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三月的第二次。 美東因為暴風雪,約有三十幾萬戶停電。原先燈火通明的房子,瞬間,熄滅。拉開窗簾往外看,周遭一片漆黑,彷彿連呼吸都是徽墨,在空氣中塗鴉。 斷電意味著暖氣和熱水也停止供應,房子裡的餘溫尚能撐到早晨,有壁爐的人家紛紛燒柴,木頭香瀰漫,夢境長出濃密森林。 隔天起床時,溫度計顯示華氏五十度。穿上禦寒衣物,以冰涼透頂的水刷牙洗臉,簡單吃了冷冷的乾糧後,再把停在外面的車「挖」出來。 沒有暖氣,在房子裡待不久,我開車到鄰鎮,欲尋覓有電的咖啡館,找了好幾處才找到一間。大排長龍是意料之中的,一位難求也是意料之中的。感覺這附近的人全湧向這間咖啡館,它是臨時電力公司也是氣候避難所,它接納所有飢渴的插頭,輸出溫柔的慈悲。 我站著吃剛出爐的牛角麵包,喝一杯熱騰騰的拿鐵,咖啡館內寧靜如昔,不因大量人潮而顯得吵雜。沒多久,兩張沙發空出來,我擇一坐下,連上WIFI,回覆幾封重要信件,隨後拿出背包裡的書,開始閱讀。 《直覺》(Intuition)寫的是科學家的黑暗面。它的背景設於哈佛大學附近一個研究機構的實驗室,裡面有許多絕頂聰明的研究員,卻依然無法擺脫人性弱點,甚至不惜偽造實驗數據,試圖獲取功成名就的地位。 小說一開始便是雪景:「雪下了一整天。積雪包住了每一間店鋪和教堂;飛雪掩去了街道與人行道。」 而實驗室裡的研究員各自忙碌著,他們的世界似乎只侷限於試管、顯微鏡、老鼠、細胞培養液、化學藥劑……,但是,那一根根試管,極可能誕生癌症患者的解藥。 其中一位研究員,也就是男主角,他是最被期待的新星,卻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實驗中近乎絕望,在被上司質疑之後,他滿懷痛苦走出實驗室,飄雪後的街道靜得出奇。他一直走、一直走,經過麻省理工學院,在查爾斯河畔停了下來:「查爾斯河在夜幕中蜿蜒而去;澄淨、潔白、在雪中結凍,宛如一條遭人遺忘的古道。」 此時,他想到一個很棒的點子:「他要徒步越過河面。」「他要走到河的彼岸。」這個詩意的象徵,獨行於河面的孤獨,不就是科學家的日常嗎?而他不顧一切朝著可能跌落零下溫度河川的危險前進,不就是他偽造數據,前途毀於一旦的境遇嗎? 這是一本好看的小說。 窗外飄雪,馬路上被車輪輾壓過的鬆白變成灰黑的雪泥。 黑與白,在視線中壯闊,人心的光明與陰暗,如黑沃土般腴美。 所幸,經過工作人員不眠不休地搶修,停電二十幾個小時後,世界重新佈滿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