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人肉搜索》虛擬世界除了虛偽,還有真實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肉搜索》(Searching, 2018)是個很奇妙的電影,跟以往任何一次的觀影經驗,迥然不同。例如,在看完電影之後,心中搞不好還會有個念頭,如果在筆記型電腦上觀看這個電影,會不會更傳神呢?還有,電影不都是在強調3D嗎,但是這個電影怎麼那麼平面呢?
然而,心中有這些疑問,並不是因為電影不夠好看,事實上是非常吸引人(97🍅),讓人在看完之後,不禁想到去年的西班牙懸疑電影《佈局》(2017),結局可謂始料未及的不可思議。
《人肉搜索》是個爸爸尋找愛女下落的懸疑故事,然而他的搜尋,不是在森林海邊或是街頭巷尾的實體世界,而是在手機、電腦、與網路上的虛擬時空。即使是故事中真實世界的景象,也都是透過手機、電腦、電視、或錄影機目睹,而不是真實地街頭親眼見證。
驅使父親像在迷宮尋找生機般的動力,是父母對於子女熱切的愛與無條件的犧牲,然而,在這段不甚順利的搜尋過程中,也彰顯父親與女兒之間,因為成長與誤會,而逐漸疏離陌生的現實。
父母對於子女的愛與包容,可以強烈到什麼地步,在故事最後,就能得到答案。那是種可能會失去理智而冒險觸法的自私之愛。
除了在搜尋過程中,因為各種阻礙而形成的迂迴與懸疑之外,最有趣的是「在電腦上的游標與打字所呈現的猶疑思緒」。
故事進行中,對話並不多,很多時候都是父親在電腦上的搜尋與打字。或者可以這樣說,觀眾宛若偷窺者,正在窺伺一位焦急父親的電腦,還有他與女兒在電腦中的各類活動——使用的軟體、搜尋的方式、交友的對象、與他人的對話、還有內心的戲劇。
電腦上的游標和打字過程,打出來的文字、刪除的文字、開啟的檔案、或是丟掉的檔案,每一個小動作,都是內心戲。光是打字的速度與長度、文字使用的取捨、或是刪除文字的幅度,一字一句,都是心理戲。
所有電影中的畫面都是電腦中的畫面。
看著影片呈現的方式(電腦桌面)、父親的電腦使用習慣、還有父親在文字上的猶疑與焦慮,我不禁會想到平日自己在電腦上的活動,該不會也是如此吧。
原來,不光是網路上的文字與照片,會傳遞一個人的個人、生活、與內在,連在電腦上的滑鼠與文字活動,都能那麼細膩地表達情感、心思、與人性。
除了電腦上各類活動所彰顯的個人(父親)內在心思與情感,《人肉搜索》也呈現了網路世界的人際荒謬——虛偽的友誼與虛假的善意。
父親剛開始找尋女兒(Margot, Michelle La 飾演)時,先是透過女兒在社群中的朋友,這些朋友告訴女孩父親,他們跟 Margot一點也不熟悉,因為 Margot 是邊緣人。
結果,當 Margot 的失蹤變成是件悲劇時,每個不熟的友人,都莫名熱情地在網路上公開「我們愛你」與「祝福平安」。
該出手幫忙時,遠遠袖手旁觀;當悲劇發生時,卻又熱情關懷。
網路搜人真的網若拼圖
不只這種虛情假愛,在網路上時時可見,與事實不符且宛若謠言的新聞報導,也是從不缺少。
這位費盡心力找尋愛女的父親,若不是我們一直透過鏡頭窺伺他對女兒的思念、自責、與絞盡腦汁的搜尋,或許我們也會跟著無腦的媒體報導,誤認這位父親根本是位愛做戲又愛出風頭的暴力爸爸。
那麼,「真實」是否存在。剛開始我也如此疑惑著,在虛擬世界,是否有真實與事實呢?
整個故事都是透過手機與電腦等等螢幕媒介,來觀看外在世界,如此,外在世界彷彿都被濾鏡濾過一樣,早已與真實的世界(父親所處的現實),有段距離,或者背道而馳。
然而,別忘了我們都是與父親(David Kim, John Cho 飾演)共同經歷事件的觀察者,我們的眼睛,如同公正的第三隻眼,正在觀看著他的電腦,進入他的生活,也窺伺著他與女兒的內心活動。
此時,這個由 David 為出發點的觀點,就是個公正的角度,也就是事實與真實存在的機會。如此,我們也就能明白,為何電影最後會有那樣的結局。因為,即使虛擬世界真的充斥著荒謬、虛情、與作假,真實、真情、與真理,依舊存在。Margot 當晚會帶著2500美元離開,就是真情真意在虛擬世界的表現與實踐。
Margot 與最愛的媽媽。
avatar-img
2.1K會員
233內容數
《科幻電影希米露》提供多面向與多層次的故事閱讀與思考。每個電影,都有個故事的時空,透過歷史與文化的解讀,就能找出詭異故事的金鑰、理出奇幻故事的脈絡、也能解開任何不羈電影的思路邏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希米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全網公敵〉中的蜜蜂機器人,原本也是因為地球的蜜蜂短缺,便改以機器蜂代理傳送花粉。不過,這群原本只是單純為了「蜜蜂功能」所製造的機器蜂,卻在有心人的操控與更改程式之後,轉變成致命的殺人武器。如果恰巧遇到帶有正義理想的天才駭客,人類真得承擔得起這些體積小、穿梭易、又可以四處亂飛的Robo-Bee嗎?
《包子》就是把「母親如太陽」的精神,透過「包子」這樣食物,溫馨地體現於螢幕上。在華人的家庭裡,無論彼此曾有多少誤會、哪些疏離,最後,都能夠透過一起參與美食(無論是製作或是圍桌),而再度撮合和挽回。食物是我們連結情感和解決分歧的方式,雖然相當「口腔期」,但卻是種溫暖且單純的儀式,尤其是在家人之間。
「寧可被誤會,也要保有姓名的清白」,這樣的氣節,說明「名字」代表的意義。「名字」意味著一個人的忠節義氣與精神靈魂,名字就如同性命一般的重要;失去一個人的名字,宛若失去個人的人格,甚至失去存在的意義。
《宿怨》Hereditary 是 2018 由 Ari Aster 編劇與導演的超自然恐怖驚悚電影,這詭異的故事原型,就藏在 Peter 上課時,老師提到的索福克勒斯 (Sophocles)的悲劇中,也就是大力士海克力斯(Hercules)的死於非命。人如俎上肉,這才是看完這部電影最恐怖的結論。
在《犬之島》中,所謂的人狗之戰,象徵的就是「異己的衝突」。狗,就是語言不同、宗教不同、或是意識形態不同的其他族群。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把黑人、穆斯林、越南人、外省人等等,套入「狗」這個空格。而自認為正義的那方,也就是擁有權力的那一方,就是「人」。
有幾位讀者私下提問,可不可以提供一些書單,讓自己可以快速寫電影文上手,也有朋友問我,可以由哪方面準備,幫助寫文比較深入一些。於是,這篇文章就是要簡介幾類我常閱讀的書籍,也羅列一些建議的書單。
〈全網公敵〉中的蜜蜂機器人,原本也是因為地球的蜜蜂短缺,便改以機器蜂代理傳送花粉。不過,這群原本只是單純為了「蜜蜂功能」所製造的機器蜂,卻在有心人的操控與更改程式之後,轉變成致命的殺人武器。如果恰巧遇到帶有正義理想的天才駭客,人類真得承擔得起這些體積小、穿梭易、又可以四處亂飛的Robo-Bee嗎?
《包子》就是把「母親如太陽」的精神,透過「包子」這樣食物,溫馨地體現於螢幕上。在華人的家庭裡,無論彼此曾有多少誤會、哪些疏離,最後,都能夠透過一起參與美食(無論是製作或是圍桌),而再度撮合和挽回。食物是我們連結情感和解決分歧的方式,雖然相當「口腔期」,但卻是種溫暖且單純的儀式,尤其是在家人之間。
「寧可被誤會,也要保有姓名的清白」,這樣的氣節,說明「名字」代表的意義。「名字」意味著一個人的忠節義氣與精神靈魂,名字就如同性命一般的重要;失去一個人的名字,宛若失去個人的人格,甚至失去存在的意義。
《宿怨》Hereditary 是 2018 由 Ari Aster 編劇與導演的超自然恐怖驚悚電影,這詭異的故事原型,就藏在 Peter 上課時,老師提到的索福克勒斯 (Sophocles)的悲劇中,也就是大力士海克力斯(Hercules)的死於非命。人如俎上肉,這才是看完這部電影最恐怖的結論。
在《犬之島》中,所謂的人狗之戰,象徵的就是「異己的衝突」。狗,就是語言不同、宗教不同、或是意識形態不同的其他族群。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把黑人、穆斯林、越南人、外省人等等,套入「狗」這個空格。而自認為正義的那方,也就是擁有權力的那一方,就是「人」。
有幾位讀者私下提問,可不可以提供一些書單,讓自己可以快速寫電影文上手,也有朋友問我,可以由哪方面準備,幫助寫文比較深入一些。於是,這篇文章就是要簡介幾類我常閱讀的書籍,也羅列一些建議的書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雖然看片名就知道結尾,劇情卻是撲朔迷離,心理戰加上劇情驚悚的好片。描述一樁16歲女兒失蹤案,單親父親試圖用自己的力量,找尋女兒。劇情拍攝手法特別,主要以電腦及智慧型手機拍攝角度,讓整齣片倍感懸疑。 觀後感: ♡單身父親因喪妻,需背負起雙親的角色,確實為難,盡心盡力足以,有時危機也是種學習
靈魂覺醒者已經用玩遊戲的角度看待整個世界,並且不再執著、沉迷于這些充滿對立、限制的故事情節和角色。我們只是活出本真,用愛、智慧和喜悅創造及顯化出靈魂最想體驗的各種美好事物。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拍片的會場中,有一位老男人來到片場,說要來找他的女兒。 我問他的女兒是誰,此時正好有幾個 濃妝打扮很時髦的女生出來,對這老人講話很不客氣,問他為什麼來到這裡。那老男人說「我是來看妳們啊!」 感覺他們像是家人。爸爸想要找女兒,可是女兒很不高興看到爸爸,講話 口氣很不好。 我在旁邊看著
Thumbnail
《心靈捕手》劇情豐富,涉及心理學、精神疾病和人性觀察,故事的改編接近現實,值得推薦。威爾的內心掙扎和成長讓人深思,薩提爾模式的解析為整個故事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文章中對心理學和溝通姿態的分析豐富而深刻。
Thumbnail
2021年上映的一部懸疑電影《秘密訪客》,是由陳正道所執導,也是我之前分享過《盛夏未來》的導演。故事源自於充滿詭譎的汪家,看似和諧的一家人,卻各自心懷鬼胎,地下室還住著一位神祕之客,長達三年。影中有句「我們都不是無緣無故成為一家人的」,是貫穿整部電影的核心。
Thumbnail
Netflix的文字簡介:詐騙高手來到一座靈異村莊,那裡困囚著眾多失蹤者的靈魂,等待著失蹤真相大白的一天。 以為是懸疑驚悚片,所以開始追,看完覺得分類應該是「溫馨燒腦劇」,雖然有懸疑但是完全沒有可怕,這裡面的鬼魂跟活人一模一樣,會傷心會感動,身體受傷了也會流血也會痛,想念之情沒斷過卻看不到最想念的
Thumbnail
我獨自查看母親和陌生男人聊天記錄的那段時間。 關於殘酷的真相與善意的謊言,哪個我比較能夠接受? 並非活得長久就必然有學問,而是經驗所使。 你有自信能成為一個對孩子誠實,且坦然無懼的大人嗎?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Thumbnail
最近因為孩子們的同學在討論《獵人》,孩子回家反應想看看這部卡通,記得這部片子好多...年前了,於是我們也就陪著孩子們一起看,但畢竟有些畫面較血腥與暴力,大人需要在旁輔導與說明,必要時有些畫面要先跳過。 再度去觀賞同一部作品時,有著不同的想法與看見。成人後,常會在某個情境下,突然「自覺」與「
Thumbnail
雖然看片名就知道結尾,劇情卻是撲朔迷離,心理戰加上劇情驚悚的好片。描述一樁16歲女兒失蹤案,單親父親試圖用自己的力量,找尋女兒。劇情拍攝手法特別,主要以電腦及智慧型手機拍攝角度,讓整齣片倍感懸疑。 觀後感: ♡單身父親因喪妻,需背負起雙親的角色,確實為難,盡心盡力足以,有時危機也是種學習
靈魂覺醒者已經用玩遊戲的角度看待整個世界,並且不再執著、沉迷于這些充滿對立、限制的故事情節和角色。我們只是活出本真,用愛、智慧和喜悅創造及顯化出靈魂最想體驗的各種美好事物。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拍片的會場中,有一位老男人來到片場,說要來找他的女兒。 我問他的女兒是誰,此時正好有幾個 濃妝打扮很時髦的女生出來,對這老人講話很不客氣,問他為什麼來到這裡。那老男人說「我是來看妳們啊!」 感覺他們像是家人。爸爸想要找女兒,可是女兒很不高興看到爸爸,講話 口氣很不好。 我在旁邊看著
Thumbnail
《心靈捕手》劇情豐富,涉及心理學、精神疾病和人性觀察,故事的改編接近現實,值得推薦。威爾的內心掙扎和成長讓人深思,薩提爾模式的解析為整個故事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文章中對心理學和溝通姿態的分析豐富而深刻。
Thumbnail
2021年上映的一部懸疑電影《秘密訪客》,是由陳正道所執導,也是我之前分享過《盛夏未來》的導演。故事源自於充滿詭譎的汪家,看似和諧的一家人,卻各自心懷鬼胎,地下室還住著一位神祕之客,長達三年。影中有句「我們都不是無緣無故成為一家人的」,是貫穿整部電影的核心。
Thumbnail
Netflix的文字簡介:詐騙高手來到一座靈異村莊,那裡困囚著眾多失蹤者的靈魂,等待著失蹤真相大白的一天。 以為是懸疑驚悚片,所以開始追,看完覺得分類應該是「溫馨燒腦劇」,雖然有懸疑但是完全沒有可怕,這裡面的鬼魂跟活人一模一樣,會傷心會感動,身體受傷了也會流血也會痛,想念之情沒斷過卻看不到最想念的
Thumbnail
我獨自查看母親和陌生男人聊天記錄的那段時間。 關於殘酷的真相與善意的謊言,哪個我比較能夠接受? 並非活得長久就必然有學問,而是經驗所使。 你有自信能成為一個對孩子誠實,且坦然無懼的大人嗎?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Thumbnail
最近因為孩子們的同學在討論《獵人》,孩子回家反應想看看這部卡通,記得這部片子好多...年前了,於是我們也就陪著孩子們一起看,但畢竟有些畫面較血腥與暴力,大人需要在旁輔導與說明,必要時有些畫面要先跳過。 再度去觀賞同一部作品時,有著不同的想法與看見。成人後,常會在某個情境下,突然「自覺」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