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avatar-img
1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破弦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校園裡總是能聽見宣導性別平等的聲音,然而一轉身卻又能在辦公室中聽見男孩就是比較會打架搗蛋的意見。這種情況在現今的臺灣仍然在發生,想必會讓許多認為都已經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感到驚奇。
  校園裡總是能聽見宣導性別平等的聲音,然而一轉身卻又能在辦公室中聽見男孩就是比較會打架搗蛋的意見。這種情況在現今的臺灣仍然在發生,想必會讓許多認為都已經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感到驚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突然有個瞬間,我開始聽見一些聲音... 是從自己口中說出的喃喃自語... 但那不是我。
生活實驗 九一六    我 她終於找到想要講的東西,然後可以一直講下去。 你 你終於可以接受我對你講的話,沒有特別反應。 他 在他完全表態之下,人設就沒有成立的必要。
我嘶吼的歌聲 還在宣洩情緒 我們已經沒有話說 再多的解釋 只是安撫 一切顯得多餘 離不開的言語 我的沉寂也離不開我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我是在默讀時,腦海中有把聲音的那類人。 而看不同的作品,好像那一把聱音也不盡相同。
Thumbnail
上次跟同事聊到一件很神秘的事。 關於我們在內心說話,聲音會是異性的聲音、自己的聲音還是無聲呢? 又或者,是否思考過⋯⋯ 回憶一件事的時候,是動態畫面?帶聲音嗎?還是靜態畫面?還是只有文字或感覺呢? 我個人是在內心說話沒有聲音,所以我常常聽到錄影中我的聲音時,感到很不好意思,因為竟然很
前言 從呱呱落地開始,聲音就伴隨著人,直到人亡氣熄,人死聲滅為止。活著,除非特殊狀況,我們常透過聲音與人溝通,表達情緒,說出心聲,聲音幾乎無時無刻伴隨著我們,可是我們卻往往忽略其存在,舉個例子好了,跟人打招呼:「嗨!」你有注意過此音是如何發出的嗎?它是重還是輕?它是快還是慢?它是大還是小?…你
生活實驗 六二一 我失去了我的聲音, 發現連走路也都沒有了必要。 因為我很想跟它一起 安安靜靜、整整齊齊, 待在這個房間, 我只是配角, 頂多散發一點濕氣。
Thumbnail
新的一年開始,我把自己歸零,重新的,想聆聽內在的聲音,卻發現自己什麼也聽不到。我很困惑,是不是在資訊爆炸的此時連自己也碎片化,找不到任何立身之中心點,漸漸空殼化的我,決定跑去圖書館借許多關於內在的書來讀,卻徹底地發現,不是書籍內容的乏善可陳讓我無法寫文分享,而是失去支撐的自己,連在閱讀時也恐慌失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突然有個瞬間,我開始聽見一些聲音... 是從自己口中說出的喃喃自語... 但那不是我。
生活實驗 九一六    我 她終於找到想要講的東西,然後可以一直講下去。 你 你終於可以接受我對你講的話,沒有特別反應。 他 在他完全表態之下,人設就沒有成立的必要。
我嘶吼的歌聲 還在宣洩情緒 我們已經沒有話說 再多的解釋 只是安撫 一切顯得多餘 離不開的言語 我的沉寂也離不開我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我是在默讀時,腦海中有把聲音的那類人。 而看不同的作品,好像那一把聱音也不盡相同。
Thumbnail
上次跟同事聊到一件很神秘的事。 關於我們在內心說話,聲音會是異性的聲音、自己的聲音還是無聲呢? 又或者,是否思考過⋯⋯ 回憶一件事的時候,是動態畫面?帶聲音嗎?還是靜態畫面?還是只有文字或感覺呢? 我個人是在內心說話沒有聲音,所以我常常聽到錄影中我的聲音時,感到很不好意思,因為竟然很
前言 從呱呱落地開始,聲音就伴隨著人,直到人亡氣熄,人死聲滅為止。活著,除非特殊狀況,我們常透過聲音與人溝通,表達情緒,說出心聲,聲音幾乎無時無刻伴隨著我們,可是我們卻往往忽略其存在,舉個例子好了,跟人打招呼:「嗨!」你有注意過此音是如何發出的嗎?它是重還是輕?它是快還是慢?它是大還是小?…你
生活實驗 六二一 我失去了我的聲音, 發現連走路也都沒有了必要。 因為我很想跟它一起 安安靜靜、整整齊齊, 待在這個房間, 我只是配角, 頂多散發一點濕氣。
Thumbnail
新的一年開始,我把自己歸零,重新的,想聆聽內在的聲音,卻發現自己什麼也聽不到。我很困惑,是不是在資訊爆炸的此時連自己也碎片化,找不到任何立身之中心點,漸漸空殼化的我,決定跑去圖書館借許多關於內在的書來讀,卻徹底地發現,不是書籍內容的乏善可陳讓我無法寫文分享,而是失去支撐的自己,連在閱讀時也恐慌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