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

含有「戰後」共 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本書作者Alan Booth是一位具有戲劇背景,熟稔莎士比亞的英國人,他於1970年開始旅居日本,幾年下來不僅日語流利,連演歌和民謠都能琅琅上口,他也與日本人結縭,並定居在東京。而為了更了解日本,他定居七年後決定啟程,從北海道最北端的宗谷岬徒步旅行到九州最南端的佐多岬
Thumbnail
《黑面之狐》很迷人地呈現出戰爭前後的礦業細節,能夠藉由故事來將這些過去氛圍如此立體地呈現出來,足見作者對那個時代所投入的關懷程度。比起故事本身,這本書我最喜歡的反而是這裡。
Thumbnail
三秀園歷經兩次時代鼎革、台灣的社會有著巨大的轉變。老園主張禎祥曾於二戰後,受國民政府任命為大埤鄉的第一任鄉長,但生性浪漫崇尚自然的詩人又豈能勝任? 歸隱田園的張禎祥與自家三秀園雖然對大時代「置身事外」,但政治經濟的艱難處境加上土地改革的挑戰,使得維護家園、擁有與世無爭的一片淨土變得愈加困難。
Thumbnail
這本台灣歷史小說出自一位執筆時已68歲的資深編輯李旺台,我喜歡這樣帶著親切感的名字。這本書在2016年首屆台灣歷史小說獎獲得佳作,而當時首獎從缺。在這小說獎能獲得佳作已是難能可貴,至今所辦理的4屆中只有柯宗明先生的《陳澄波密碼》獲得過首獎,其餘都是從缺。
Thumbnail
面對島上風雲變色的詭譎情境,許多臺籍日本兵選擇埋藏或燒毀自己曾是臺籍日本兵的紀錄,噤口不語,不再談關於南洋的過往,甚至絕口不提自己曾對臺灣的未來寄予怎樣熱切的厚望。
Thumbnail
在2018的夏天,馬來西亞的人民歡欣鼓舞地迎來該國脫離殖民後第一次的政黨輪替。原先長期執政的國民陣線(國陣)選前即挟行政資源處處掣肘與其競爭的信心希望聯盟(希盟),包含在選區劃分上採用「傑利蠑螈」、藉故解散與希盟關係密切的政黨等,甚至在投票日期的選擇上也選擇與以往不同的週三進行投票,阻饒希盟的意圖。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