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被塩田千春的作品震撼到,並不是展覽,而是一位旅居在日本,從事藝文策展等相關工作的朋友,在臉書上介紹了2019年在東京六本木森美術館舉辦的塩田千春個展:顫動的靈魂,即將在2021年5月,移師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當下即被此個展的照片所震撼,當然在藝文領域耕耘多年,擅長文字描述的朋友寫的文情並茂的展覽介紹,更加深了吸引力,感謝他拓展並豐富了我的藝文認知邊界。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是以柏林為據點、現今活躍於世界舞台的藝術家塩田千春舉辦迄今規模最大的個展。展覽中以塩田最具代表的空間裝置作品為主體,以鋪天蓋地的紅線或是黑線交纏而成,透過細線千絲萬縷的纏繞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更闡述塩田對於記憶、生死、創傷、夢境的無以名狀。
展覽副標名為「顫動的靈魂」,表達出塩田那內心無法言喻的衝擊,而這顫動連Covid-19疫情爆發也無法撼動那前往北美館絡繹不絕的觀展人潮,甚至因疫情嚴峻一度導致展覽暫停,爾後為因應龐大的觀展需求,更將展期往後延了一個半月,可見塩田的作品極具渲染力,能讓人產生共鳴、顫動心弦。
觀展時,深深的感受到塩田試圖將那不在中的存在,如無形的回憶、情緒、幻夢、意識、寂靜等透過作品具象化的體現出來。透過其中的十件作品,自我特定的生命經驗被連結並重新喚醒,而塩田這一系列作品想要探討的是生而為人的終極叩問:我們生命中究竟要追求什麼,又要去向何處?
船象徵著旅程,〈去向何方〉揭示了滿懷希望夢想但同時又忐忑不安的矛盾情緒。嚮往著航向未知世界,但旅途中的不確定性,卻又讓人充滿了恐懼困惑。
入口處,由白線細密交織纏繞,駛向遠方的五六十艘船列來為展覽揭開序幕。
塩田兒時常和家人一起乘坐渡輪去旅行,成年後旅居德國求學與生活,為了展覽或創作須經常奔波於世界各地。2017年她以船的意象進行創作,黑色金屬框成船的輪廓,再纏上綿密交錯的白線編織成網,對她來說,船代表通往未知世界的載體,而那虛實交織的結構象徵宇宙存在著可見與不可見的維度。
去向何方?即使面對未知的未來,仍勇敢踏上探索之旅。仰頭觀看那純白潔淨、航向特定方向的船,那特定方向指的是前方的未來吧! 我不禁如此這般的想著。
「我夢見自己成為一幅畫,思索著要如何在畫面中移動身體,才能成為一幅傑出的作品?身體表面覆滿油彩,讓我感到難以呼吸。那一夜,我成了作品的一部分。」
塩田從小就夢想成為藝術家,而大學也如願考進京都精華大學西畫科接受專業的繪畫訓練,但不久後即發現著重技巧的精美油畫無法讓她產生共鳴,進而陷入迷惘,再也畫不出來。
直到去坎培拉澳洲國立大學的藝術學院作交換學生期間,首次用身體來進行創作,用白布裹住身體,只露出頭部,再用紅色瓷漆往自己身上與四周潑灑,讓自己成為一幅畫。〈成為畫〉這件行為藝術作品,也是塩田第一次非繪畫作品。
對塩田來說可以用身體來進行創作,這是一種對藝術的的解放,也讓她跳脫出油畫講究技巧的禁錮。而在這之後的一段時間,她持續用身體來進行創作,透過身體來探詢生命與土地的連結、身分認同、界線等議題。
雖然不像塩田這樣用身體來成為畫布,但我想我的臉也是我的畫布,隨著心情、穿搭、場合來調整妝容,千變萬化的自己,為平凡的日常,妝點上不一樣的色彩。
「這件裝置是我第一次使用自己找來的材料所創作的,帶有某種跳脫二維空間的開放感,也讓我從中蛻變重生。創作者的腦子裡究竟有多大程度受到了DNA遺傳因子的影響?這是我在進行的過程中所浮現的想法。」
這件行為藝術裝置於1994年發表於京都精華大學,用交織的紅色毛線來比喻DNA的螺旋架構,DNA的長鏈從天花延伸至地面,包圍著塩田的裸體。此作品也是塩田首度使用線來創作,至此線變成塩田藝術創作裡不可或缺的材質。
乍看這幅作品時,女體被紅線綑綁纏繞,除感覺到塩田大膽挑戰女體裸露的禁忌,也嗅出那一絲絲危險的氣息。
女體被攜帶著遺傳密碼的DNA所束縛,DNA是生命的本質,堆疊出了我們的模樣,也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從出生到死亡,是枷鎖抑或是蛻變的開始?
死亡是我作品的一部分,我傾向把它看成新的開始,而不是終結。它是生命輪迴中新的存有狀態,像是進入更廣大的宇宙。──塩田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