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身製作篇】01:正胸弧形殼狀施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作為機械人模型玩家視線注目的最大體積區塊、連通四肢與頭部的上身組件一直是製作說明書常見的起點,也是受到高度還原詮釋要求的重地。
作為整機一切比例原則的基石,大頭老師將於「上身製作篇」中,從搭建弧形外殼所使用的蒙皮用骨架與背部構造的箱形框體起始,一路朝表面修整和後製加工邁進。

raw-image

章節關鍵字:

蒙皮搭建、箱形框體、簡易骨架、PC零件軟膠臼窩關節安置、鏡射零件仿製、縮形、倒角、連續倒角、防火線、嵌入造型、鏡射校對

raw-image
raw-image

【前置作業】02篇中,大頭老師完成了造型的外觀草模;如同前回可動關節的製作敘述,本回將同樣遵循「CG對施工圖1:1輸出」原則,將胸部殼層的三視和必要剖面資訊予以排版列印,做為施工的參照基本準則。

raw-image

因為草模建構時期沒有實際對應的直接數據,有些部件,如胸、腰與頭部分的構造對比概念圖相對寬大。因為此製作企畫是手工加工,故造型的微調將挪至製作進度評估視覺狀況和打磨整平後再行補正。

raw-image

基於巴力的正胸前段裝甲是向前且偏下連續收束的弧面,大頭老師在量測實際零件長度後,由最寬到最窄漸進取頭尾與中段的中軸半徑,作為蒙皮構型所用的「王」字支架基準。

raw-image

欲取得符合設計圖形狀走勢的膠板支架,則可利用傳統的剪紙手法將設計圖上的橫剖面資訊圖直接裁下,然後黏貼至膠板上再裁剪一次。

raw-image

特別提醒:因為CG草模沒有厚度,而膠板則有,故這個框架支撐的弧剖面片必須要扣掉相對的厚度─因為支架形狀的關係,本回實際剪除的部分包含外側與中軸柱的兩種厚度
外層扣除的厚度資訊是使用由標尺量測膠板材料的數據並乘以覆蓋的層數而得。巴力的外殼需要至少兩次的蒙附才能夠創造足夠的強度,故確定兩倍的膠板厚度數據後,運用游標尺的硬邊壓印標記出相關資訊(複習請點這裡),然後再沿外邊執行切除。

raw-image

為了要利用膠板邊緣線性比裁切成品平直的優勢方便製作垂直構造,大頭老師在裁剪圖紙前就已經將骨架中軸的厚度事先量好並扣除,故圖片中沒有多一道剪除骨架中軸厚度的動作。

raw-image

至於框架左右的鏡射製作,則利用前述成品配合交代膠帶再次黏在膠板直線的邊上,折過當作藍本進行剪紙複製。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注意:蒙皮所需的殼長度越長或收窄曲率變化幅度越激烈,必要的支架數量會因此增加。短構造甚至只有兩層就能達成,而複雜的弧面構造可能需要三甚至四層更多。

raw-image

在巴力的胸口殼狀製作中,這個步驟需要依前中後三段各複製一次,搭配縱剖面中軸膠板(製作手法相同,同樣也須扣除蒙皮膠板厚度)垂直接觸黏合固定,一個俐落的支架就此完成。
在此一「王」字框架中,因為機身外殼前端的造型多了一個「寶玉」的零件要做獨立分件、且造型是向下而非正胸置中,所以最前的支架配合相關的設計傾斜、而非傳統的平行支架。

raw-image
raw-image

蒙皮作業中,因為膠板條是平面且有厚度、不好撓區的存在,所以適當的測量實際蒙附所需的寬長是必要的。
通常為了方便檢測對稱狀態,貼條時盡量不要讓膠板覆蓋到框架的中軸黏貼的方向也將決定每一條覆蓋的長寬選擇,若膠板面積過大,則造型漸層收窄的效果會變差,需要更多後製時間;反之則裁切準備時顯得麻煩。故決定蒙附的條數需要經驗的累積,請務必親自嘗試、掌握最佳工序的節奏。

raw-image

經過裁切與備料後,執行蒙皮作業的工序,除非造型使用的橫向骨幹極多,通常會以支架中軸膠板方向 (縱剖方向) 搭配瞬間膠進行第一層的蒙附。因為巴力的胸部框架本身不是全平行的,所以使用長方形膠板貼覆後需要剪除邊緣上冗餘突出的部份、同時配合收窄留下空隙,以三角形的膠板進行縫隙填補。
為了便利未來的框架拆除作業,大頭老師建議蒙附時和框架間接觸的瞬間膠用量適量點滴即可。之後,在第二層橫向蒙附之前,第一層縱向表面以瞬間膠補土粗整平、靜置乾燥。

raw-image

之後以橫向沿著表面貼上第二層膠板。前處所提的中軸線請盡可能地留下,以利對稱檢驗的步驟執行。貼附完成後,同樣再以瞬間膠補土整平表面高低差。

raw-image

因為造型的收束變化,必要時要改變蒙附的長度和寬度。於前端收窄下壓需鑲嵌寶玉的區塊段落,可利用膠帶先貼在需要特殊造型的區域描繪、壓印並切出所需的形狀,轉移至膠板上再次裁切,得到造型。

raw-image
raw-image

乾燥穩定後,便可以暴力破壞不再需要的內部框架,得到基本的殼狀結構。

raw-image
raw-image

作為二次強固與未來內部組裝設計的區域,面要整平的步驟也需要在內部施做一次。此一內外整平與必要填補強固的動作即使是在3D列印上偶爾也需要,可讓翻模流暢度提高並強化原型脫模的應力抗性,不妨一試。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下中軸施工線的好處在此顯現。如果各位家中有正立方體玻璃紙鎮,不妨在量測確認長寬後,以尺搭配油性筆沿對角線坐上標記,成為三次元可用的座標軸。將模型中軸線對齊放置其上,便可以輕易地看出結構的對稱性了。
因為實際製作時不免存在誤差,所以現在的目標是盡可能校正兩側接近一致。校正的方式分為兩個階段:

raw-image

階段一:補土韌性填補

經過一次整平的內襯強度不一定能負荷後續的應力矯正,所以多上一層補土並用工具撐住造型是必須的。因為巴力胸口的寶玉為圓形為目標,這邊輔助支撐選用的器材便用圓底同口徑的圓梯形柱木棒 (這邊是用雕刻刀的木柄) 來撐填。
大頭老師再次提醒各位:為了避免瞬間膠補土沾黏,木棒上需要包裹一層膠帶

raw-image

階段二:應力扳修

如果使用流動相的黏著劑或具韌性的膠板材料搭建造型,可在未乾燥前透過應力挪移排列、達成小幅度的整形;乾燥後,也能透過材料一定的延展性,以尖嘴鉗齧壓強迫矯正方向再次調整。
本回的構造中,黏貼兩層的交錯型膠板造型雖然可校正的幅度較小,但可利用預留的排列中軸來進行最終手段的對稱修正─透過扳開該處的黏合,重新填入適當的補土乾燥固化,則可以有效的修正造型的走向。

raw-image

至於更激進的造型重整,如「斷切」和「材質替換」的方式,我們將在上身製作的後續小節—【上身製作篇】0310二篇—中講解。


次回,隨著胸部裝甲殼的輪廓成形,大頭老師將帶領讀者探討關鍵第一印象的寶玉與其安裝基座的分件製作。
更多相關細節、詢問技巧及更新資訊,請務必關注與訂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鑽磨誌》的沙龍
36會員
56內容數
對模型技術渴望更上層樓、對原型世界充滿想像、對創作實踐懷抱憧憬? 由創作社團《鑽磨誌》企劃,小說「世界最高最強(化不可能為可能)的結婚」一作的主角機「魂殼裝攻 巴力」,現在準點整時超越次元、完全無欠地與製作攻略一併抵達!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接續上文,本文將繼續說明感應馬達的生產及檢測工序。 橘色框中的生產程序說明如下: 1. 絕緣處理:感應馬達僅在定子矽鋼片才需進行此工序,採用絕緣塑膠槽紙裹住矽鋼片,以達到絕緣的效果。但需要特別注意,由於絕緣處理會受到各國的安全法規限制,要符合販售國家當地法規才行。由於只在矽鋼片槽內有做絕緣保護,上下
Thumbnail
接續上文,本文將繼續說明感應馬達的生產及檢測工序。 橘色框中的生產程序說明如下: 1. 絕緣處理:感應馬達僅在定子矽鋼片才需進行此工序,採用絕緣塑膠槽紙裹住矽鋼片,以達到絕緣的效果。但需要特別注意,由於絕緣處理會受到各國的安全法規限制,要符合販售國家當地法規才行。由於只在矽鋼片槽內有做絕緣保護,上下
Thumbnail
本文將介紹感應馬達生產的製程,但由於各家的馬達細節設計會有所不同,在此是以最基本的生產模式為主。感應馬達主要的特徵就是轉子採用導電材料,以利感應磁場的生產,目前普遍採用鋁轉子的工藝,少數針對高效率的感應馬達,會使用銅轉子的技術。 下圖為感應馬達的生產製程,其中黑色框的部份為材料,橘色框的部份為生產工
Thumbnail
本文將介紹感應馬達生產的製程,但由於各家的馬達細節設計會有所不同,在此是以最基本的生產模式為主。感應馬達主要的特徵就是轉子採用導電材料,以利感應磁場的生產,目前普遍採用鋁轉子的工藝,少數針對高效率的感應馬達,會使用銅轉子的技術。 下圖為感應馬達的生產製程,其中黑色框的部份為材料,橘色框的部份為生產工
Thumbnail
本文將介紹直流馬達的生產製程,同樣是使用磁鐵的馬達類型,直流馬達則是將磁鐵部份作為定子,漆包線圈作為轉子,與永磁馬達結構完全顛倒。並且使用了機械式的換相機構,因此在生產工序上更為複雜;但得利於發展時期較早,自動化程度反而更高。 下圖為直流馬達的生產製程,其中黑色框的部份為材料,橘色框的部份為生產工序
Thumbnail
本文將介紹直流馬達的生產製程,同樣是使用磁鐵的馬達類型,直流馬達則是將磁鐵部份作為定子,漆包線圈作為轉子,與永磁馬達結構完全顛倒。並且使用了機械式的換相機構,因此在生產工序上更為複雜;但得利於發展時期較早,自動化程度反而更高。 下圖為直流馬達的生產製程,其中黑色框的部份為材料,橘色框的部份為生產工序
Thumbnail
雖然在之前的名詞介紹中,提到軛部的設計較為簡單,但世面上仍有許多忽略軛部設計的馬達,因此特別來說明解釋一下。 若設計磁通密度超過矽鋼片可容納的量,則會產生漏磁現象。在現實世界中的表現,就是馬達外殼處會有磁吸力。則馬達真的運轉時,會有電磁波外洩,且殼件上會有渦流損,造成額外的熱反應。 馬達顧問服務
Thumbnail
雖然在之前的名詞介紹中,提到軛部的設計較為簡單,但世面上仍有許多忽略軛部設計的馬達,因此特別來說明解釋一下。 若設計磁通密度超過矽鋼片可容納的量,則會產生漏磁現象。在現實世界中的表現,就是馬達外殼處會有磁吸力。則馬達真的運轉時,會有電磁波外洩,且殼件上會有渦流損,造成額外的熱反應。 馬達顧問服務
Thumbnail
本文的來源,是在進行長時間燒機時,馬達本體的溫度為45度,但在遠離馬達的機台組裝面上,反而量到50度,因此進行模擬確認;最終也確認是機台本體有其它的機械磨擦產生熱源所造成的。
Thumbnail
本文的來源,是在進行長時間燒機時,馬達本體的溫度為45度,但在遠離馬達的機台組裝面上,反而量到50度,因此進行模擬確認;最終也確認是機台本體有其它的機械磨擦產生熱源所造成的。
Thumbnail
本文的來源是想要知道,若將原本軸承蓋的材質,由鋁材改成塑膠材質後,強度會衰減多少? 因此筆者利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做一個快速的模擬分析,大約耗時5~10分鐘即可產出一份分析報告提交給客戶。
Thumbnail
本文的來源是想要知道,若將原本軸承蓋的材質,由鋁材改成塑膠材質後,強度會衰減多少? 因此筆者利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做一個快速的模擬分析,大約耗時5~10分鐘即可產出一份分析報告提交給客戶。
Thumbnail
固態金屬成形領域涵蓋了鍛造、擠型、軋延、抽製、衝壓、引伸、下料…等塑性工法,在早期相關模具設計與製程相關技術都是前人不斷經驗累積再經由『分段』傳承留下,而這所謂的『分段』就在於老師傅為保有自身在廠內競爭力而保留的關鍵Know How,記得剛出社會在鍛造廠工作的時候,問了老師傅如何知道某個模具的尺寸參
Thumbnail
固態金屬成形領域涵蓋了鍛造、擠型、軋延、抽製、衝壓、引伸、下料…等塑性工法,在早期相關模具設計與製程相關技術都是前人不斷經驗累積再經由『分段』傳承留下,而這所謂的『分段』就在於老師傅為保有自身在廠內競爭力而保留的關鍵Know How,記得剛出社會在鍛造廠工作的時候,問了老師傅如何知道某個模具的尺寸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