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同志議題?以「人」的角度來看,一切都容易多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性取向已被認為如同種族、文化,甚至如價值觀的選擇。性傾向的定義並不單單含有或依賴於性行為,而是依賴並表現於一個人在性和浪漫情感上的持久性吸引,這包括一個人在愛、依附感、親密行為等非性方面的內在深刻需求,具體表現例如:非性愛慕、共同目標與價值觀、相互支持愛護、長久承諾等,而性傾向可能會在一生中發生某種程度的變化,或未必有固定的身份認同(取自維基百科)。
其實,以「人」的角度來看,一切都容易多了。以道德、絕對、標籤的角度看,呃,根本看不完。
一、故事
研究所的時候,我同學逐漸發現自己是同志,在認同過程中,他受了蠻多傷:一部份來自社會標籤、一部份要重組過去的個人經驗、一部份則是在同志族群中情感的受傷(涉世未深的小鮮肉)。他在我面前哭的很慘,但在當時我無法理解他的處境,以一個異性戀的腦袋,當機了。
我當然不會說「喔你是同志所以咎由自取」,在當時,他是我同學,他在哭,不就是一個「人」的表現嗎?這個情境就算換了不同的人,也是去想「如何安慰他?」吧。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誠實說,「抱歉,我不知道怎麼安慰你耶」,然後就陪著他。
這位同學後來茁壯發展,在偏鄉輔導年輕孩子,也寫了很多文學小說。
二、同性戀?
「同性戀」這個詞,在過去是醫學診斷,當時假設個體受到人際挫敗而轉變性向,例如說他追求異性失敗,轉而向同性尋求安慰,因為同性相處相對容易,這是暫時的,並不是真的愛對方。有沒有這種可能?有,即使現在異性戀不是絕對了。
但1970年代美國精神醫學會及美國心理學會已否定它是一種心理障礙,同時也將它從精神疾病診斷手冊中除名,「同性戀」改稱為「同志」,去疾病化。性取向已被認為如同種族、文化,甚至如價值觀的選擇。性傾向的定義並不單單含有或依賴於性行為,而是依賴並表現於一個人在性和浪漫情感上的持久性吸引,這包括一個人在愛、依附感、親密行為等非性方面的內在深刻需求,具體表現例如:非性愛慕、共同目標與價值觀、相互支持愛護、長久承諾等,而性傾向可能會在一生中發生某種程度的變化,或未必有固定的身份認同(取自維基百科)。
其實,以「人」的角度來看,一切都容易多了。以道德、絕對、標籤的角度看,呃,根本看不完。
三、多元價值及友善環境下的教養
如果性取向很多,太自由太混亂,「我的孩子會不會被拐跑、學壞?」這是很多父母的擔心。
當然不會。
在一個多元價值又友善環境的社會條件下,教養者反而沒有壓力一定要把孩子養成某種絕對的性取向。既然沒有壓力,親子關係就比較沒有衝突。而且父母親(或教養者)在自己的家庭裡本來就有自己的選擇與價值,孩子不會無所適從的,當孩子逐漸成熟,知道社會全貌後,他也會有自己的選擇。
如果父母是異性戀,關係良好、相處成熟,孩子之後是同志,那不就是孩子的自主選擇嗎。如果父母是異性戀,但關係不好、常常衝突,孩子之後是同志,以環境論來說,父母才是脫離不了責任吧。一個人有自主性是非常好的事,是心理健康的基礎,他後來究竟怎麼選,實在沒有一定的公式。
但我認為「父母是一盞明燈,照亮所有的路,而不是只照亮一條路」,父母以身作則的角色仍不可或缺。
重要的是環境越友善,教養者壓力才不會那麼大,也就越有彈性做決定。我們要追求的應該是如何建立對所有人友善的環境。
四、同性愛=淫亂性行為?
我聽勞動階層的父母談起孩子,他們不冀望功課多好,但品行一定要端正,「至少不要學壞」,其實父母的心都是一樣的,希望孩子當個好人。
難道同志不是好人嗎?
這可能來自於「同性愛=淫亂性行為」的刻板印象有關。
想想這些印象怎麼來的吧?是不是──(1)由專報腥羶色的社會新聞組成的(他們鮮少報做善事或大事業的同志新聞吧),(2)當環境越壓抑越封閉,在縫隙中流竄的愛本來就會把握當下、鋌而走險,EX:被禁止的青春期愛情、不被認同的姊弟戀/老少戀、私奔…我們的過去也是這樣的路徑啊,因為環境的不確定感,情感表現就越會極端(就是你越擋我越做)。事實上,我所接觸的同志,就如一般談愛情的人一樣,初戀都會愛的死去活來,對性都有好奇,然後隨著社會歷練與心智成熟,就談起成熟的愛了。這些情感教育如果把它攤在陽光下,一般討論,情緒學習水到渠成,自然也沒有什麼恐怖情人的分類了。
真的,以「人」的角度來看,一切都容易多了。以道德、絕對、標籤的角度做分類,呃,隔離了又怎樣。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14會員
222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實」控制對方,繼而操控情感,就被命名為「煤氣燈操縱法」(gaslighting)。《煤氣燈效應》的操控在關係中十分常見,或許操作者並非蓄意籌劃,但依然造成受害者強大損傷,對受害者傷害最大的是:「本來你是相信自己的,後來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
無論是拒學或中輟,行為只是一種表徵,代表孩子某些狀況他無法解決,需要進一步理解與協助。因此,不能把目標僅訂在「讓孩子一定要繼續就學」,否則雙方容易衝突、敵對或更挫敗。
這是我高中考大學準備聯考時的讀書方式,後來報考研究所時也是用這些方式整理心理學各科的筆記。 其中SQ3R是參考坊間書籍再加以改良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最主要是最近拿來教案主K書,就乾脆把方法論寫出來。 總共四大項,如圖一:K書方法
《大對決!機器人爸爸的反擊》,描寫許多家庭裡的爸爸,為了撐起家庭經濟,像機器人一樣忙於工作,可是讓人疑惑的是,爸爸在家裡的地位卻很低下。這卡通多少反應了現實,父權被誤解為「霸權」,批判其男性氣概及攻擊性,加上常有情緒調節欠佳的社會新聞,男性自信下降,徒留力氣大等優勢而已。當然地位不再如同往常。
詐欺是不分性別的,騙女性時就假炫富、懂撩妹、裝可憐;騙男性時就裝可憐、懂撒嬌、假崇拜。 PUA 利用語言與非語言(肢體動作、表情)的內隱情感,去吸引及套牢對方,讓她情不自禁,順從地獻身或掏錢,由於是自己乖乖奉上,當事人啞口無言,只能事後懊悔。不承認被騙的可能繼續堅信遇到愛,變成「被賣了還謝謝對方」。
女孩潘朵拉不顧天神警告,打開了塵封已久的盒子。盒內不幸的事物紛紛來到人世間,女孩嚇呆哭泣。沒想到盒子內還有個聲音,原來「希望」還留在盒子底部。 所以即使面對挫敗,希望也還是不會消失。盒裡也還有幸福、友情、愛情等美好事物。我們自身的情緒也是深藏的潘朵拉盒。
以「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實」控制對方,繼而操控情感,就被命名為「煤氣燈操縱法」(gaslighting)。《煤氣燈效應》的操控在關係中十分常見,或許操作者並非蓄意籌劃,但依然造成受害者強大損傷,對受害者傷害最大的是:「本來你是相信自己的,後來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
無論是拒學或中輟,行為只是一種表徵,代表孩子某些狀況他無法解決,需要進一步理解與協助。因此,不能把目標僅訂在「讓孩子一定要繼續就學」,否則雙方容易衝突、敵對或更挫敗。
這是我高中考大學準備聯考時的讀書方式,後來報考研究所時也是用這些方式整理心理學各科的筆記。 其中SQ3R是參考坊間書籍再加以改良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最主要是最近拿來教案主K書,就乾脆把方法論寫出來。 總共四大項,如圖一:K書方法
《大對決!機器人爸爸的反擊》,描寫許多家庭裡的爸爸,為了撐起家庭經濟,像機器人一樣忙於工作,可是讓人疑惑的是,爸爸在家裡的地位卻很低下。這卡通多少反應了現實,父權被誤解為「霸權」,批判其男性氣概及攻擊性,加上常有情緒調節欠佳的社會新聞,男性自信下降,徒留力氣大等優勢而已。當然地位不再如同往常。
詐欺是不分性別的,騙女性時就假炫富、懂撩妹、裝可憐;騙男性時就裝可憐、懂撒嬌、假崇拜。 PUA 利用語言與非語言(肢體動作、表情)的內隱情感,去吸引及套牢對方,讓她情不自禁,順從地獻身或掏錢,由於是自己乖乖奉上,當事人啞口無言,只能事後懊悔。不承認被騙的可能繼續堅信遇到愛,變成「被賣了還謝謝對方」。
女孩潘朵拉不顧天神警告,打開了塵封已久的盒子。盒內不幸的事物紛紛來到人世間,女孩嚇呆哭泣。沒想到盒子內還有個聲音,原來「希望」還留在盒子底部。 所以即使面對挫敗,希望也還是不會消失。盒裡也還有幸福、友情、愛情等美好事物。我們自身的情緒也是深藏的潘朵拉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天氣轉冷,人們除了面對身體上的寒冷,還可能感受到心理上的孤獨與沮喪。文章探討了現代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輕易封鎖關係的現象,以及這對情感和人際關係的影響。透過一個小故事,作者反思了友誼的脆弱與如何正面看待人際互動中的困難,呼籲年輕人要珍惜與重視彼此的關係,不要輕易地切斷連結。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人習慣活在痛苦中?對幸福感到不安?心理學解釋涉及五大核心理論:原生家庭議題使人內化早期情感模式;人生腳本引導個體重複無意識劇本;舒適圈理論顯示人們傾向停留熟悉痛苦的環境中;自我破壞行為源於低自尊或避免失落;認知失調描述內在信念與現實衝突。打破循環需療癒童年創傷、重寫人生劇本並逐步適應幸福感。
「讓我們一起來收服神奇寶貝吧!」歐,對了,從那個寶可夢還不叫精靈寶可夢,還叫神奇寶貝的年代,或者是從看到新聞或很多愛好者組隊去抓寶的手遊pokemon go,就知道喜愛寶可夢的玩家一直都不少。 但最近隨著之前到百貨公司總是排著隊的pokemon 遊戲機台Tretta更新成新一代機台Gaole後,更是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與相愛的人攜手步入婚姻,擁有屬於彼此的孩子,看似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戲譜。然而,對於兩個相愛的女人、或兩個相慕的男人來說,這份「理所當然」竟是一種奢侈——一種需要耗費很多力氣,卻仍可能難以觸及的人生藍圖。為了更加了解同志家庭與人工生殖的現狀,我們聯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志工進行訪談。
Thumbnail
現今多元性別的社會,同志身份不再那麼難以啟齒。也不只是鎖定在特定的外在形象。 因為成長的環境及家庭因素,更因為同志的身份。在成長的過程中將自己武裝成男性的角色。 在親密關係裡扮演起那個承擔一切責任的「陽性」角色。不允許自己展現脆弱,認為所有的困難自己都得一肩扛起。也是在這樣的錯誤認知中養成了伴侶
Thumbnail
艾斯的結論是“借錢的習慣來自花錢的習慣”,而部分花錢的習慣可能來自於原生家庭,像W這樣,在某個時間點之前小康, 但某天發生狀況後就家道中落,可能就難改變花錢的習慣,甚至之後為了維持過去的消費習慣,不惜透過合法的融資、銀行、錢莊等等……開始滾雪球般的負債,一種壞的循環就不間斷的開始了。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一位特立獨行的名叫小帥的顧客,在酒吧訂了最後加點時間的位子。他晚到店裡,還開始與老闆聊酒話,並總是覺得自己已經提早到現場了。這位顧客的行為十分特立獨行,讓在場的人忍不住笑出內傷。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天氣轉冷,人們除了面對身體上的寒冷,還可能感受到心理上的孤獨與沮喪。文章探討了現代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輕易封鎖關係的現象,以及這對情感和人際關係的影響。透過一個小故事,作者反思了友誼的脆弱與如何正面看待人際互動中的困難,呼籲年輕人要珍惜與重視彼此的關係,不要輕易地切斷連結。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人習慣活在痛苦中?對幸福感到不安?心理學解釋涉及五大核心理論:原生家庭議題使人內化早期情感模式;人生腳本引導個體重複無意識劇本;舒適圈理論顯示人們傾向停留熟悉痛苦的環境中;自我破壞行為源於低自尊或避免失落;認知失調描述內在信念與現實衝突。打破循環需療癒童年創傷、重寫人生劇本並逐步適應幸福感。
「讓我們一起來收服神奇寶貝吧!」歐,對了,從那個寶可夢還不叫精靈寶可夢,還叫神奇寶貝的年代,或者是從看到新聞或很多愛好者組隊去抓寶的手遊pokemon go,就知道喜愛寶可夢的玩家一直都不少。 但最近隨著之前到百貨公司總是排著隊的pokemon 遊戲機台Tretta更新成新一代機台Gaole後,更是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與相愛的人攜手步入婚姻,擁有屬於彼此的孩子,看似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戲譜。然而,對於兩個相愛的女人、或兩個相慕的男人來說,這份「理所當然」竟是一種奢侈——一種需要耗費很多力氣,卻仍可能難以觸及的人生藍圖。為了更加了解同志家庭與人工生殖的現狀,我們聯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志工進行訪談。
Thumbnail
現今多元性別的社會,同志身份不再那麼難以啟齒。也不只是鎖定在特定的外在形象。 因為成長的環境及家庭因素,更因為同志的身份。在成長的過程中將自己武裝成男性的角色。 在親密關係裡扮演起那個承擔一切責任的「陽性」角色。不允許自己展現脆弱,認為所有的困難自己都得一肩扛起。也是在這樣的錯誤認知中養成了伴侶
Thumbnail
艾斯的結論是“借錢的習慣來自花錢的習慣”,而部分花錢的習慣可能來自於原生家庭,像W這樣,在某個時間點之前小康, 但某天發生狀況後就家道中落,可能就難改變花錢的習慣,甚至之後為了維持過去的消費習慣,不惜透過合法的融資、銀行、錢莊等等……開始滾雪球般的負債,一種壞的循環就不間斷的開始了。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一位特立獨行的名叫小帥的顧客,在酒吧訂了最後加點時間的位子。他晚到店裡,還開始與老闆聊酒話,並總是覺得自己已經提早到現場了。這位顧客的行為十分特立獨行,讓在場的人忍不住笑出內傷。