前幾天才知道「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去年就開始營運了,而且還位於台北車站旁邊,竟然都沒注意到相關報導!! 總之,得知後迫不及待地前往朝聖。不知是因為天氣太熱,還是因為宣傳不夠,參觀的人非常少,即便造訪時是周末,展間內包含我,只有5位參觀者。
Thumbnail
國際疫情遲遲未趨緩,應該不少人也都和我一樣,越來越想念出國旅遊,體驗當地文化的日子惹!幸好今年能夠體驗偽出國的藝術展滿滿...無論是台南奇美博物館的《蒂姆.沃克:美妙事物》世界巡迴攝影展,或是翡冷翠文創在台北圓山花博舉辦《義大利佛羅倫斯~會動的文藝復興 沈浸式光影特展》都是非常精彩值得欣賞的藝...
Thumbnail
國際疫情遲遲未趨緩,應該不少人也都和我一樣,越來越想念出國旅遊,體驗當地文化的日子惹!幸好今年能夠體驗偽出國的藝術展滿滿...無論是台南奇美博物館的《蒂姆.沃克:美妙事物》世界巡迴攝影展,或是翡冷翠文創在台北圓山花博舉辦《義大利佛羅倫斯~會動的文藝復興 沈浸式光影特展》都是非常精彩值得欣賞的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