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生的首度同志大遊行

更新於 2018/12/1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上周六的九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以及10個公投案的投票日,這片土地的許多人都輸了,而在這之前自己對於公民這個身分是相當陌生的。
回頭去看自己長大的過程中,家庭與學校對於公民教育這一件事情,很難跟黨國教育切割開來。仔細地回想著小時候在家裡談到關於政治的話題,總是會被大人說:「小孩不要問政治、不可以在外面跟人家討論這些。」
小的時候不懂,因為大人不談,每天晚餐配的電視新聞裡說著的,是叛國、剿共、反共義士...,覺得那些跟政治有關的人,都是從某個地方脫逃的人。
小時候有問過老師「為什麼要給從大陸脫逃的人那麼多錢?還要給他們房子住?」
老師大概的回答是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能夠成功地從大陸逃到這裡,所以會給他勳章、錢...。接著我問「那從這裡叛國逃去那裏的人,可以得到甚麼?」
我記得很清楚,老師回答:「處死」,然後就說了只有我們才會「以德報怨」那一類的事情。那時候我沒有特別覺得奇怪,是真的相信了學校裡的大人說的話。
現在想來,在充斥著謊言的教育環境下長大,是很難讓人學會身為一個公民應有的素養,更不會看懂一個國家不國家的地方,究竟能走往何處。就這麼空空地長到四十多歲,才跟著孩子一起重新自學,一起學習當一個公民。
前陣子看著新聞中的畫面以及節目的討論,孩子問起甚麼是選舉、甚麼是公投、甚麼是同性婚姻、甚麼是人權。即使在幾年前就已經反覆地讀了關於兒童人權的繪本,那樣的概念依舊抽象。
前兩年正好小孩有過一個同學,這個同學來自同性婚姻家庭。因此談起同性戀、同性婚姻家庭對他來說並不困難。反而能夠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到同性婚姻的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幾乎微乎其微。孩子問:「為什麼那些人要反對?」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試著找了一些反同論述的文章、以及反同聯盟的主張,一一地念給孩子聽。不知道是因為那些理由、說詞都太過離譜,在說明的過程中,小孩察覺了大人感到荒謬的口吻,聽到
"同性戀是病"、"同性戀養小孩會讓小孩有偏差"、"同性婚姻修改名法會更改稱謂"、"同性婚姻損害家庭價值"...
聽到這些,連小孩也不贊同反同者的說法。另外談到的信仰部分,也跟幾個基督教的教徒請教過,過程沒有爭執或吵鬧,只是讓孩子都在旁邊聽,有時候他也會提問。
有一次得一再地向對方強調是真的很想要了解聖經中的說法,以及對方對信仰中的理想與現實社會生活的差距的見解。難得能遇上幾個教友願意闡述,他們對於聖經的教義理解的方式,以及分析了幾個不同教派的看法。有些教友也一再地說到:「這就是聖經告訴我們的,我們要依循的旨意...」。
當然,不同的人也提到,他們身邊也有同性戀友人,甚是親人。他們的友人都曾經與異性談戀愛,甚至有過異性戀婚姻,後來離了婚的幾年,成為了同性戀者。
問起如何看待親人或是友人有固定的同性伴侶之前是異性戀者這一件事情時,大部分的他們都不願意相信,這些親友是刻意隱藏過自己的同志身分,想讓自己符合異性戀者形象而走了那樣的路;反而認為這些親人的"誤入歧途"只是一時地。
同樣的這一件事情,在解釋給孩子聽以後,孩子說:「就算他自己知道,他也不一定會跟別人說,因為說了大家一定就不想理他了吧!那誰要說...」
的確,人不需要為別人負責,更不需要讓自己不想說的事情被知道,這些都是很基本的人權。當我們的社會總是充斥著歧視,那麼就會有被隱藏著的真實存在,同性戀者就是。
說回支持同志這一件事情,自己也歷經了許多反覆思考了幾年---
為什麼要支持?
我是異性戀者,這件事情我有必要這麼熱衷嗎?
不反對不夠嗎?為什麼一定要是支持?
談戀愛就談啊,為什麼一定要結婚?
我想結婚就結婚?為什麼他們不可以?
我結婚不用誰同意,為什麼他們要我同意?
如果我躺在醫院裡,我丈夫對我的醫療行使權力大過我父母,那麼那些人呢?
對於這些,我們都沒有認真地看到,如果那些極端反同的人正如他們自己所說那麼懂得"愛",怎麼會看不見這些真實又存在的愛。
前陣子與不同的人聊過,後來知道了一件事情,不是這樣的,他們並沒有在說愛,他們在說的是「聖經裡的家庭以及婚姻,不是愛。」
愛才不分性別,婚姻與家庭就不同了。他們沒有在談愛這一件事情,因此,我們總是用同性戀的人的愛也需要被認同這點來溝通,也許一開始就錯了。
也是一直到這幾年漸漸地確認了支持的態度,並不是因為我有多愛這些人,而是身而為人應平等的人權讓人誓死捍衛這件事情。
我不需要愛這些人,也不需要想著去愛他們,但是,這些都不足以成為歧視他們的原因,更因為他們與我不同,所以才更要為他們爭取平等的權利,這就是人權最重要也最需要被捍衛的事。
無論異性戀或非異性戀的我們都在這一條線上,絕對應該團結地不讓任何一件事情跨越人權,不是嗎?
但,反同的一方,相信心中的上帝,不願意看見眼前的人,老實說,這一件事情我確實無法接受;但,很可悲的,我卻仍然堅持他們有闡述言論的權利。最後,只能說服自己,他們的信仰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力量,基於這點我很佩服,也讓我更厭世。
選舉後的隔天高雄有一場同志大遊行,擠出了一點時間帶著小孩趕著去走了一小段路。看看不同的隊伍拿的旗幟、讀讀不同旗幟上的語句...,孩子問:「為什麼要用彩虹表示支持同性戀?」
從網路上查了一下資料後討論,他也在路邊看見FREE HUG的牌子和許多人互相鼓勵的擁抱彼此,他說:「抱抱,真的很好,大家都喜歡抱抱吧!」
一路上看著,走著,聽著,也唱著歌,更重要的是,不停地問著。
「為什麼要反對?」
「為什麼要用彩虹?」
「為什麼要穿那麼少?」
「為什麼要打扮成超人?」
「為什麼大馬路上的車子要叭我們?」
「甚麼是路權?」
「要跟誰申請?怎麼申請?」
「紅磚道算路權嗎?」
「如果以後都不能遊行了,他們怎麼辦?可以去哪裡說話?」
「我好希望公投有通過,他們也可以結婚,不然好不公平喔!」
一個走在遊行隊伍裡的孩子問了好多,這些問題絕不可能在書本裡看看幾張圖片,就能想到要問,這場遊行,上了好多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聽朋友說:「我跟小孩說,如果你做完了這件事情,那我們就去吃大餐,作為獎賞,你覺得如何? 可是你知道嗎?這種方法有的時候有效,可是有的時候他就還是賴在那邊不想動。就只能一直想其他辦法」
    刻板印象並不是來自於男女分別,而是來自於分別男女。不是在繞口令,是真的這樣想。不是因為被動地分出男女,而是主動地想要去區分男女,這或者是我們在談論這件事情時最核心的重點。不是因為男女有別所以要分,而是因為我想要去分所以才一直在男女議題上去談論。
    這些對話當然不是一次就到位,經常需要來來回回,說一說後過一段時間,孩子才能夠提出整理過後的疑問。從自己身體的性教育開始,到人際關係間的尊重教育,最後延伸到性平教育。這些當然不太可能是幾堂課就能夠在課堂裏面教夠的,但是如果課堂裏面沒有這些機會討論這樣的事,孩子能夠在甚麼訊息來源裡獲得?
    同一堂課程裡面對不同的孩子,總是有太多不同的細節要照顧,而一個在學習過程中好的陪伴者(無論是家長或是老師),很難從哪個方向確定知道自己的做法是最好的,甚至是不是好的,從結果看嗎? 那個結果是課程前設定的目標嗎? 還沒有開始上課設定的就是好的嗎? 開始上了以後發現原先的設定走偏了,就不是一件好事嗎?
    孩子說「我大概知道哪裡有問題,也想了很久要怎麼做,也想要去練習但沒有時間,上課的時候老師說叫我坐在旁邊看別人。我想去那個卡住的點試試看我想的方法可不可以的時候,老師就會叫我用他建議的方式,可是他的方式我不敢嘗試,但我不想跟他說,說了他都說你就放手衝一次就一定沒問題。」
    看完一本書,如何能把它與生活連結在一起,或者說如何在現實的生活中連結看過的書本,這一些都可能是增強孩子對於閱讀的感受以及用不同眼光去看這世界的方式。走讀,就是一種很真實的例子。
    聽朋友說:「我跟小孩說,如果你做完了這件事情,那我們就去吃大餐,作為獎賞,你覺得如何? 可是你知道嗎?這種方法有的時候有效,可是有的時候他就還是賴在那邊不想動。就只能一直想其他辦法」
    刻板印象並不是來自於男女分別,而是來自於分別男女。不是在繞口令,是真的這樣想。不是因為被動地分出男女,而是主動地想要去區分男女,這或者是我們在談論這件事情時最核心的重點。不是因為男女有別所以要分,而是因為我想要去分所以才一直在男女議題上去談論。
    這些對話當然不是一次就到位,經常需要來來回回,說一說後過一段時間,孩子才能夠提出整理過後的疑問。從自己身體的性教育開始,到人際關係間的尊重教育,最後延伸到性平教育。這些當然不太可能是幾堂課就能夠在課堂裏面教夠的,但是如果課堂裏面沒有這些機會討論這樣的事,孩子能夠在甚麼訊息來源裡獲得?
    同一堂課程裡面對不同的孩子,總是有太多不同的細節要照顧,而一個在學習過程中好的陪伴者(無論是家長或是老師),很難從哪個方向確定知道自己的做法是最好的,甚至是不是好的,從結果看嗎? 那個結果是課程前設定的目標嗎? 還沒有開始上課設定的就是好的嗎? 開始上了以後發現原先的設定走偏了,就不是一件好事嗎?
    孩子說「我大概知道哪裡有問題,也想了很久要怎麼做,也想要去練習但沒有時間,上課的時候老師說叫我坐在旁邊看別人。我想去那個卡住的點試試看我想的方法可不可以的時候,老師就會叫我用他建議的方式,可是他的方式我不敢嘗試,但我不想跟他說,說了他都說你就放手衝一次就一定沒問題。」
    看完一本書,如何能把它與生活連結在一起,或者說如何在現實的生活中連結看過的書本,這一些都可能是增強孩子對於閱讀的感受以及用不同眼光去看這世界的方式。走讀,就是一種很真實的例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與相愛的人攜手步入婚姻,擁有屬於彼此的孩子,看似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戲譜。然而,對於兩個相愛的女人、或兩個相慕的男人來說,這份「理所當然」竟是一種奢侈——一種需要耗費很多力氣,卻仍可能難以觸及的人生藍圖。為了更加了解同志家庭與人工生殖的現狀,我們聯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志工進行訪談。
    Thumbnail
    我曾認真思考結婚的意義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說是兩個人愛的證明及保障。但結婚為什麼卻又變成了愛情的墳墓?是兩個人一起捨棄生活中再有愛情一詞的覺悟,廝守彼此,共同實現社會責任及遵守家庭約定。同一個屋簷下裡面除了浪漫與激情之外,也被相互攤開的平凡與現實填滿。
    Thumbnail
    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在傳統喪葬習俗上,同志伴侶面臨著許多挑戰。在喪禮時可能面臨家人和親屬的不諒解,和無法實現殯葬自主等問題。
    小學五年級之前,都是男女混座的,原本大家都相處的和樂融融,變數是在一位男同學開始拉女同學的頭髮以後,所有的同學除了學音樂、學繪畫和成績很好的人之外,全部有了相同的行為!我有去問過最先開始的同學,他說是鄰居教的! 我們可以很輕描淡寫的說,就是小男孩想引起小女孩的注意。但是這種心念從它開始以後,就不會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外遇的對象不外乎小三或小王,但若外遇的對象是同性戀,如果女人的情敵是男人,那麼配偶會是什麼感覺?憤怒?絕望?還是一種不曾被真正愛過的感覺?而作為兒子,又會是什麼感覺呢?   先談談兒子會是什麼感覺;對於兒子,父親的愛,並不因為是同性戀或異性戀而有所不同。差別在於外遇讓父愛變質了;外
    二零一九,同婚公投那一年,阿爸在正式投票前知道了兩好三壞是什麼,他投了三好兩壞。我想和家人出櫃,是在我談了第二場與女孩子的戀愛之後,我這麼想,我想了千百種把這件事情說出來的方法,要當面講還是太困難了,三年後,我採取留一封信,接著,我離開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與相愛的人攜手步入婚姻,擁有屬於彼此的孩子,看似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戲譜。然而,對於兩個相愛的女人、或兩個相慕的男人來說,這份「理所當然」竟是一種奢侈——一種需要耗費很多力氣,卻仍可能難以觸及的人生藍圖。為了更加了解同志家庭與人工生殖的現狀,我們聯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志工進行訪談。
    Thumbnail
    我曾認真思考結婚的意義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說是兩個人愛的證明及保障。但結婚為什麼卻又變成了愛情的墳墓?是兩個人一起捨棄生活中再有愛情一詞的覺悟,廝守彼此,共同實現社會責任及遵守家庭約定。同一個屋簷下裡面除了浪漫與激情之外,也被相互攤開的平凡與現實填滿。
    Thumbnail
    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在傳統喪葬習俗上,同志伴侶面臨著許多挑戰。在喪禮時可能面臨家人和親屬的不諒解,和無法實現殯葬自主等問題。
    小學五年級之前,都是男女混座的,原本大家都相處的和樂融融,變數是在一位男同學開始拉女同學的頭髮以後,所有的同學除了學音樂、學繪畫和成績很好的人之外,全部有了相同的行為!我有去問過最先開始的同學,他說是鄰居教的! 我們可以很輕描淡寫的說,就是小男孩想引起小女孩的注意。但是這種心念從它開始以後,就不會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外遇的對象不外乎小三或小王,但若外遇的對象是同性戀,如果女人的情敵是男人,那麼配偶會是什麼感覺?憤怒?絕望?還是一種不曾被真正愛過的感覺?而作為兒子,又會是什麼感覺呢?   先談談兒子會是什麼感覺;對於兒子,父親的愛,並不因為是同性戀或異性戀而有所不同。差別在於外遇讓父愛變質了;外
    二零一九,同婚公投那一年,阿爸在正式投票前知道了兩好三壞是什麼,他投了三好兩壞。我想和家人出櫃,是在我談了第二場與女孩子的戀愛之後,我這麼想,我想了千百種把這件事情說出來的方法,要當面講還是太困難了,三年後,我採取留一封信,接著,我離開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