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才奇怪,不把同性戀當同性戀看
方格精選

或許我才奇怪,不把同性戀當同性戀看

Ajin-avatar-img
發佈於AJ日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近期婚姻平權的議題在熱騰的討論著,反同人士與信仰者大力批判與重傷同性戀的男男女女,有些言語與行為讓我感到不可思議與荒謬,也因此回想著自己從哪時了解到「同性戀」這件事。

我生長在傳統的家庭裡,從來沒有長輩或者是誰告訴我所謂「同性戀」的存在,於是努力翻找記憶中的線索,或許那時在漫畫與小說裡面的有些情節中,才瞭解到有這樣戀愛的傾向。

說起來喜歡BL或GL故事的讀者們,才是真正的大愛吧!(笑)

而學生時期過程中,我就有感覺到有些男女的外顯狀態與一般人不同,所謂的不同就是非大眾刻板印象「該有的樣子」,但也不會因此為他(她)貼上「標籤」。

/ 校園就存在同性戀

即使知道同學的性向,我也不會特別去多想什麼,國小一直到大學期間這過程中,在校園時期早就有意無意間的了解到「那男同學喜歡男生」或「女同學喜歡女生」,但知道了又如何,不就是一個人的戀愛情形。

我有時搞不懂,為什麼要刻意的去說一個人是同性戀或者惡意抨擊,難道這個人沒有別的地方可以去理解與介紹嗎?

無論在就學時期或者校外所認識的朋友,在我的生活中就是存在著每個獨特的個體,有著優點可以讓我學習;有著一些事件讓人反省改進;有著一些共同點可以互相扶持與交流⋯⋯這些不就是人與人之間重要的相處狀態嗎?

/ 身為人,最重要的是?

也會遇到有些人對我說「某人是同性戀耶」,我就會疑惑的回答「所以呢?」對方或許會批哩啪拉的回說些什麼,但我只覺得「你很閒,管人家做什麼!」

去除「性傾向」這個貼標後,每個人都剩下「待人處事」、「個性」、「才華與專長」、「價值觀」、「興趣」、「美善」、「真誠」等等而為一個人的代表,也是身為一個人能給予付出與展現的重要。

/ 我討厭同性戀的地方

硬要說討厭同性戀的話,我還真討厭同性戀的才華洋溢(笑),在藝文、時尚、設計、科技等相關領域實在有太多優秀的領頭者是同性戀,有時真是羨慕他們對於美感的敏銳與細膩。

再來就是討厭他們的幽默與嘴巴賤(笑),有時對於觀點的評論犀利到讓人無法反駁,卻又藏進好笑的話梗,腦子動得很快也讓人非常哭笑不得。

還有就是他們大多長得很仙,男生很標緻、女生很靈氣,都各有獨特的氣質,真的很過份。

/ 在生活中的同性戀好友

如果你真的有同性戀好友,無論男男、女女,其實你也會覺得他們不就是自己的好友,如此而已。

在與新朋友要幫忙介紹了解時,一定也大多會說這是誰、叫什麼名字,是在做什麼的,對於哪些領域是較深入研究;也可能想到這倆人有哪些喜好相同,還會補充說你們也可以做交流聊聊⋯⋯

但不會刻意去說「他(她)是同性戀」,如果要說這句,那不是也要說「我是異性戀」這樣做結尾嗎?(很有事)

回想起來,會說到某個朋友是同性戀時,大概是異性戀對那人產生好感時,我才會做這提醒。

/ 與長輩聊同性議題

因為身邊有同性好友,所以我絕對是希望他們快樂與獲得公平對待,尤其在這被大眾分化的社會中;父母其實也認識身邊的好友,只是當知道他們同性戀時,都會顯示不全然認同的狀態。

我都會很好奇,在他們那個年代的同性戀者都那麼隱藏嗎?以至於長輩都不覺得自己曾經與同性戀者來往相處過?

最近因為愛家反同的聲浪,所以我試著跟媽媽聊這件事,希望她能善待與理解同性戀者,但是她總以「這違背常理」或這樣無法生小孩等原因來反駁我,甚至以信仰問題壓迫我,就因為我信主。

我回答媽媽:「我的信仰教導愛不分別;也不論斷人。」

/ 信仰與同性戀之間的關係

前情提要一下,我的家庭宗教也很多元,阿嬤是一貫道、爸爸是道教、媽媽是佛教、我信基督⋯⋯這樣也是一種多元成家的概念(笑),總之我從小跟著誰就學習他們的信仰。

各種經書我也是看不少,慈濟的靜思語我也挺會,看歸看,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生活中活出信仰」不是嗎?而且所有的信仰,幾乎也是以「善」、「愛」、「幫助他人」的精神環繞著,以及「自我省思與改進」的重要。

那如果套用在對待同性戀者時,是否有做到呢?信仰不是制式化,也並非以表面上的讀解而作為,如果在想法與言語上,裡面沒有含有「真、善、美」,那能說這是所謂的「大愛」或是活出信仰?

曾經因為同性戀的議題,對我媽說出最重的話就是「妳腦子為什麼想到別人做愛」難道別人的優點都不用看就對了,難道佛法就是這樣教妳?(我得承認這樣說話挺嗆的)

聽完那句重話,媽媽的態度是有軟化一點,但仍不支持婚姻平權就是了。要與頑固與老舊的思維對話,真的無法一時之間就改變。

但媽媽就是媽媽,即使她現在無法「認同」,但也不影響我愛她;真希望所有的家長面對自己孩子是同性戀者時,也不變的愛他們,而非要他們改變。

/ 結語

這陣子是我說最多「同性戀」詞語頻率最高的時候,講得有點煩;大家可不可以好好的善待每個人,不要老是想誰做愛怎樣不合理,或是無法傳宗接代等問題。

少子化的原因是經濟條件不允許,加上沒有遇到想一起生活的人,還有可能不想有小孩等各種因素,並不是因為同性戀相愛的問題好嗎!

最後想跟我的好友們說,很謝謝在人生之中認識了你們,給予我許多的啟發與歡笑,以及在低潮時的陪伴、在高潮時一起歡笑,任何問題發生時都共同度過,給予善解與包容。

也期盼這世界所謂的愛,不再狹隘;心中有愛、愛不分別。



avatar-img
Ajin的沙龍
150會員
64內容數
分享:人際關係與心理、電影藝文、設計創作、一些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j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聊天是一門藝術,但絕對有方法可以掌握。為什麼會有人能暢所欲言,而你卻總是抓不到重點? 聊天不是靠技術,而是要引起接話方「感到重要」、「興趣」、「受尊重」的三大原則。談話內容更要重質不重量,別再尬聊的漫無目的,也別再自說自話。
無論異性、雙性的倆人,其實各自內心都存在潛意識的「起心動念」,如果對方沒有吸引自己的特別之處,就也不可能存在「持續相處」的機會。如果你對於某些關係存在著疑問,或許這篇分析能為你紓解釐清。
大部分的人是被動且沒自信,所以從來不認為自己能被注意。但這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去「對」的地方,才能遇見頻率相近的對象。而「對」的地方,是依照自己的喜好且貼近自身性格、品味、習慣的處所⋯⋯
聊天是一門藝術,但絕對有方法可以掌握。為什麼會有人能暢所欲言,而你卻總是抓不到重點? 聊天不是靠技術,而是要引起接話方「感到重要」、「興趣」、「受尊重」的三大原則。談話內容更要重質不重量,別再尬聊的漫無目的,也別再自說自話。
無論異性、雙性的倆人,其實各自內心都存在潛意識的「起心動念」,如果對方沒有吸引自己的特別之處,就也不可能存在「持續相處」的機會。如果你對於某些關係存在著疑問,或許這篇分析能為你紓解釐清。
大部分的人是被動且沒自信,所以從來不認為自己能被注意。但這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去「對」的地方,才能遇見頻率相近的對象。而「對」的地方,是依照自己的喜好且貼近自身性格、品味、習慣的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