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街小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990年,在北京進修,在這條新文化街的四合院裡住過兩年多,租了人家的一個小隔間,冬天要燒蜂窩煤的爐子取暖,因為怕一氧化碳中毒,睡前得把火滅掉,到了早上,連桌上杯子裡的水,都會結一層冰。洗臉洗衣服,要到四合院中間的公用水龍頭去取水。因為屋內空間狹小,大家都在門外搭個爐灶炒菜燒飯,誰家三餐吃什麼,都可以一目了然,何止雞犬之聲相聞,連咳嗽之聲都藏不住。每天從堆滿蜂窩煤的走道出來進去,都是在所有鄰居的目光注視和招呼中走過。可以說是濃濃的人情味,也可以說是毫無隱私。那真是一種特殊的風格和氛圍,你頭頂的瓦、腳下的磚,可能都有幾百年,可能曾經是哪個達官貴人、公子小姐踩過的,如果房子有記憶、會說話,一定可以講出無數的精采故事。那些天子腳下的北京爺們,雖然最大的娛樂,就是下班後打著赤膊聚在門口大樹下,下下棋,咂兩口二鍋頭,但骨子裡卻帶著一股傲氣,會衝著你繞著京片子問:「不是北京人啊?來我們北京了啊!!」

或許青春歲月總是令人懷念的,雖然日子有點艱苦,對新文化街那個破爛大雜院的記憶,卻好像溫馨的老電影,那斑駁的大紅木門、胡同毗鄰的二丈多高的老城牆、門口發芽的香椿樹、房東大媽在寒夜裡端給我的一碗熱呼呼的羊肉丸子白菜湯......

隔了些年,再想舊地重遊時,到了新文化街一看,早已片瓦無存,一大片的新建築物,已讓人難辯方位,從此那一切就只能存在於日漸模糊的記憶中了。

今天偶然看到了這篇文章和照片,當下不禁驚呼,就是它,就是那些房子,就是那些胡同。好像又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在那些老牆灰瓦的一隅,在冬夜裡弄滅了爐火,瑟縮著鑽進棉被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察納的沙龍
2會員
5內容數
察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8/10/22
小時候,家裡居住空間不大,只有兩間小臥室,我們三個孩子睡同一房間,哥哥弟弟還要睡上下床。到了上國中,母親覺得大男大女不宜再擠在一個房間,可是父母親同樣狹窄的臥室,除了雙人床,也找不到合適的位置再放一張
Thumbnail
2018/10/22
小時候,家裡居住空間不大,只有兩間小臥室,我們三個孩子睡同一房間,哥哥弟弟還要睡上下床。到了上國中,母親覺得大男大女不宜再擠在一個房間,可是父母親同樣狹窄的臥室,除了雙人床,也找不到合適的位置再放一張
Thumbnail
2018/10/22
撥完號碼,一如預期的,是父親接起電話:「丫頭阿,等著喔,我去叫妳媽」,話筒裡一陣急促的拖鞋聲由遠及近,母親一邊接過電話一邊說著:「妳媽來啦!」 母親在電話裡爽朗的笑著,說著小姪女的趣事。我想像著,她倚
Thumbnail
2018/10/22
撥完號碼,一如預期的,是父親接起電話:「丫頭阿,等著喔,我去叫妳媽」,話筒裡一陣急促的拖鞋聲由遠及近,母親一邊接過電話一邊說著:「妳媽來啦!」 母親在電話裡爽朗的笑著,說著小姪女的趣事。我想像著,她倚
Thumbnail
2018/10/09
人有了點年紀之後,常常有意無意的,就回想起小時候的事,最近我忽然想起,我國小只讀了五年。 並不是我輟學,而是在那個年代,中國的學制,是,國小五年,國中三年,高中二年。所以,我五年級就國小畢業了。 19
Thumbnail
2018/10/09
人有了點年紀之後,常常有意無意的,就回想起小時候的事,最近我忽然想起,我國小只讀了五年。 並不是我輟學,而是在那個年代,中國的學制,是,國小五年,國中三年,高中二年。所以,我五年級就國小畢業了。 19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古老的城市紅瓦屋的變遷,以及其中包含的一則感人故事。它帶領讀者思考過去和現在的對比,以及歷史對不同人的意義。文章充滿了懷舊和沉思,讓人不禁思索故事的結局。文中也提到了白先勇的作品《思舊賦》,穿插其中,將讀者帶入作者的筆觸和感受當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古老的城市紅瓦屋的變遷,以及其中包含的一則感人故事。它帶領讀者思考過去和現在的對比,以及歷史對不同人的意義。文章充滿了懷舊和沉思,讓人不禁思索故事的結局。文中也提到了白先勇的作品《思舊賦》,穿插其中,將讀者帶入作者的筆觸和感受當中。
Thumbnail
最開始兩句記得是七、八年前寫就,一直未能補全,直到前幾日,不自覺吟誦起來,才終於賦予這首詩完整。 記得非常清楚,當時想的情景,是走進舊家後方的廢棄宅院,陽光從生鏽的鐵窗灑落,灰塵旋繞不已,雖然我從未在這房子住過,但從小便往這稱得上危樓的屋子裡跑,翻過許多祖父時代的物品,見過許多父輩留下的痕跡
Thumbnail
最開始兩句記得是七、八年前寫就,一直未能補全,直到前幾日,不自覺吟誦起來,才終於賦予這首詩完整。 記得非常清楚,當時想的情景,是走進舊家後方的廢棄宅院,陽光從生鏽的鐵窗灑落,灰塵旋繞不已,雖然我從未在這房子住過,但從小便往這稱得上危樓的屋子裡跑,翻過許多祖父時代的物品,見過許多父輩留下的痕跡
Thumbnail
眼尾一串暖暖的朝露滴下,驚醒仍困在晦暗空間的靈魂。 那棟老式公務員宿舍,屋舍是竹子的圍籬,門前的小庭院約莫一台無尾小轎車的面積,我從庭院怯怯地進來,落葉已佔滿各個角落,國中時的鐵馬坐騎,後座還掛著我的書包,靜靜地靠在竹籬旁,似乎認不出曾經的主人;我在屋頂透進的微弱光線下,在每個房間搜尋,走道上,
Thumbnail
眼尾一串暖暖的朝露滴下,驚醒仍困在晦暗空間的靈魂。 那棟老式公務員宿舍,屋舍是竹子的圍籬,門前的小庭院約莫一台無尾小轎車的面積,我從庭院怯怯地進來,落葉已佔滿各個角落,國中時的鐵馬坐騎,後座還掛著我的書包,靜靜地靠在竹籬旁,似乎認不出曾經的主人;我在屋頂透進的微弱光線下,在每個房間搜尋,走道上,
Thumbnail
故事要回到幾年前我跟一個女子同居,我們共同分享一間老公寓,裡面有兩房、一衛、一廚房。是在非常老舊的住宅區,就位在台北市最精華地段走路不到十分鐘的距離。 那年的我們仍舊被青春沐浴。 剛從大學畢業滿懷對未來的期待,對於愛情,亦然。室友的愛情就在雜草叢生中萌芽,我猜想他只是迷惘又或是...
Thumbnail
故事要回到幾年前我跟一個女子同居,我們共同分享一間老公寓,裡面有兩房、一衛、一廚房。是在非常老舊的住宅區,就位在台北市最精華地段走路不到十分鐘的距離。 那年的我們仍舊被青春沐浴。 剛從大學畢業滿懷對未來的期待,對於愛情,亦然。室友的愛情就在雜草叢生中萌芽,我猜想他只是迷惘又或是...
Thumbnail
小學一年級以前,住在北投的稻香市場附近。 住家位於一條小巷內,巷子的盡頭是個鐵門深鎖的社區,小巷的兩旁則是老舊矮房。右側那排,裡面數過來的第二棟二樓,有一位獨居老先生,當時我家就是那間屋內,一家四口,住在一間小小的房裡。 印象中,鄰居的大哥待我家裡的哥哥好……
Thumbnail
小學一年級以前,住在北投的稻香市場附近。 住家位於一條小巷內,巷子的盡頭是個鐵門深鎖的社區,小巷的兩旁則是老舊矮房。右側那排,裡面數過來的第二棟二樓,有一位獨居老先生,當時我家就是那間屋內,一家四口,住在一間小小的房裡。 印象中,鄰居的大哥待我家裡的哥哥好……
Thumbnail
那是一間傳統式的三合院,一進門是客廳,左手邊的第一間房間,是第一次的記憶,那年大概是幼稚園大班的年紀。 清晨5點鐘左右,天際慢慢要亮了,但房裡依舊昏昏暗暗的,沒有要清醒的樣子。門口一進去,右邊是實木紅衫的大衣櫃,裡頭堆滿衣物,一半以上是已經不穿過時的連身或是兩件組的洋裝與西服。左邊角落堆著成堆的雜
Thumbnail
那是一間傳統式的三合院,一進門是客廳,左手邊的第一間房間,是第一次的記憶,那年大概是幼稚園大班的年紀。 清晨5點鐘左右,天際慢慢要亮了,但房裡依舊昏昏暗暗的,沒有要清醒的樣子。門口一進去,右邊是實木紅衫的大衣櫃,裡頭堆滿衣物,一半以上是已經不穿過時的連身或是兩件組的洋裝與西服。左邊角落堆著成堆的雜
Thumbnail
北漂的青年在一番闖蕩後,與另一半攜手買下了人生第一棟房子。 屋齡20年以上的舊式電梯公寓,屋內原有格局雖方正,但設計風格與使用方式已與現在的想像差距甚遠,屋主說著:「希望我們回家時,能有個溫暖的家。」
Thumbnail
北漂的青年在一番闖蕩後,與另一半攜手買下了人生第一棟房子。 屋齡20年以上的舊式電梯公寓,屋內原有格局雖方正,但設計風格與使用方式已與現在的想像差距甚遠,屋主說著:「希望我們回家時,能有個溫暖的家。」
Thumbnail
從小生長在台北都市裡的我,只要媽媽說要回苗栗總是會帶著很期待的心希望那一天趕快的到來,每一年平均都會回苗栗的鄉下一至二次左右,那時候年紀小可以跟表兄弟姐妹們在田野裡跑來跑去的。 外婆家是二合院,二合院的圍牆是用紅磚頭所砌起來的,外圍看上去都是綠油油的稻田,圍牆內中間有一個很大的空地那是曬穀場,曬穀
Thumbnail
從小生長在台北都市裡的我,只要媽媽說要回苗栗總是會帶著很期待的心希望那一天趕快的到來,每一年平均都會回苗栗的鄉下一至二次左右,那時候年紀小可以跟表兄弟姐妹們在田野裡跑來跑去的。 外婆家是二合院,二合院的圍牆是用紅磚頭所砌起來的,外圍看上去都是綠油油的稻田,圍牆內中間有一個很大的空地那是曬穀場,曬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