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生產:感應馬達 ( I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文將介紹感應馬達生產的製程,但由於各家的馬達細節設計會有所不同,在此是以最基本的生產模式為主。感應馬達主要的特徵就是轉子採用導電材料,以利感應磁場的生產,目前普遍採用鋁轉子的工藝,少數針對高效率的感應馬達,會使用銅轉子的技術。

下圖為感應馬達的生產製程,其中黑色框的部份為材料,橘色框的部份為生產工序,藍色則為檢測工序,最終馬達產出為綠色框。圖中上側為定子程序,下側則為轉子程序。

raw-image

首先針對黑色匡,馬達材料的部份進行說明:

1. 矽鋼片:為馬達磁力載體,感應馬達的定子及轉子皆採用矽鋼片製作。

2. 絕緣材料:由於矽鋼片為導電材料,需與漆包線有一層絕緣保護,避免馬達漏電。感應馬達定子常使用的絕緣材料是塑膠槽紙,主要是槽紙所佔的空間較少,有利於感應馬達的漆包線圈擺放。

raw-image

3. 漆包線:為馬達中的電能載體,需在矽鋼片上捲繞為圓圈型狀。

4. 槽紙:此處又稱為槽楔片,其目的是要避免漆包線圈凸出槽開口處,因此使用槽楔片塞住槽開口。雖然定子線圈並不會受到外力影響,導致線圈移動;然感應馬達的繞線製程當中,採用入線的方式。為了方便入線作業,漆包線圈是比較鬆散的狀態,具有自由移位的可能性,才衍生了槽楔的保護製程。

raw-image

5. 棉繩:由於感應馬達的繞線方式是以入線為主,因此線圈較為鬆散,導致在線圈整型後,先以棉繩捆綁線圈,作初步的固定,以利後續的生產作業。

raw-image

6. 導線:為馬達出口電源線,需與馬達漆包線連接。

7. 凡立水:一種透明漆,大多用於馬達漆包線圈的固化,避免線圈受到羅倫茲力的作用,進而產生損壞。此外,還有些許協助漆包線圈散熱的額外效果。感應馬達當中,凡立水為必要工序,才能將漆包線圈完全固化。

8. 鋁:由於鋁的熔點較低,且價格也較為低廉,因此感應馬達大多採用鑄鋁為主流;但大型感應馬達及追求高效率的情況下,亦有採用銅轉子的感應馬達。

raw-image

9. 軸心:馬達動力輸出的機構件,需注意軸心的剛性是否能勝任的馬達輸出轉矩大小,若不足則會造成軸心變形或斷裂。

10. 軸承:為定子及轉子間的結合件,使旋轉的機構能與固定的機構緊密結合。

11. 外殼:此為馬達的外殼,為兩件或是三件式的組合件。主要功能是保護馬達,但同時也負擔著馬達散熱的工作。

重點整理:
感應馬達的線圈,是個很大的生產問題。

#可擔任業界顧問、講師

#個人經營歡迎贊助

馬達製造的專家-路昌工業

電動生活體驗-哿暢機電

電機產業的專業代工生產廠-富竹企業社

馬達技術傳承計畫

想要馬達的技術嗎?想要的話可以全部給你,去找吧!
我把所有的知識都放在那裡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達技術傳承計畫
298會員
314內容數
歡迎贊助或是多點廣告,謝謝 可擔任業界顧問、講師
2024/07/31
無論是何種線圈加工,後續仍有組裝及接線的工作得處理,然電子線相比於空心線圈會多了一個絕緣塑膠架部分,反而增加了些許不確定要素,因此特別提出討論說明。 由下圖所示,可知單一的電子線圈製作完成後,還須放置於對應的機構尺寸當中,經過多次組工序後才是完成品;倘若個別塑膠有產生了尺寸的變化,就有可能導致電子
Thumbnail
2024/07/31
無論是何種線圈加工,後續仍有組裝及接線的工作得處理,然電子線相比於空心線圈會多了一個絕緣塑膠架部分,反而增加了些許不確定要素,因此特別提出討論說明。 由下圖所示,可知單一的電子線圈製作完成後,還須放置於對應的機構尺寸當中,經過多次組工序後才是完成品;倘若個別塑膠有產生了尺寸的變化,就有可能導致電子
Thumbnail
2024/07/29
內轉子馬達的定子繞線加工,雖以馬達設計觀點理當如出一轍,皆屬槽開口向內之定子設計;然就馬達製造領域而言,卻還得再進一步分類。首先是集中繞與分佈繞的繞法差異,會將對應的馬達生產機台分為針嘴式與入線式兩種類型,本文將以集中繞針嘴式無刷馬達製造工藝介紹說明為主。 以針嘴式稱呼此馬達製程,顧名思義就是在定
Thumbnail
2024/07/29
內轉子馬達的定子繞線加工,雖以馬達設計觀點理當如出一轍,皆屬槽開口向內之定子設計;然就馬達製造領域而言,卻還得再進一步分類。首先是集中繞與分佈繞的繞法差異,會將對應的馬達生產機台分為針嘴式與入線式兩種類型,本文將以集中繞針嘴式無刷馬達製造工藝介紹說明為主。 以針嘴式稱呼此馬達製程,顧名思義就是在定
Thumbnail
2024/07/23
上期有介紹過,內繞式定子加工的生產設備有分為兩種型態,分別為針嘴式與入線式;主要的差異在於馬達繞線設計上是採用集中繞或分佈繞,可參考下圖說明,集中繞就是線圈僅繞於矽鋼片上的單一齒,而分佈繞則會跨越多齒進行遶線。傳統的感應馬達以及永磁無刷馬達大多使用分佈繞的設計,新式的無刷馬則改為採用為集中繞居多,除
Thumbnail
2024/07/23
上期有介紹過,內繞式定子加工的生產設備有分為兩種型態,分別為針嘴式與入線式;主要的差異在於馬達繞線設計上是採用集中繞或分佈繞,可參考下圖說明,集中繞就是線圈僅繞於矽鋼片上的單一齒,而分佈繞則會跨越多齒進行遶線。傳統的感應馬達以及永磁無刷馬達大多使用分佈繞的設計,新式的無刷馬則改為採用為集中繞居多,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接續上文,本文將繼續說明感應馬達的生產及檢測工序。 橘色框中的生產程序說明如下: 1. 絕緣處理:感應馬達僅在定子矽鋼片才需進行此工序,採用絕緣塑膠槽紙裹住矽鋼片,以達到絕緣的效果。但需要特別注意,由於絕緣處理會受到各國的安全法規限制,要符合販售國家當地法規才行。由於只在矽鋼片槽內有做絕緣保護,上下
Thumbnail
接續上文,本文將繼續說明感應馬達的生產及檢測工序。 橘色框中的生產程序說明如下: 1. 絕緣處理:感應馬達僅在定子矽鋼片才需進行此工序,採用絕緣塑膠槽紙裹住矽鋼片,以達到絕緣的效果。但需要特別注意,由於絕緣處理會受到各國的安全法規限制,要符合販售國家當地法規才行。由於只在矽鋼片槽內有做絕緣保護,上下
Thumbnail
本文將介紹感應馬達生產的製程,但由於各家的馬達細節設計會有所不同,在此是以最基本的生產模式為主。感應馬達主要的特徵就是轉子採用導電材料,以利感應磁場的生產,目前普遍採用鋁轉子的工藝,少數針對高效率的感應馬達,會使用銅轉子的技術。 下圖為感應馬達的生產製程,其中黑色框的部份為材料,橘色框的部份為生產工
Thumbnail
本文將介紹感應馬達生產的製程,但由於各家的馬達細節設計會有所不同,在此是以最基本的生產模式為主。感應馬達主要的特徵就是轉子採用導電材料,以利感應磁場的生產,目前普遍採用鋁轉子的工藝,少數針對高效率的感應馬達,會使用銅轉子的技術。 下圖為感應馬達的生產製程,其中黑色框的部份為材料,橘色框的部份為生產工
Thumbnail
接續上文,本文將繼續說明串激馬達的生產及檢測工序。 橘色框中的生產程序說明如下: 1. 軸心壓入:由於軸心是馬達轉矩主要的輸出機構,若壓入不準確,就會導致馬達輸出轉矩下降。另外最常見的是軸心打滑,代表軸心與轉子矽鋼片脫離,使得轉子上的轉矩及轉速,無法傳遞到軸心;一般會使用定位銷設計來避免打滑。 2.
Thumbnail
接續上文,本文將繼續說明串激馬達的生產及檢測工序。 橘色框中的生產程序說明如下: 1. 軸心壓入:由於軸心是馬達轉矩主要的輸出機構,若壓入不準確,就會導致馬達輸出轉矩下降。另外最常見的是軸心打滑,代表軸心與轉子矽鋼片脫離,使得轉子上的轉矩及轉速,無法傳遞到軸心;一般會使用定位銷設計來避免打滑。 2.
Thumbnail
本文將介紹串激馬達生產的製程,但由於各家的馬達細節設計會有所不同,在此是以最基本的生產模式為主。但由於串激馬達的定子及轉子都是採用電磁鐵的激磁方式,因此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定子及轉子都有漆包線圈,也因此增加了生產的複雜度。 下圖為串激馬達的生產製程,其中黑色框的部份為材料,橘色框的部份為生產工序,藍色則
Thumbnail
本文將介紹串激馬達生產的製程,但由於各家的馬達細節設計會有所不同,在此是以最基本的生產模式為主。但由於串激馬達的定子及轉子都是採用電磁鐵的激磁方式,因此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定子及轉子都有漆包線圈,也因此增加了生產的複雜度。 下圖為串激馬達的生產製程,其中黑色框的部份為材料,橘色框的部份為生產工序,藍色則
Thumbnail
接續上文,本文將繼續說明直流馬達的生產及檢測工序。 橘色框中的生產程序說明如下: 1. 軸心壓入:由於軸心是馬達轉矩主要的輸出機構,若壓入不準確,就會導致馬達輸出轉矩下降。另外最常見的是軸心打滑,代表軸心與轉子矽鋼片脫離,使得轉子上的轉矩及轉速,無法傳遞到軸心;一般會使用定位銷設計來避免打滑。 2.
Thumbnail
接續上文,本文將繼續說明直流馬達的生產及檢測工序。 橘色框中的生產程序說明如下: 1. 軸心壓入:由於軸心是馬達轉矩主要的輸出機構,若壓入不準確,就會導致馬達輸出轉矩下降。另外最常見的是軸心打滑,代表軸心與轉子矽鋼片脫離,使得轉子上的轉矩及轉速,無法傳遞到軸心;一般會使用定位銷設計來避免打滑。 2.
Thumbnail
本文將介紹直流馬達的生產製程,同樣是使用磁鐵的馬達類型,直流馬達則是將磁鐵部份作為定子,漆包線圈作為轉子,與永磁馬達結構完全顛倒。並且使用了機械式的換相機構,因此在生產工序上更為複雜;但得利於發展時期較早,自動化程度反而更高。 下圖為直流馬達的生產製程,其中黑色框的部份為材料,橘色框的部份為生產工序
Thumbnail
本文將介紹直流馬達的生產製程,同樣是使用磁鐵的馬達類型,直流馬達則是將磁鐵部份作為定子,漆包線圈作為轉子,與永磁馬達結構完全顛倒。並且使用了機械式的換相機構,因此在生產工序上更為複雜;但得利於發展時期較早,自動化程度反而更高。 下圖為直流馬達的生產製程,其中黑色框的部份為材料,橘色框的部份為生產工序
Thumbnail
本文將介紹永磁馬達生產的製程,但由於各家的馬達細節設計會有所不同,在此是以最基本的生產模式為主。 下圖為永磁馬達的生產製程,其中黑色框的部份為材料,橘色框的部份為生產工序,藍色則為檢測工序,最終馬達產出為綠色框。 首先針對黑色匡,馬達材料的部份進行說明: 1. 矽鋼片:為馬達磁力載體,會分為定子及轉
Thumbnail
本文將介紹永磁馬達生產的製程,但由於各家的馬達細節設計會有所不同,在此是以最基本的生產模式為主。 下圖為永磁馬達的生產製程,其中黑色框的部份為材料,橘色框的部份為生產工序,藍色則為檢測工序,最終馬達產出為綠色框。 首先針對黑色匡,馬達材料的部份進行說明: 1. 矽鋼片:為馬達磁力載體,會分為定子及轉
Thumbnail
本文針對馬達矽鋼片上的槽開口設計說明,以馬達生產的觀點來看如何規劃。 其實若以純馬達設計的觀點來說,槽開口是越小越好,以利於矽鋼片靴部吸收磁動勢;甚至取消槽開口,直接連在一起是極端的選擇,但需注意一下靴部漏磁的比例。因此槽開口的設計主要就是生產考量,更精準的說法,就是為了讓漆包線圈能順利通過槽開口進
Thumbnail
本文針對馬達矽鋼片上的槽開口設計說明,以馬達生產的觀點來看如何規劃。 其實若以純馬達設計的觀點來說,槽開口是越小越好,以利於矽鋼片靴部吸收磁動勢;甚至取消槽開口,直接連在一起是極端的選擇,但需注意一下靴部漏磁的比例。因此槽開口的設計主要就是生產考量,更精準的說法,就是為了讓漆包線圈能順利通過槽開口進
Thumbnail
感應馬達還有諸多細節,本文繼續介紹。 由冷次定律中可知,要能誘發感應磁場,其必要條件是需使用導電材料,如銀、銅、鋁等等,讓感應電流可以生成,且要有足夠的空間形成渦電流。因此在感應馬達的設計,會在轉子矽鋼片上也設計各種缺口槽型,將導電材料置入其中,產生電流迴路,才能生成磁場。 馬達顧問服務
Thumbnail
感應馬達還有諸多細節,本文繼續介紹。 由冷次定律中可知,要能誘發感應磁場,其必要條件是需使用導電材料,如銀、銅、鋁等等,讓感應電流可以生成,且要有足夠的空間形成渦電流。因此在感應馬達的設計,會在轉子矽鋼片上也設計各種缺口槽型,將導電材料置入其中,產生電流迴路,才能生成磁場。 馬達顧問服務
Thumbnail
雖然在之前的名詞介紹中,提到軛部的設計較為簡單,但世面上仍有許多忽略軛部設計的馬達,因此特別來說明解釋一下。 若設計磁通密度超過矽鋼片可容納的量,則會產生漏磁現象。在現實世界中的表現,就是馬達外殼處會有磁吸力。則馬達真的運轉時,會有電磁波外洩,且殼件上會有渦流損,造成額外的熱反應。 馬達顧問服務
Thumbnail
雖然在之前的名詞介紹中,提到軛部的設計較為簡單,但世面上仍有許多忽略軛部設計的馬達,因此特別來說明解釋一下。 若設計磁通密度超過矽鋼片可容納的量,則會產生漏磁現象。在現實世界中的表現,就是馬達外殼處會有磁吸力。則馬達真的運轉時,會有電磁波外洩,且殼件上會有渦流損,造成額外的熱反應。 馬達顧問服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