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讀者的一封信

2015/05/2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收到一封讀者來信,貼了兩個連結給我,內容大致上就是印度因為連日來的高溫,所以柏油路都融化了,他問我這條道路是否在我的生活周遭,而現在情況是否還是如此,「這是新聞也就是滿罕見的,這次實在是太熱了,所以有一條路出現這樣的情況,但沒有到處都是啦!」是我給他的回應。

 

圖片來源:Daylimail

 

最近天氣實在熱得誇張,相信大家在新聞上也看到衝破45度,已經熱死了上千人,而我人在加爾各答出差,這裡的濕氣重,雖然氣溫四十度左右,但手機上顯示「體感溫度51度」,到處跑新聞的我自然也是天天流汗全身濕答答,有朋友傳了很多人熱死的新聞,開玩笑的問我是否還活著。

 

說實話,我每次看到大家關注印度的消息都覺得很窩心,但綜合大部分的人貼給我的資訊,大多都是印度是個可怕到很驚悚的狀態,感覺就是一個走在路上會被拖去強暴、天氣太熱馬路就會融化還會被熱死、亂七八糟路上一大堆騙子的地方。

 

在我的專案一開始提出時,我就不斷強調:「這是一部分的印度,但不是印度的全部,這只是一個角落,還有更多值得去挖掘的部分。」無論是從西方媒體或我們自己的媒體,我會說印度就是一個長期被霸凌角色,因為他的露出機會絕大部分都是負面的,就像是永遠都因為跌倒、翻白眼、露底褲、秀乳暈或是外遇劈腿而登上媒體版面的人物一樣,永不得翻身。

 

更慘的是,就算他因為這樣負面的形象登上版面,錯的也不能更正,即使是真的也不能解釋背後原因,例如這條融化的馬路,其實在印度也是新聞,因為實在很少熱到這麼誇張,今年的天氣本來就有些吊詭,之前突然的大雨讓一些農夫損失而自殺,現在又熱得誇張導致有人熱死,相信這樣的天氣無論是在哪個國家,都是有可能出現其他熱漲冷縮或是工程上的問題。

 

可惜這樣的新聞一出,加上之前的一切負面新聞,這就成了印度的全面性的概括形象,就是太熱柏油路就會「全部都」融化,走在馬路上的印度男人就「全部都」是強暴嫌疑犯,這邊的人數學「都」超強、「所有」印度人都可以背20乘20乘法表,除了同類型的資訊形塑了印度這樣的形象之外,更慘的是,鮮少人去探究背後的原因究竟為何。

 

舉例來說,到底是誰熱死呢?現在這麼熱的天氣,印度人大多在12點左右就會消失在馬路上,直到下午五點左右才出門,連商店都會在傍晚才開店營業,所以熱死的大部分的都是路上的乞丐,他們原本就無家可歸,這麼熱的天氣加上曝曬、沒有乾淨的水可以使用,致死率當然很高,又或是本來就體弱多病的老弱婦孺,就和歐洲太熱或太冷,一樣熱死或冷死人一樣。

 

那為什麼有乞丐?為什麼很多人沒有家?為什麼沒有水?又為什麼工程基礎不佳?這些似乎都並不是很重要,「反正印度就是這樣!」。

 

印度旅遊, 種性制度, 印度首都, 印度尤, SOS新聞募資平台

 

圖片來源:今日頭條

 

這兩天還看到一則讓人哭笑不得的新聞,內容大概就是印度的車子沒有後照鏡、會車不減速還有上高速公路時速都飆到140公里等等,確實有部分事實,因為光是我住在新德里就常看到有把後照鏡往內拗,也有少數是把後照鏡拆掉,而我自己的司機則是一邊後照鏡被撞爆但他也無所謂,但印度的車子都沒有後照鏡嗎?會車都不減速?印度司機都開時速140?有後照鏡就是給自己造成不方便?

 

除此之外,這篇文章裡面從標題到內文全部都是問號跟疑問,先說標題好了,我完全可以理解標題要吸引讀者點閱,那至少在閱聽眾點入之後要回答那些問號吧,不但沒有,還用了一大堆猜疑、推測、模擬以及想像,拼拼湊湊的用這些表面事物來建構印度的概括形象,但那些足以深入探究的城市人口暴增、經濟能力增加、消費市場擴大、基礎建設不足以及印度轉型為汽機車製造中心等等都隱形了。

 

印度確實有很多大家都已經很清楚明瞭的事實存在,但背後的原因究竟為何,到底是什麼樣的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原因造成這樣的印度,卻鮮少被探討,因為「印度就是這樣阿!」這麼大的一個國家,有太多因素還有背景值得被理解與探究,而我希望,我在SOS平台的專案,可以某種程度上,扮演這樣的角色,因為印度不只是這樣。

 

印度旅遊, 種性制度, 印度首都, 印度尤, SOS新聞募資平台

支持這系列報導,瞭解更多關於《印度那些或大或小的事》

 

 

印度尤
印度尤
經營臉書粉絲專頁【印度神尤遊印度】,著有【去印度打拚,走進另一個世界的中心】 一書,並在關鍵評論網、英語島雜誌、世界公民島雜誌、聯合報等媒體發表定期或不定期的專欄文章。喜歡寫作、旅遊和發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