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的照顧與治療 | 祁孝鈞醫師

異位性皮膚炎的照顧與治療 | 祁孝鈞醫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Photo By Robert Collins on Unsplash

Photo By Robert Collins on Unsplash

小朋友從4-6個月左右開始,臉頰跟手腳關節處出現了許多乾燥粗糙的疹子,總是一直紅紅癢癢的,特別是在秋冬季節或天氣乾燥的時候總是特別明顯,這就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也是過敏的一種,主要照顧分為三項:保濕、避免過敏原、藥物治療。

1. 保濕

  • 洗澡時不要用太熱的水,冬天洗熱水雖然舒服,但是過高的水溫反而會過度洗去保護皮膚的皮脂層,因此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水溫控制在30-35度左右就好了。
  • 沒有太髒的時後,洗澡可以不要用肥皂或沐浴乳,洗頭也不要用洗髮精,用清水沖一沖就好了,這樣同樣可以避免把皮膚上的油脂洗去。如果大量流汗或身體有弄髒時,選擇較保濕型的洗劑。
  • 洗澡完輕輕拍乾身體的水分,不要用乾毛巾大力的擦,也不需要全擦乾,保留一點水分沒關係。
  • 拍乾身體後立即幫孩子擦上保濕劑 ,但如果同時有擦藥膏的部位,先擦藥,過15分鐘再擦乳液,這樣才可以讓藥物直接接觸到皮膚,才會有藥效。
  • 購買時選用無香料的保濕劑或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保濕品,可以減少化學添加劑的刺激,也可以選擇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保濕品。注意每個孩子適合的保濕劑都不同,別人用了有效你不一定有效,越貴的也不見得越好,要試過才知道。
  • 秋冬季因為氣候乾燥的關係,保濕應比夏季多次,一天擦三四次以上都可以。平常也可以幫孩子準備一瓶乳液帶去學校。
  • 保濕劑的選擇分為乳液lotion、乳霜cream和油膏ointment。

乳液lotion

raw-image

乳液本身含水較多,擦起來較為清爽,適合夏天使用或洗完澡時全身可以擦。    

乳霜cream

raw-image

乳霜含油量較多,通常是罐裝膏狀,保濕效果較好,適合秋冬或較乾燥的部位加強時使用。  

油膏ointment

raw-image

油膏含油最多,常常是藥膏的條装,保濕效果也最好,較易堵塞毛孔,局部使用在嚴重處。

2. 避免過敏原

  • 秋冬季異位性皮膚炎常是因為乾燥,但夏天的異位性皮膚炎則是濕熱的汗水的刺激,以及濕度上升時環境中的塵螨黴菌增加所致。
  • 使用除濕機或空氣清淨機及防螨寢具,避免灰塵、塵螨或黴菌。寢具材質也有可能引起過敏。
  • 沐浴乳或保濕劑本身也可能是過敏原,如果用過會不舒服,請更換另一牌的產品。
  • 盡量穿著棉質的衣服,及移除衣物上的標籤,避免摩擦造成皮膚的刺激。
  • 新衣服先洗過再穿,可避免製衣過程殘留的化學品。
  • 洗完衣服後可再用清水沖洗一次,可避免洗衣劑的殘留。
  • 夏天去游泳或玩水的小朋友,游完泳記得洗澡,把身上殘留的的消毒劑洗掉。
  • 吃過某種食物之後出現的過敏,先避免該食物一陣子,如果下次吃又再過敏,以後就不要再吃了。常見的食物過敏包括牛奶、蛋、花生、小麥、堅果、豆類、海鮮等。
  • 牛奶蛋白過敏的小朋友,可換成高度水解奶粉或改豆奶。(部分水解或羊奶效果可能不好)

3. 藥物治療

  • 有較嚴重的搔癢或紅疹時,可使用局部的類固醇藥膏擦至疹子改善,用藥期間仍持續保濕及避免過敏原
  • 合併皮膚傷口或感染時,可使用口服抗生素或含抗生素的藥膏。
  • 口服的抗組織胺也可以用來止癢,但常見的副作用是有些小孩吃了會有點想睡覺。
  • 其他藥物治療包括免疫抑制劑(Tarcrolimus, Pimecrolimus),焦油產品(Tar products),皆可改善症狀。
  • 嚴重異位性皮膚炎可用藥加上濕敷療法

4. 其他注意事項

  • 保持指甲光滑及清潔,防止抓癢時皮膚受傷。
  • 覺得皮膚癢時,可擦一次乳液,或以拍打或冰敷的方式代替抓癢。
  • 覺得癢時可使用保濕劑,取代抓癢或摩擦。
  • 避免曬傷,使用SPF15以上的防曬乳。
avatar-img
祁孝鈞醫師-小森林兒科診所
746會員
65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關於發燒這件事,每個人多多少少都聽過一些街談巷議的傳聞,發燒會不會燒壞腦袋? 長牙會不會發燒? 燒得溫度變高是不是更嚴重? 打個點滴比較快退燒? 下一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對於發燒這件事,究竟哪些是正確的觀念。
孩子發燒了好一陣子了,醫生也開了退燒藥水跟退燒塞劑,到底這些藥物該怎麼使用呢?以及除了吃藥之外,我還可以用甚麼方法幫忙孩子?或是孩子發燒期間要注意甚麼事情呢?
   發燒是每個爸爸媽媽一定都會碰到的問題,特別是剛送去幼稚園或托嬰的孩子,發燒更像是家常便飯。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體溫的變化,學習適切地觀察及處理孩子的不舒服,以及辨別哪些是正確的和錯誤的資訊。在育兒之路上,這是每個新手爸媽都該學習的第一課。
  一歲半至三歲之間,孩子將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哭鬧或生氣在所難免,身為父母的我們當然不應當無止盡的滿足孩子的需求,但當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情緒衝突時,我們可以學著陪孩子面對這樣的
關於發燒這件事,每個人多多少少都聽過一些街談巷議的傳聞,發燒會不會燒壞腦袋? 長牙會不會發燒? 燒得溫度變高是不是更嚴重? 打個點滴比較快退燒? 下一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對於發燒這件事,究竟哪些是正確的觀念。
孩子發燒了好一陣子了,醫生也開了退燒藥水跟退燒塞劑,到底這些藥物該怎麼使用呢?以及除了吃藥之外,我還可以用甚麼方法幫忙孩子?或是孩子發燒期間要注意甚麼事情呢?
   發燒是每個爸爸媽媽一定都會碰到的問題,特別是剛送去幼稚園或托嬰的孩子,發燒更像是家常便飯。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體溫的變化,學習適切地觀察及處理孩子的不舒服,以及辨別哪些是正確的和錯誤的資訊。在育兒之路上,這是每個新手爸媽都該學習的第一課。
  一歲半至三歲之間,孩子將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哭鬧或生氣在所難免,身為父母的我們當然不應當無止盡的滿足孩子的需求,但當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情緒衝突時,我們可以學著陪孩子面對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