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 離 島 04:發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avatar-img
6會員
54內容數
隨遇而安,或隨安而遇都可以,自在就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ne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書店一直做得很吃力,各方面都很吃力,經營店、整理書、佈置空間、設計動線什麼的,都覺得很困難,經營新書、二手書也是,收書、賣書、實體、網路全部都好難,所以腦海經常浮出自不量力四個字,一開始,我就太看得起
大家都好愛問,那你的初衷咧,頻率高到像一句流行語,我們好愛提醒彼此,有困惑時就想想初衷啊,彷彿只要沒有背離初始的想法,就會走在絕對正確的路上。那,有沒有人從初衷開始,就是錯的呢?有吧,一開始什麼都還沒
書店實在太不食人間煙火了,你知道的,以至於書店老闆一下班就想食用人間煙火的極致。
「親愛的書店客人: 書店因故暫停營業,造成大家的不便,請原諒。」 這樣的公告可以嗎?想了好久,覺得模糊好過清晰,不要說把原因說死,讓大家自己去認為,如果一百個人猜了一百個不同的理由,應該每個答案都是對
書店一直做得很吃力,各方面都很吃力,經營店、整理書、佈置空間、設計動線什麼的,都覺得很困難,經營新書、二手書也是,收書、賣書、實體、網路全部都好難,所以腦海經常浮出自不量力四個字,一開始,我就太看得起
大家都好愛問,那你的初衷咧,頻率高到像一句流行語,我們好愛提醒彼此,有困惑時就想想初衷啊,彷彿只要沒有背離初始的想法,就會走在絕對正確的路上。那,有沒有人從初衷開始,就是錯的呢?有吧,一開始什麼都還沒
書店實在太不食人間煙火了,你知道的,以至於書店老闆一下班就想食用人間煙火的極致。
「親愛的書店客人: 書店因故暫停營業,造成大家的不便,請原諒。」 這樣的公告可以嗎?想了好久,覺得模糊好過清晰,不要說把原因說死,讓大家自己去認為,如果一百個人猜了一百個不同的理由,應該每個答案都是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回台灣這十天,我跑了 8 趟書店——從屏東、高雄到台北,每一趟都讓我滿載而歸。 我喜歡書店的原因很簡單:我期待與不同的書邂逅,讓書改變我的想法。 ▋1. 不看書,你只會一直活在「舒服的自己」 • 不讀書,就容易陷入自己熟悉的思考模式,做事永遠是「那一套」,可能有效,但終究停滯不前。
上個星期六中午,很高興參加育誠和惠君的喜宴,同席新朋舊友皆有,與查理主編相談甚歡,他的專業分析為我落後的沖繩認識得以最大更新。就此而言,以後應該多多出席編輯朋友的婚禮,祝福新人與自身眼界更新同時完成。   婚宴結束後,我順路到天龍書店買書。對我來說,書店是一個奇妙的空間,有時候,你慢條斯理瀏覽架
Thumbnail
「妳竟然又帶書出門,真的太誇張了吧!」 無論只是去離家不到幾分鐘的地方,抑或是明知道不可能有時間閱讀的場合,我還是至少會從書架上挑選一本至兩本書出門,以緩解想閱讀卻沒有文字可讀的焦慮,也因此每每被女兒發現又攜帶書本出門時,忍不住帶著笑意叨念我一番。 當多數人踏進百貨公司享受眼花撩亂的
Thumbnail
請大家多多用行動支持書店,有生存空間才能百花齊放。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大家想好好靜下來看書的時候,除了在家,會去咖啡廳、圖書館、還是書店呢?在松山車站附近的TSUTAYA蔦屋書店,提供Share Lounge可以閱讀雜誌與書籍,也可以辦公,同時還有酒精飲品方案,讓人得以在閒暇時閱讀休憩,度過快樂的時光。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回台灣這十天,我跑了 8 趟書店——從屏東、高雄到台北,每一趟都讓我滿載而歸。 我喜歡書店的原因很簡單:我期待與不同的書邂逅,讓書改變我的想法。 ▋1. 不看書,你只會一直活在「舒服的自己」 • 不讀書,就容易陷入自己熟悉的思考模式,做事永遠是「那一套」,可能有效,但終究停滯不前。
上個星期六中午,很高興參加育誠和惠君的喜宴,同席新朋舊友皆有,與查理主編相談甚歡,他的專業分析為我落後的沖繩認識得以最大更新。就此而言,以後應該多多出席編輯朋友的婚禮,祝福新人與自身眼界更新同時完成。   婚宴結束後,我順路到天龍書店買書。對我來說,書店是一個奇妙的空間,有時候,你慢條斯理瀏覽架
Thumbnail
「妳竟然又帶書出門,真的太誇張了吧!」 無論只是去離家不到幾分鐘的地方,抑或是明知道不可能有時間閱讀的場合,我還是至少會從書架上挑選一本至兩本書出門,以緩解想閱讀卻沒有文字可讀的焦慮,也因此每每被女兒發現又攜帶書本出門時,忍不住帶著笑意叨念我一番。 當多數人踏進百貨公司享受眼花撩亂的
Thumbnail
請大家多多用行動支持書店,有生存空間才能百花齊放。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大家想好好靜下來看書的時候,除了在家,會去咖啡廳、圖書館、還是書店呢?在松山車站附近的TSUTAYA蔦屋書店,提供Share Lounge可以閱讀雜誌與書籍,也可以辦公,同時還有酒精飲品方案,讓人得以在閒暇時閱讀休憩,度過快樂的時光。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