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暢銷小說《我在衣櫥寫作的日子》改編,肯史科特導演,丹奴什、貝芮妮絲貝喬、艾琳莫莉雅迪主演的冒險喜劇片。
阿賈生於印度貧民窟,自小與母親相依為命,他靠魔術與偷竊賺錢,計劃前往巴黎尋找生父。母親死後,阿賈終於前往巴黎,半夜留宿於傢俱店的衣櫥,竟誤打誤撞被送至英國。他陸續因光怪陸離的事情周遊列國,一度灰心喪志,最終才明白機會與命運的奧妙。
電影從成年的阿賈對三個即將坐牢的少年說故事開始。貧苦的阿賈自小闖禍連連,上學開啟他對世界的想像,也開始比較物質環境的好壞。一場戲他回家詢問母親:「我們窮嗎?」母親回答:「不,我們擁有彼此。」道盡物質匱乏並不貧窮,親情的依偎讓心靈富足,是母親送給阿賈的最好禮物。然而阿賈年少懞懂,怎麼會明白母親的諄諄教誨?直到阿賈展開橫跨歐非的冒險之旅,身懷巨款在燃氣耗盡的熱氣球不知如何是好,母親從照片活靈活現地怒罵,一語驚醒夢中人,這才讓阿賈擦乾眼淚。
阿賈沿途遇到此生摯愛、女明星、偷渡客⋯⋯,每個人都是母親口中的「彼此」,不僅給阿賈上了一課,甚至因為他的故事而感動,願意伸出援手,也讓他的旅程雖然驚嚇不斷,三番兩次差點喪命,但總在生死一瞬間逃離死神的魔爪,讓人又驚又喜。
阿賈從傢俱店型錄認識世界,對不同風格的居家設計如數家珍。電影充滿機會與命運的省思,型錄是扭轉阿賈人生的機會,讓他一路顛簸,愈來愈懷疑是否真有機會這回事,取而代之的是怨嘆命運的擺弄。
電影從頭到尾緊扣核心,多災多難的阿賈沒有享福的份,財富跟愛情難兩全,生存跟死亡兩邊擺盪。然而他看盡巴黎的浪漫、英國的傲慢、利比亞的苦難、羅馬的古蹟⋯⋯,視野開闊,心境遼闊,他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把握機會洗去過往偷拐搶騙的生活,蛻變為帶給學生世界觀的老師。故事帶出教育的重要性,言教與身教一樣值得傳承,享受過機會的阿賈也同樣給少年虞犯機會,讓電影首尾呼應,使得阿賈這位說書人別具意義。
擺脫貧窮是阿賈的夢,然而真的獲得巨大財富,阿賈從幫助難民才明白「施比受更有福」。阿賈要的其實不多,旅遊帶給他的見聞已經超越他的想像,聆聽每個人的故事,資助別人完成夢想,善的循環於焉誕生,他成為比街頭騙術還厲害的夢想魔術師。
電影橫跨多國取景,尤其是羅馬噴泉池的場景令人難忘。片子選角得當、劇情緊湊、配樂到位,熔冒險、喜劇、愛情於一爐。典型的印度片少不了精彩的歌舞場面,雖然男主角在英國與官員的唱歌戲讓人有點尷尬,不過他與貝芮妮絲貝喬飾演的大明星,在夜店豔光四射的舞蹈徹底板回一城,堪稱全片最絢爛奪目的戲。
感情戲部分當然是觀眾替阿賈揪心的一環,兩人從傢俱店的角色扮演到千里迢迢覓真愛,可說是跨越種族、國家等多重障礙的離奇愛情。阿賈的旅程從浪漫開始、喜悅作收,片尾雖賣了個關子,讓人懷疑阿賈敘述的真實性,但也是聽故事的有趣之處。觀眾自由詮釋其中的真假,體會箇中趣味、攫取內涵。一部電影就像一顆種子,埋在每個人心底,自然也會開出不同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