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反修例風暴採訪戰場》:重返抗爭現場,鑽挖未解謎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1年3月出版、42名新聞工作者書寫的《反修例風暴採訪戰場》,一向關注獨立書店的我,自然早就知道消息,過兩個月逛書店的時候就買了。然後,如同其他抗爭書籍一樣,把書收好在不封塵的角落。後來也試過放在床邊當眼位置,但在將近一年後才真的翻開書本,明明只是本散文書,卻用了兩個月才完讀。抗爭紀錄總是很難看,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同樣感覺?
難看的意思不是說記者們的文筆差劣,當然不是了。比起晦澀難懂的學者著作,或是表達能力低下的KOL,記者們的文筆和內容都是恰到好處。只是,我不知道要如何面對記憶猶新的過去。讀着記者們的採訪筆記,走過2019年的香港大道,彷彿重返抗爭現場,一起鑽挖未解的謎團。當中湧現的思潮和情感,縱然磨滅了些許,卻仍然深厚。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07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閱讀筆記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51會員
158內容數
觀看電影後的所思所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慕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為誌傳媒忠粉,早就買咗佢哋出版嘅《開玩笑的夏天》,但就直到最近先開嚟睇。本書作者係00後嘅獨立記錄者,從中國內地移居香港剛好兩年,就遇到反送中運動。運動衝擊到佢對中港關係、身份認同、民主自由等等嘅思考,所以佢選擇去訪問一班擁有中港經驗人士,認為只要雙方建立理解同互信,就可以緩解兩地嘅衝突。
《生還者》描繪精神病患者經歷病症的驚濤駭浪,頑強生存掙扎的故事。作者以多年精神健康社工的經驗,加上前記者的健筆,帶出復元人士往往受人忽略的堅毅和優點,以及助人工作上的反思及倡議。無論是想了解更多精神健康的朋友,還是助人者或照顧者,甚至是復元人士自身,《生還者》一書都是寶貴的提醒。
「有些悲傷事情那麼相似。我在鏡裡看到一張似曾相識的臉。一種悲傷是另一種悲傷的倒影。」挺喜歡倒影的形容,好像告訴我們,地球上另一隅的人都在經歷類似的事,總有人理解我們的。儘管我們悲傷,我們並非孤獨一人。
「民現」意指雨傘運動及反修例街頭抗爭,人們走進並佔領公共領域。但自從武漢肺炎肆虐,加上國安法通過,「民現」已變為「民隱」。心情固然沉重、失意,但我轉念一想,忽然發覺這正是另一種「民現」。我們雖然未必能看見手足,他們也從公共領域裡隱沒下來,但他們不合情理的「不存在」,反而提醒我們,他們的存在。
監獄沒有鏡子。噢。剛回到家,我帶着各樣梳洗用品走進浴室。門後,我對着鏡子用剃刀剷除所有我不歡喜的毛髮,直到清理得七七八八,才想起「監獄沒有鏡子」——是一小時前讀到被判終身監禁的土耳其異議者Ahmet Altan*作品I will never see the world again告訴我的。 Ahme
自19年開始,買了各種各樣抗爭相關的文字、影像、畫作紀錄,逐漸堆滿斗室。一開始會放在床頭櫃,睡前翻閱一下,也真的只是一下,看不下去便放下。後來怕書本放着積塵,索性連包裝都不拆開,偶爾翻找出來撫摸一下封面就算。前幾天便不慎踢倒一本影集,砸親腳趾,餘痛裊裊,算是書本的無聲反撲吧!自知心靈和肉體都很軟弱,
身為誌傳媒忠粉,早就買咗佢哋出版嘅《開玩笑的夏天》,但就直到最近先開嚟睇。本書作者係00後嘅獨立記錄者,從中國內地移居香港剛好兩年,就遇到反送中運動。運動衝擊到佢對中港關係、身份認同、民主自由等等嘅思考,所以佢選擇去訪問一班擁有中港經驗人士,認為只要雙方建立理解同互信,就可以緩解兩地嘅衝突。
《生還者》描繪精神病患者經歷病症的驚濤駭浪,頑強生存掙扎的故事。作者以多年精神健康社工的經驗,加上前記者的健筆,帶出復元人士往往受人忽略的堅毅和優點,以及助人工作上的反思及倡議。無論是想了解更多精神健康的朋友,還是助人者或照顧者,甚至是復元人士自身,《生還者》一書都是寶貴的提醒。
「有些悲傷事情那麼相似。我在鏡裡看到一張似曾相識的臉。一種悲傷是另一種悲傷的倒影。」挺喜歡倒影的形容,好像告訴我們,地球上另一隅的人都在經歷類似的事,總有人理解我們的。儘管我們悲傷,我們並非孤獨一人。
「民現」意指雨傘運動及反修例街頭抗爭,人們走進並佔領公共領域。但自從武漢肺炎肆虐,加上國安法通過,「民現」已變為「民隱」。心情固然沉重、失意,但我轉念一想,忽然發覺這正是另一種「民現」。我們雖然未必能看見手足,他們也從公共領域裡隱沒下來,但他們不合情理的「不存在」,反而提醒我們,他們的存在。
監獄沒有鏡子。噢。剛回到家,我帶着各樣梳洗用品走進浴室。門後,我對着鏡子用剃刀剷除所有我不歡喜的毛髮,直到清理得七七八八,才想起「監獄沒有鏡子」——是一小時前讀到被判終身監禁的土耳其異議者Ahmet Altan*作品I will never see the world again告訴我的。 Ahme
自19年開始,買了各種各樣抗爭相關的文字、影像、畫作紀錄,逐漸堆滿斗室。一開始會放在床頭櫃,睡前翻閱一下,也真的只是一下,看不下去便放下。後來怕書本放着積塵,索性連包裝都不拆開,偶爾翻找出來撫摸一下封面就算。前幾天便不慎踢倒一本影集,砸親腳趾,餘痛裊裊,算是書本的無聲反撲吧!自知心靈和肉體都很軟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Thumbnail
從法律面出發,探討中國公民記者張展因報導疫情真相遭遇的困境及法律觀點。另外,節目也著重探討中國與臺灣公民記者的處境,以及公民記者在民主國家的問題,以及如何確保公民記者的新聞品質與倫理兼顧。
Thumbnail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Thumbnail
我認為罵法院和政府已經沒意義了,它本來就是個臟東西,你把它分析得再透徹也無濟於事。在這裏說幾點我對香港民主人士的建議。。 1、香港民運最開始定調的時候就有問題,香港這些年一直在喊獨立,這就不是一個理性的口號。從這點來看,香港的民運系統就缺少可執行的指導思想。。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大陸的左派人士也不能同意
Thumbnail
1947年3月25日,嘉義火車站前的廣場上,德高望重、在幾天前代表地方前往談判的菁英們:潘木枝、盧炳欽、陳澄波、 柯麟,雙眼被上衣遮蔽、向後揹的手被電線綑綁,一步步拖行前進,隨後遭槍決示眾。 瞬間,他們胸口所淌出的,是全體台灣民眾的血,血流不止至今。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曾經走訪中國做研究透過某些人的支持秘密調查中國的社會動態,我知道一大堆在台灣媒體上與名嘴上的謊話連篇。我真的有差點死在背包客棧的時候。當時處於兩岸關係敏感時機,我差點被雙流國際機場的海關扣留,把我所有的行李箱與手機掃描一次,是否有洩漏有關於中共政權不利的消息。 這就是極權主義(英語: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作者— 阿果 | 上次到訪書店,在試閱時發現《失聲香港》及《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也可對照閱讀,瞬間感覺很有趣。在讀《失聲香港》時,更發現書中提及《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內的觀點。 前者從受眾、流行文化角度窺探;後者則以傳媒,傳統媒體角度剖析,兩書像一場隔空對話。 「躁動的香港就如一個深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Thumbnail
從法律面出發,探討中國公民記者張展因報導疫情真相遭遇的困境及法律觀點。另外,節目也著重探討中國與臺灣公民記者的處境,以及公民記者在民主國家的問題,以及如何確保公民記者的新聞品質與倫理兼顧。
Thumbnail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Thumbnail
我認為罵法院和政府已經沒意義了,它本來就是個臟東西,你把它分析得再透徹也無濟於事。在這裏說幾點我對香港民主人士的建議。。 1、香港民運最開始定調的時候就有問題,香港這些年一直在喊獨立,這就不是一個理性的口號。從這點來看,香港的民運系統就缺少可執行的指導思想。。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大陸的左派人士也不能同意
Thumbnail
1947年3月25日,嘉義火車站前的廣場上,德高望重、在幾天前代表地方前往談判的菁英們:潘木枝、盧炳欽、陳澄波、 柯麟,雙眼被上衣遮蔽、向後揹的手被電線綑綁,一步步拖行前進,隨後遭槍決示眾。 瞬間,他們胸口所淌出的,是全體台灣民眾的血,血流不止至今。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曾經走訪中國做研究透過某些人的支持秘密調查中國的社會動態,我知道一大堆在台灣媒體上與名嘴上的謊話連篇。我真的有差點死在背包客棧的時候。當時處於兩岸關係敏感時機,我差點被雙流國際機場的海關扣留,把我所有的行李箱與手機掃描一次,是否有洩漏有關於中共政權不利的消息。 這就是極權主義(英語: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作者— 阿果 | 上次到訪書店,在試閱時發現《失聲香港》及《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也可對照閱讀,瞬間感覺很有趣。在讀《失聲香港》時,更發現書中提及《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內的觀點。 前者從受眾、流行文化角度窺探;後者則以傳媒,傳統媒體角度剖析,兩書像一場隔空對話。 「躁動的香港就如一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