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快樂的15種方法》 自我追尋的冒險之旅

更新於 2018/06/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4年出品的冒險喜劇,彼德切爾森導演,賽門佩吉、羅莎蒙派克主演。
精神科醫師海特有車有房、有穩定交往的女友,因個案的一席話而決定尋找「快樂」的祕訣。海特沿途經過中國、非洲、洛杉磯,圖文並茂紀錄所見所聞,不僅開拓視野,同時省思快樂的意義與追尋。
 
機械化人生
電影以海特翱翔於天空開場,本該是開心的冒險之旅,急轉直下變成驚悚、危機四伏的恐怖劫機,直到克拉拉叫醒海特,觀眾恍然大悟這是一場夢。緊接著海特的一天開始,井然有序的生活、固定看診的病患,一覽無遺其一成不變的生活。畫畫成為海特逃離病患的手段,也帶出他的機械化生活索然無味,欠缺熱情與動力。
海特是人生勝利組,卻過得不快樂,類似題材的電影近年相當多,倒是每部電影切入的角度不同,帶給觀眾的感受也大相逕庭。冷面笑匠賽門佩吉演岀循規蹈矩的英國紳士,踏上尋找快樂祕訣的奇幻之旅,沿途遇上富翁、中國女子、非洲惡霸、初戀情人……等等,每個地方像沾醬油般短暫停留,點點滴滴在他的巧手下化為活潑生色的遊記,躍然紙上的速寫更是電影的最大特色。
姑且不論故事對中國地區的刻板印象,專注在自我探索與追尋之旅,從金錢能不能買到快樂,到更深層的傾聽與恐懼,電影以15個法則帶出海特的冒險以及收穫,難能可貴的是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原點,卻進入「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更高層次,對待情人與病人的態度不同於片初的應付了事,而是以誠待人,散播快樂與大愛,讓一切變成善的循環。
 
快樂的義務
快樂究竟有沒有祕訣呢?海特的第一站遇到富翁,顯然坐擁金山銀山的有錢人並不快樂,只是花錢爽快,沈醉於燈紅酒綠的世界,用物質金錢迴避親密關係,以工作忙碌避免空虛降臨。
喇嘛的出現讓故事有了哲學層次的省思,點醒急於研究快樂的海特。快樂的方法無窮無盡,牽涉到人逃避不愉快的本能、恐懼與哭泣,乃至對過去的牽絆,最終點明「每個人都有快樂的義務」,為電影畫下完美句點,也帶出追尋人生的意義是人人必經之路,人要為自己的快樂負責。
 
正反對比
非洲歷險記是海特最精彩的旅程。海特無懼非洲惡霸的威脅,謹守醫生的治病原則,給予惡霸妻子適當的處方,雖然一度讓在當地擔任醫生的好友不解,卻帶出人的正反兩面。苦難遍及世界各地,誰不想做正當生意呢?惡霸雖然靠不法手段賺取暴利,不代表他的家屬也該承受異樣的眼光,海特以善良與醫術覓得跨越階層與種族的友誼,惡霸更成為緊要關頭的救命藥,讓人佩服其中的玄妙。所有事情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不管好人、壞人,都可能是貴人,而海特沒有設防的心,更是他穿梭各地卻驚險過關的關鍵。
 
電影散發英式幽默,以小人物看似荒謬的追尋,帶出快樂的根源與自我實現。賽門佩吉收起搞笑本色,其被綁架、驚慌失措的恐懼模樣,堪稱全片最精湛的演出;與《控制》女星羅莎蒙派克的搭配,英國口音忍不住讓人嘴角揚起,卻在劇情的安排與緊湊的剪輯,構成完美情侶的絕佳範本,讓海特擺脫揮之不去的初戀情人,專注於享受既有的愛情與生活。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自轉。境隨心轉,海特千里迢迢找的其實就在生活細節裡。人只有經歷一些事,才會了悟一段情,情會把你帶向何方是未知數。我們來不及逆轉過去,只能把握當下才能點亮未來的路,在試驗中改變對過去的詮釋,學習腳踏實地面對生命的喜悅與苦難。
avatar-img
3會員
2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圓點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麥斯從事婚禮包辦三十年光怪陸離的要求都難不倒他。一場十七世紀古堡婚宴,大小狀況不斷,難搞的新郎、失控的團隊、腐壞的餐點⋯⋯讓麥斯忙得大汗淋漓,麻煩的是他得在有限時間內安撫小三、處理與妻子的關係。
2017年的英國劇情片,根據朱利安巴恩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已經離婚與退休的東尼,雖與前妻和女兒保持不錯的關係,仍略顯疏離,只忙於自己的相機店。一日東尼接獲前女友母親的遺囑,得知將拿到好友亞德利恩的日記,然而前女友維若妮卡不願遵照遺囑,東尼不惜跟蹤她也想得知日記下落。
南韓導演洪常秀再度攜手金珉禧的輕快小品,以坎城為背景,描述電影行銷人員晚熙工作認真,卻無故被老闆娘辭退,百思不解的她,滯留法國,到處閒逛,偶遇從巴黎來的克萊兒,兩人一見如故。隨時用拍立得相機捕捉當下的克萊兒,用拍照來放慢腳步,使晚熙、女老闆與電影導演省思彼此的關係。
阿曼多伊安努奇(Armando Iannucci)編導的政治諷刺喜劇,史蒂夫布希密、西蒙羅素畢爾、傑夫泰爾等人主演。 劇情描述史達林在私人別墅猝死,揭開派系鬥爭的序幕。大權在握的內務部長貝利亞與野心勃勃的赫魯雪夫相抗衡,各自使出渾身解數拉攏政要,卻在政治清算中鬧出一連串荒謬情節。
2016年出品的奇幻劇情片。瑞士導演Tobias Nölle執導,榮獲第66屆柏林影展平行單元電影大觀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故事描述剛喪父的私家偵探一日醉倒在公車上,醒來發現自己拍攝的影帶不翼而飛,口袋卻多了個拍自己睡著的帶子,意外開啓了跟神秘女子的通話,進行電話冥想的心理遊戲。
曾國祥執導,根據作家安妮寶貝同名短篇小說改編而成,主演的周冬雨、馬思純憑本片共同奪得第53屆金馬獎影后殊榮。 描述古靈精怪的安生與聰明乖巧的七月,兩人從十三歲結為好友,到二十七歲間的青春故事。
麥斯從事婚禮包辦三十年光怪陸離的要求都難不倒他。一場十七世紀古堡婚宴,大小狀況不斷,難搞的新郎、失控的團隊、腐壞的餐點⋯⋯讓麥斯忙得大汗淋漓,麻煩的是他得在有限時間內安撫小三、處理與妻子的關係。
2017年的英國劇情片,根據朱利安巴恩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已經離婚與退休的東尼,雖與前妻和女兒保持不錯的關係,仍略顯疏離,只忙於自己的相機店。一日東尼接獲前女友母親的遺囑,得知將拿到好友亞德利恩的日記,然而前女友維若妮卡不願遵照遺囑,東尼不惜跟蹤她也想得知日記下落。
南韓導演洪常秀再度攜手金珉禧的輕快小品,以坎城為背景,描述電影行銷人員晚熙工作認真,卻無故被老闆娘辭退,百思不解的她,滯留法國,到處閒逛,偶遇從巴黎來的克萊兒,兩人一見如故。隨時用拍立得相機捕捉當下的克萊兒,用拍照來放慢腳步,使晚熙、女老闆與電影導演省思彼此的關係。
阿曼多伊安努奇(Armando Iannucci)編導的政治諷刺喜劇,史蒂夫布希密、西蒙羅素畢爾、傑夫泰爾等人主演。 劇情描述史達林在私人別墅猝死,揭開派系鬥爭的序幕。大權在握的內務部長貝利亞與野心勃勃的赫魯雪夫相抗衡,各自使出渾身解數拉攏政要,卻在政治清算中鬧出一連串荒謬情節。
2016年出品的奇幻劇情片。瑞士導演Tobias Nölle執導,榮獲第66屆柏林影展平行單元電影大觀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故事描述剛喪父的私家偵探一日醉倒在公車上,醒來發現自己拍攝的影帶不翼而飛,口袋卻多了個拍自己睡著的帶子,意外開啓了跟神秘女子的通話,進行電話冥想的心理遊戲。
曾國祥執導,根據作家安妮寶貝同名短篇小說改編而成,主演的周冬雨、馬思純憑本片共同奪得第53屆金馬獎影后殊榮。 描述古靈精怪的安生與聰明乖巧的七月,兩人從十三歲結為好友,到二十七歲間的青春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尋找快樂的15種方法     馬丁.賽里格曼 (Martin E. Seligman,2002)正向心理學的研究,所謂正面思考、或積極思考。系指人們希望找出自己的長處、自己的生命意義。亦即人們應該花時間探討(1)人們如何「享受生命」(2)人們如何「參與生命」(3)人們的「生命歸屬」。
Thumbnail
拒學少年斷尾求生錄《那年十五歲的我》,十幾歲的孩子背起書包、出門上學,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日常,然而根據調查,全臺灣高中約有六成的學校,有拒絕上學的學生。這些拒學的孩子為何考上了高中卻不願意上學了呢?《那年十五歲的我》的導演何婷婷是一位國中老師,同時也是業餘紀錄片工作者的她,隨手帶上攝影機紀錄這位拒學…
Thumbnail
人真實的性格真的是外在所表現出來的那樣嗎? 武裝後的自己真的會比較好嗎? 會不會最後連自己是誰都不認識了? 那又該去哪找回來?
Thumbnail
《終結平庸》:帶你認清自我與他人的不同之處。透過了解個體性的三個重要原則,你將發現自己的一片天空。在思維上,我們不用再被系統的要求所桎梏。或許你曾經也有覺得不合理的時候,但卻也說不上為什麼,今天這篇將會帶你解開謎團,認識自己的個體性。
Thumbnail
金石堂非讀book試讀徵文活動《小小的地方》!
Thumbnail
<p>發生一件事情,我們從什麼角度詮釋,就會帶給我們不同的情緒。達賴喇嘛強調,太自我中心的想法,是痛苦的溫床;關懷他人的平安喜樂,才是快樂的泉源。</p>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尋找快樂的15種方法     馬丁.賽里格曼 (Martin E. Seligman,2002)正向心理學的研究,所謂正面思考、或積極思考。系指人們希望找出自己的長處、自己的生命意義。亦即人們應該花時間探討(1)人們如何「享受生命」(2)人們如何「參與生命」(3)人們的「生命歸屬」。
Thumbnail
拒學少年斷尾求生錄《那年十五歲的我》,十幾歲的孩子背起書包、出門上學,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日常,然而根據調查,全臺灣高中約有六成的學校,有拒絕上學的學生。這些拒學的孩子為何考上了高中卻不願意上學了呢?《那年十五歲的我》的導演何婷婷是一位國中老師,同時也是業餘紀錄片工作者的她,隨手帶上攝影機紀錄這位拒學…
Thumbnail
人真實的性格真的是外在所表現出來的那樣嗎? 武裝後的自己真的會比較好嗎? 會不會最後連自己是誰都不認識了? 那又該去哪找回來?
Thumbnail
《終結平庸》:帶你認清自我與他人的不同之處。透過了解個體性的三個重要原則,你將發現自己的一片天空。在思維上,我們不用再被系統的要求所桎梏。或許你曾經也有覺得不合理的時候,但卻也說不上為什麼,今天這篇將會帶你解開謎團,認識自己的個體性。
Thumbnail
金石堂非讀book試讀徵文活動《小小的地方》!
Thumbnail
<p>發生一件事情,我們從什麼角度詮釋,就會帶給我們不同的情緒。達賴喇嘛強調,太自我中心的想法,是痛苦的溫床;關懷他人的平安喜樂,才是快樂的泉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