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作「兩位首相對決」的馬來西亞第十四屆國會大選於5月9日落幕,出乎所有專家預料之外,馬國這次大選發生的不只是「馬來海嘯」而是「全民海嘯」,直接吞沒了執政已長達61年的馬國執政聯盟「國民陣線(國陣)」,而即將邁入93高齡的前首相馬哈地所率領、由他從前的政治死敵組成的反對聯盟「希望聯盟(希盟)」贏得國會中的多數,馬哈地也在一波三折之後,於10日晚間9時30分在國家皇宮宣誓就任第七任首相。 馬國看守首相納吉10日晨舉行記者會時,並未直接承認敗選,僅稱他接受大多數選民的決定,也相信這次的選舉過程公平公正,尊重選舉結果。然後他話鋒一轉指出,雖然這次「國陣」失去中央政權,不過「希盟」只是相對多數席次(國會222議席中的104議席),並未達到過半簡單多數,因此希望全民冷靜,應該根據憲法交由最高元首來宣布新任首相人選。 關於席次方面,納吉所提及的「希盟」席次,顯然與「希盟」的計算方式有異。根據馬國選舉委員會10日上午公布的資訊,馬國下議院的222個國會議席中,「希盟」奪下104個議席,親「希盟」的東馬行動黨拿下9席、沙巴民興黨8席、獨立人士1席。很顯然地,「希盟」所說的過半,是「希盟」加上盟友東馬行動黨、沙巴民興黨以及獨立人士的總和共122席。 納吉的說法,顯然為究竟誰可以出任首相投下變數。 國際伊斯蘭大學法律顧問聶阿末就指出,不論誰勝選,都必須先獲得選委會正式宣布。他說,一旦選委會宣布後,勝選一方通常在第二天早上就覲見國家元首,向元首說明他們獲得大多數國會議席。接著元首就會發出委任狀給新任首相,通常首相人選會是這個政黨或聯盟的領袖。 事實上,馬哈地原訂按照慣例於10日晨9時30分前往國家皇宮覲見最高元首蘇丹,並宣誓就任首相,但國家皇宮卻發出聲明指出,暫時無限期延後這個儀式,更增加了事情的懸疑。 馬哈地於是有點「逼宮」態勢地公開宣布將在當天下午5時和「希盟」四黨領袖一同到國家皇宮覲見元首,以宣誓就任馬來西亞第七任首相。國家王宮隨即發出通知,要求媒體準備採訪儀式。 不過,宣誓儀式在原定時間的半小時後仍未開始,隨即現場傳出馬哈地等人只是覲見國家元首,隔日才會宣誓就任。唯之後再有消息傳出,馬哈地在當晚9時30分宣誓就任首相。 國家王宮較後發表文告說,王宮是在下午2時45分收到選舉委員會的第14屆大選成績。而在更早前,即下午1時38分,王宮收到「希盟」成員黨領袖聯署的支持信,支持馬哈地出任馬來西亞第七任首相。文告中指出,國家元首隨後於下午5時召見了人民公正黨主席旺阿茲莎、土著團結主席慕尤丁、民主行動黨秘書長林冠英及國家誠信黨主席莫哈末沙布,在詢問他們的意見後,根據憲法邀馬哈地組織馬來西亞新一屆政府,並同意於晚上9時30分讓馬哈地宣誓就任。 文告也否認國家元首拖延馬哈地宣誓就任,強調元首忠誠地依據憲法履行職責和義務,委任馬哈地成為新任首相,「元首全力支持及尊重國家民主程序,並期待為了國家和人民,與馬哈地及其政府合作」。 「希盟」此次獲勝已創下多重紀錄。首先,這是馬國自1957年獨立以來,第一次政黨輪替。其次,馬哈地將成為史上最高齡出任首相者,也是馬國歷史上首位兩度出任首相者。另外,馬哈地本人也在浮羅交怡國會議席勝出,這意味著他將成為馬國國會中最年長的議員。 「希盟」是在2015年6月誕生,當時反對黨聯盟「人民聯盟(民聯)」中的民行黨因為不滿伊斯蘭黨力推伊斯蘭刑法而鬧翻,伊斯蘭黨隨即出走造成「民聯」瓦解。「民聯」成員「公正黨」和「民行黨」不久後聯合從伊斯蘭黨分裂出來的「國家誠信黨」,組成了「希盟」。 結果出乎各界專家預料 馬哈地則是在與納吉鬧翻之後退出「巫統」,於2016年11月成立「土著團結黨(土團黨)」並宣布與反對黨陣營合作。2017年3月,「土團黨」正式加入「希盟」成為成員黨,馬哈地本人也被推為「希盟」總主席。馬哈地曾經在受訪時坦言剛開始感覺有點怪,「因為我們過去互相叫囂,但如今卻在同一條船上。他們選我為領袖,也是一種很奇怪的接受方式」。 這次大選投票之前,幾乎所有的政治評論家及媒體都預言「國陣」雖然有可能喪失席次,但不至於失去執政權,納吉也將可以續任首相。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就預言納吉領軍的「國陣」在這此大選中的成績可能欠佳,但還是可以勝出繼續執政。 曾經多次成功預言馬國大選結果的馬來西亞智庫亞洲策略與領導研究所(ASLI)首席執行員楊元慶,也鐵口直斷「國陣」將贏得120至135席繼續執政,而納吉在巫統的地位不會動搖。亞洲政治風險集團(Political Risk Group's Asia)執行長彼得曼富爾說,雖然納吉的人氣比2013年低,但估計他所領導的國陣仍有機會在222國會議席中贏取133席。東南亞政治專家托馬斯佩平斯表示,儘管目前馬國政局表現的緊張,但結局是毋庸置疑的。他解釋,國陣政府的實力不容忽視,它仍保留了法律,基礎設施和資源的掌控,將使他在選舉中佔上風。也有人指出,馬哈地及安華雖然都是魅力型領袖,但是他們要拉下納吉「無疑是天方夜譚」。 馬哈地正式宣誓成為首相後,各方都關注他何時將建議最高元首特赦還在服刑的公正黨顧問安華,然後讓位給對方。 安華曾是馬哈地的副手。馬哈地於1998年革除安華後,安華也因瀆職罪及雞姦罪入獄,進而催生馬來西亞有史以來最大型的街頭政治改革運動「烈火莫熄(Reformasi)」以及後來的公正黨。安華2004年獲釋後,領導反對派希望聯盟在2008年大選掀起「政治海嘯」,首次讓執政聯盟「國陣」失去國會中的三分二多數議席優勢,還贏得了五個州的執政權。 安華在2014年再度因雞姦案入獄,並將於今年6月8日出獄。根據憲法,安華出獄後五年內不得參選,除非國家元首赦免安華免受憲法相關條文約束,安華才能參選國會議員而為出任首相鋪路。 馬哈地則透露,安華和家人花了很長的時間才同意和他並肩作戰,「安華剛開始很難接受我成為反對派主席,更別說是充當首相人選了,但最終他意識到,除了我,沒有人能拿下馬來選票」。 馬哈地先前也明確指出,他只會在安華獲得馬國元首寬赦,再度參選並成為首相之前,暫時擔任首相兩、三年。 「我們不尋求報復而是追求法治」 馬哈地過去成執政長達22年又107天,是馬來西亞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無人料到他重出江湖不但魅力不減,還帶領「希盟」使得馬來西亞變天,讓其政途再次創造了「東方不敗」的神話。馬哈地在競選期間奔波全馬各地演講時,思路依然機靈,不時展現幽默感,證明年紀在他身上不過只是一組數目字而已。 他在十日凌晨宣布勝選之後的記者會上,更是機鋒處處。譬如說被記者問到是否會對納吉施以法律追殺,他說,「我們不尋求報復而是在追求法治」。對於他的年齡,他更是四兩撥千斤地說,「新的內閣是有男有女的組合,也有一個年輕人(指他自己)」。他最後說道,「我希望今天會有首相宣誓就職儀式……是的,是的,我還活著」。 馬哈地是馬國政壇極富爭議性的領袖。他在首相任內毀譽參半。1990年代,他推出「2020年宏願」的政治方針,國家經濟以雙位數增長多年,舉國對前途充滿信心,馬國也被認為是亞洲第五條小龍。 不過,馬哈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背後也存在諸多爭議,包括對巨型工程的追求、銀行和鋼鐵廠虧損、讓全民為國家汽車政策買單等。 從某個角度來說,馬哈地也是一個追求權力的領袖,在任期間滋生金錢政治和裙帶關係,馬國今天猖獗的金錢政治、一馬公司腐敗案等,馬哈地也責無旁貸。 此次大選前,專家預言「國陣」仍然能過關,主要是基於五方面的觀察。亦即: 一、淡化醜聞:納吉拒絕承認在一馬公司事件中犯錯,經過時間的洗禮,人民已經逐漸淡忘一馬公司課題。事實上,馬國在2016年5月舉行的沙磱越州選,同年6月在大港(Sungai Besar)與江沙(Kuala Kangsar)所舉行的補選,「國陣」非但獲勝,而且支持度超過反對黨聯盟甚多,應該也說明了「一馬公司」案殺傷力有限。 二、扭轉選舉制度:3月份的選區重劃,把支持國陣的馬來選民劃入選區當中,以鞏固得票率。 三、大打種族課題:馬來選民是「國陣」的基本選票來源,在3200萬人口當中,有60%的選民為馬來人,大部分獲得「國陣」政府的金援。「國陣」也將反對黨塑造成「分裂種族主義分子」,讓多年來享有特權的馬來人產生一定程度的不安。 四、反對黨內部問題:伊斯蘭黨與「民聯」決裂,此次大選中獨自競選多個議席,將會瓜分「希盟」馬來選票,加上公正黨實權領袖安華仍在服刑,導致希盟的魅力被削弱。 五、強勁的經濟:2017年馬國經濟成長為5.9%,加上近期油價上揚,為國庫增加收入。 只不過,所有的專家都低估了馬哈地的力量。英國利物浦大學社會學、社會政策和犯罪學系研究生研究員沙莉娜。薩利姆就在事後指出,「馬哈地很明顯說服了馬來選民,更影響了那些有所保留的選民下定決心投反對派一票」。 馬哈地政治經驗之豐富在馬國無人可敵,而且在他叱吒政壇其間,曾經多次將對手及副手拉下馬,先後栽在馬哈地手裡的包括馬來西亞國父及首任總理東姑。阿布都拉曼,馬哈地的副手穆沙.希淡、親手指定的接班人安華.依布拉欣,以及他在2013年宣布辭職時「欽點」的接班人阿都拉.巴達威。馬哈地甚至因此而獲得「政治屠龍手」的稱號。 封面圖片來源:網路 編輯: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