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日常生活細心照顧仍無法控制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況
或影響生活或睡眠時
應適時接受專業醫師治療
避免引發其他皮膚方面的感染。
在臨床上分為三期:
-嬰兒期:
多數在嬰兒二至四個月大的時候開始發病,通常會持續兩到三年甚至更久,常見的發作部位為雙頰、前額、頭皮。冬天時臉頰的皮膚容易變得乾燥、發紅、脫皮,嬰兒開始學會爬行後,發作的部位逐漸向四肢延伸,出現脫屑、水泡,這些症狀會使得嬰兒躁動不安、難以入睡,所以大多也會影響他們的生長發育。半數患者會在十八個月大時慢慢痊癒,其餘則會延續至兒童期。
-兒童期:
這時期的病灶分佈多在手肘窩、膝窩、頸部、手腳關節等處,此時期的皮膚表現大多是「慢性濕疹」或「苔蘚化」病灶,若搔抓後,皮膚可能會有破皮、滲出液、結痂等表現,此時若不注意,則容易導致細菌感染而使得病況更加複雜嚴重。多數患者會在10~12歲時痊癒,少部分則會持續到成年。
-青年期與成年期:
約有5%~10%的患者會持續到此時期,病灶表現與兒童其相似,但是皮膚的苔蘚化則更為明顯,皮膚除了較厚較粗之外,膚色也會比較深。
-皮膚搔癢。
-典型的皮膚症狀(濕疹或苔癬化皮膚)及位置。
-慢性、持續性,或反覆地發作皮膚炎六個月以上。
-個人或家族成員有異位性體質,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或尋麻疹等。
-內服藥:
中醫認為異位性皮膚炎多是由於「先天不足」、「脾失健運,濕熱內生」、「風濕熱邪,蘊聚肌膚」而成,因此用藥上,會由「健脾利濕」、「利濕清熱」方面著手,若是有陰虛血燥的皮膚乾燥、脫屑、甚至苔蘚化等症狀出現時,則宜養血潤燥。
-外用藥:
現今大多使用青黛膏塗抹於患處,每日三到四次。書中記載還有三妙散、五石散等外用方,但已較少用。
1.避免皮膚刺激物:
-適度地修剪嬰幼兒指甲,避免抓破皮膚造成感染。
-避免過度沐浴及清潔,選用溫和中性的洗沐用品。
-選用棉質衣物,減少使用羊毛類或尼龍衣物。
-適度使用空調,如有流汗則要儘速擦乾,保持皮膚乾爽透氣。
2.居家環境方面:
-使用空氣清淨機,以減少空氣中灰塵、塵蟎的刺激。
-避免在室內養寵物,若已經養了,則需定時清理動物毛屑、排泄物。
-避免使用地毯,地毯容易堆積灰塵及人類、寵物的毛髮、食物細屑等,容易刺激皮膚造成不適。
-避免給予嬰幼兒絨毛玩具,若有絨毛玩具,則建議每週以熱水清洗。
-減少使用用香水、芳香劑、蚊香、樟腦丸、殺蟲劑等刺激性氣味的產品。
3.其他:
-保持情緒穩定,避免壓力。
-飲食以均衡清淡為主,避免重口味及刺激性食物。常見造成過敏的食物有小麥(如麵粉類食物)、奶、蛋、魚蝦、花生、大豆等,有某些食品添加劑也被報導可能造成過敏,所以必須避免食品添加劑過多的食品。
-戒菸或是避免二手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