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為什麼是民主?》
avatar-img
曾友俞

讀《為什麼是民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閱讀過政治學的文獻或是歷史的資料後,其實可以知道民主並不是唯一的選擇,所以問這個問題:為什麼是民主?就讓我好奇答案。


而也如同在書中說明的,民主最早是出現在希臘時代的雅典,而隨著歷史演進,民主沉寂了好長一段時間,直到18世紀末才復活,但是這次的復活是名詞的復活而已,整個內涵已經被重新填充。不過確實如同書中所說,民主的內涵沒有確定的指涉,但在今日民主這個名詞的威力卻近乎無敵,當然這脫離不了政治現實,且無論是不是領頭羊美國那樣的民主型態國家,世界各處的執政者幾乎或多或少都會拿民主來點綴自身的統治,即便不是我們所認為的民主(例如中國也說他們很民主)。但民主真的有確定的意義嗎?甚至,民主真的「民主」嗎?雅典時代的民主乃是一種集會,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機會(雖然當時投票權不平等,而女性直到19世紀末才有投票權),或許這個現在叫做直接民主,而今天我們所說選舉代議士的方式,稱作間接民主。此二者不僅在程序上,在性質上也有顯然的不同,但我們仍都冠上民主之名,以民主之名統治。


如果我們要以雅典時代的民主當作真正意義,那當然今日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但也可以說成民主隨著時代進步也產生蛻變,這是真正民主的進化或是變形等等,但如果我們要追隨過往的美好(當然也有可能去進而創新為這個名詞填入新穎的內容),也不能忘記,民主殺死了蘇格拉底。不斷地對政治進行反思,應該是不能忘卻的事情才是。



raw-image


avatar-img
曾友俞
85會員
390內容數
雜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世》是一本給台灣人的書,這些資訊或是文字中所具有的熱情,或許一時半刻並不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但是熱度卻會經由書籍作為知識被傳導。當然,閱讀者的反應各異,然而,每一點熱度都是積累,直到達到某個量值,這些能量或許就可能會讓閱讀者轉化為行動者,用各種方式傳遞熱情,或為行動、寫作、遊行、交流等等,不一而足。
5/5世界之鑰
教育,一直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的解答。固然《別》以科學為名,但充斥著預設立場(偏見)、矛盾以及語意不明,至少在最基本的一致性(coherecy)上,就有失格之虞。
1/5別教出混蛋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
《世》是一本給台灣人的書,這些資訊或是文字中所具有的熱情,或許一時半刻並不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但是熱度卻會經由書籍作為知識被傳導。當然,閱讀者的反應各異,然而,每一點熱度都是積累,直到達到某個量值,這些能量或許就可能會讓閱讀者轉化為行動者,用各種方式傳遞熱情,或為行動、寫作、遊行、交流等等,不一而足。
5/5世界之鑰
教育,一直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的解答。固然《別》以科學為名,但充斥著預設立場(偏見)、矛盾以及語意不明,至少在最基本的一致性(coherecy)上,就有失格之虞。
1/5別教出混蛋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